宁波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策略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4141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策略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宁波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策略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宁波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策略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波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策略文档格式.docx

《宁波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策略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策略文档格式.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波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策略文档格式.docx

而来自宁波市统计局的《2008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和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分别为%、%和%。

高新技术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增长幅度均明显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显示出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强劲势头。

  同时,随着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份额不断提高,成为宁波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

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产值、销售收入、出口交货值、利税总额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和%,创历史新高。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成本上升和需求锐减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工业生产增速明显放缓的同时,工业经济效益也严重下滑,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利税总额亿元,同比下降%。

但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利税288亿元,同比下降仅为%,产业效益和抗风险能力明显优于其他产业。

  二、宁波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领域分布较为单一。

尽管宁波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数目不断增加,2008年全市共有477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资格认定,但总体规模仍然偏小。

从产业领域分布情况看,宁波市高新技术产品主要集中在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产业聚集明显。

2008年这三个领域分别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亿元、亿元和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重分别为%、%和%,总比重达到%;

这三个领域的销售、利税和创汇额也分别占了全市高新技术产品销售、利税和创汇总额的%、%和%。

而生物医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其他高新技术领域所占份额很少。

从《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06)》涉及的十一大领域来看,我市高新技术领域分布仍较为单一。

  2、科技研发投入偏少。

据调查统计显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仅占总销售收入的%,而R&

D经费支出更只占销售收入的%,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强度明显偏低。

而且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中,R&

D人员仅占总从业人员的%,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仅占总从业人员的%,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更只占总从业人员的%。

  3、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经费、人员的不足导致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能力薄弱,技术储备不足,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间的产学研联合互动不强,许多产业只是低水平、简单的重复和集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研发链。

在当前经济危机蔓延的形势下,受生产成本全面上升和市场需求大幅下降的双重挤压,一些创新能力不强的高新技术企业明显缺乏抵御经济危机的能力。

  4、企业融资存在困难。

调查统计显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经费中%的资金均来自企业自有资金,金融机构占%,政府部门仅占3%。

而且高新技术产业的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使银行信贷多偏向于大型企业,而宁波市高新技术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融资难始终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宁波市高新技术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国际形势。

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世界科学技术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有利于宁波市利用国际资源、吸纳高端要素、承接产业转移、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为宁波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战略机遇。

  而在国际竞争方面,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措施不断强化,发展中国家从技术模仿中的获利不断被压缩。

跨国资本强化保护机制抑制了技术外溢,在未来一段时期,国外领先企业仍将主导全球高新技术的发展,发展中国家暂时还很难摆脱对发达国家的科技依附。

另外,中国本土企业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将面临更加严峻的非关税壁垒,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已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新技术产品延伸,而部分发展中国家,如越南、印度等,以低劳动力成本、低资源价格、国家优惠政策等手段与我国展开承接高新技术制造业转移的竞争,使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压力加剧,从而使宁波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2、国内形势。

在市场竞争加剧、资源环境压力逐渐增加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由资源主导型向技术创新主导型的转变,迫切需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以突破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瓶颈制约。

与此同时,随着人民生活由“生存型”向“发展型”的升级转型,城市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必然加大对电子信息、通信、软件、医药、新材料等产品的需求,这就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工业化加快发展阶段,能源、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强化,必须依靠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予以解决,这些都将给宁波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契机。

  重大政策调整的影响也将逐步显现。

随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其配套政策与实施细则的颁布和实施,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导向将进一步明确,进而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2008年8月施行的《反垄断法》为大量科技型企业打开了创新和成长的空间,对制裁依靠垄断来抑制中小企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高新技术领域,对处于优势地位的企业运用其市场支配能力阻止可能危及其市场地位的创新活动起到了积极的防御作用。

而2008年4月出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通过鼓励创新的政策导向和新税制优化产业结构的引导功能,将进一步增强高新技术企业以自主研发为核心的综合创新能力,宁波市高新技术产业也将由此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宁波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策略

  1、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首先,强化科技计划导向,大力扶持重点研发项目、创新创业项目及联合攻关项目,优先支持高成长性产业和优势制造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科技创新,加快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帮助各级企业建立技术开发机构,支持企业以各种形式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研发机构。

其次,构筑多层次创新平台,完善区域创新支撑体系。

重点建设高新技术园区,引导创新要素向园区集聚,使园区成为各类研发机构的集聚基地、高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输出基地。

进一步加快科技创业中心和创业服务中心等科技孵化器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创办综合性或专业性科技孵化器,增强服务功能。

最后,引导和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培养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优势企业,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制开发,加速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同时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的投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2、发挥地方优势,推进特色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

以国家大力推进高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为契机,立足于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在已形成明显产业特色并具备发展基础的技术、人才聚集区,以市场为导向集中资源配置,推动产业集群的逐步形成,在宁波市范围内建成若干个配套体系完备、产业链完整、创新能力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形成若干各具特色、新兴产业相对集中的产业基地,以此扩大宁波市高技术产业的总体规模,提高创新能力,培育战略产业,加快形成宁波市高技术产业的群体优势和局部优势。

  3、加快创新团队建设,促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培养工作。

进一步优化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的发展环境,出台针对创新团队建设的政策。

推动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工作,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培养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及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发展需要的各类创新型技术人才,重点培养创新型领军人才。

另外,加强与留学人员的沟通,建立留学生人才信息库,有的放矢地吸引人才回归,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宁波创业。

  4、拓展融资渠道,增加研发投入。

发挥政府在融资体制中的作用,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并通过参股和提高融资担保等方式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发挥银行的金融服务作用,制定金融政策,创新金融工具,完善担保体系,提高银行信贷支持力度,建立以企业信用为基础、市场化运作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融资平台,形成政府资金引导、创业投资推助、金融资本支持的融资机制。

鼓励各类企业、金融机构、外资和民间资本投资高新技术项目,引进国内和境外风险投资机构来宁波开展合作,形成创业资本来源多元化态势。

推进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发展风险投资。

同时,进一步提高科技投入的意识和强度,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科技投入,形成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多元的科技投入机制。

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逐步提高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根本上改变宁波市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投入不足的局面。

  5、深化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化水平。

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全球资源,深化国际合作,融入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分工与合作体系,增强宁波市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继续鼓励“引进来”,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兼顾基础设施等“硬”环境与政策体制、管理服务等“软”环境的建设;

还要积极推动“走出去”,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到海外创业投资,开拓国际市场,推进跨国经营,培育国际化产业配套体系,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参与国际分工,扩大在重点产业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

  [1]王宏强:

高新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文先明:

高新技术产业评价体系与发展战略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宋晓波: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8.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中国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08)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R].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李靖:

上海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J].华东科技,2008(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