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教案Word格式.docx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教案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
30是(
)个十?
(2)300是(
)个百?
60是(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观察情景图:
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
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
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2、学生交流,展示问题:
A、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要送多少封信?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引导列式:
(1)解决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
第一个问题算式
300×
10
60×
10
(3)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4)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
(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5)全班汇报:
(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a.300×
因为10个100是1000,所以10个300是3000,则300×
10=3000(份)
b.300×
先算3×
1=3,接着在3的末尾添上300和10后面一共有的3个0。
同理:
10=600(封)(10个10是100,10个60是600)
2、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2个问题
问题B:
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1)学生独立解答。
(2)汇报口算方法:
师:
你怎么口算?
3、小结: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该怎样口算?
(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
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
四、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做一做。
看谁算的对又快。
2、开火车口算比赛。
P60页第1、2两题
3、P60第3题。
(1)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
(得数答错的学生自己编一题再答,若学习有困难的可请其他同学帮助)
五、全课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不明白的或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六、作业:
第61页第5、6题。
【教学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教材第六册p59的例2。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
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69、22、74、87、99、18
2、你能估算下列各题的结果吗?
你是怎么想的?
18×
4
53×
7
89×
5
22×
8
37×
71×
6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
同学们都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过课,那么你们知道
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
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
2、出示P59例2情境图
引导观察:
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三、迁移类推,探究新知
“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
试试看。
(1)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
(2)指名汇报。
可能有以下想法:
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
18≈20
22≈20
20×
20=400(个)
方法二:
20=440(个)
方法三:
18×
20=36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3)激励小结:
(4)引导估算策略:
估算方法很多,只要合理就行,通常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做一做:
1)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2)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2、P61第7题:
1)看清题意2)独立完成
3)交流估算的方法,集体讲评。
3、P61第8题: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口算与估算的综合练习
教材第六册p62的练习及补充习题。
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乘法口算的正确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2、能灵活选择适当的算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计算的作用。
一、基本练习
1、夺红旗小游戏:
P62第9题
①全体动笔,按箭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
②小组派代表参赛。
③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
2、估算小竞赛:
P62第10题
独立完成,小老师点评。
二、综合练习
1、P62第11题
指名读题,看清有几个问题?
独立思考,指名板演,集体讲评。
2、P62第12题
引导:
“平均每年增加200千克,20年后增加了多少千克?
出生时原有多少千克?
”
小组讨论后再解答。
三、提高练习
估一估,哪些算式的积一定小于1200?
39×
2943×
3041×
3660×
1859×
19
四、总结评价:
师:
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哪些方面还要加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材第六册p63的例1。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重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
掌握乘的顺序;
理解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一定买过课外书吧,在买书时我们会遇到哪些数学问题呢?
我们去看看小利去买书的情景吧。
1、搜信息,提问题。
他一共要付出多少钱?
2、请你先帮他估一估,大约付多少钱?
想知道准确的结果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列出算式:
24×
12,尝试解决问题
你能想办法算出得数吗?
试试看
2、组内交流,整理方法
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24+24+24+……+24=288
2)24×
2×
6=288
3)12×
6×
4=288
4)20×
12+4×
12=288
………
4、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可能)拆数使用比较广泛,因为每个两位数都可以拆成两数的和。
5、研究笔算的方法
在研究刚才这些方法时,有些同学却用了跟这三中不一样的方法,就是竖式计算。
你们知道每一步的意思吗?
学生讨论交流
2424
×
12×
12
48……2×
24的积48……2×
24的积
24……10×
你发现了什么?
(拆数)
6、再次引导笔算方法
先用哪位上的数去乘24?
乘得的数是多少?
写在哪儿?
再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24?
乘得的数写在哪儿?
为什么乘得的24中的4写在十位?
7、小结:
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数位)
三、巩固算法,推广应用
1、做一做。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游戏:
该走哪条路?
正确的路就是回家的。
3243
×
12×
12
3486
3243
66516
3、应用:
P64第3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应注意什么?
笔算乘法(不进位)练习课
教材第六册p64的练习及补充习题。
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正确率,能灵活选择适当的算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走近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数学训练营。
二、合作探索完成练习
1、我会算:
完成p64的第2题。
①独立完成
②小组派代表参加系鞋带比赛。
③讲评订正。
2、我会想:
补充例如。
2□
□4
88
□□
7□8
3、我会改:
师针对学生计算时的错例补充错题。
4、我会用:
P64第3、4题
指名读题,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5、补充:
一箱雪津啤酒38元,李叔叔用500元能买到12箱啤酒吗?
如果钱有多那可找回多少钱?
三、课堂总结:
在今天的数学训练营里,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链接】
中国数学的世界之最
我们伟大的祖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曾经作出许多杰出的贡献。
这些光辉的成就,远远走在世界的前列,在世界数学史上享有崇高的荣誉。
一、位置值制的最早使用
所谓位置值制,是指同一个数字由于它所在位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值。
例如,365中,数字3表示三百,6表示六十。
用这种方法表示数,不但简明,而且便于计算。
采用十进位置值制记数法,以我国为最早。
这种先进的记数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里程碑之一,是世界数学史上无与伦比的光辉成就。
二、分数的最早使用
西汉时期,张苍、耿寿昌等学者整理、删补自秦代以来的数学知识,编成了《九章算术》。
在这本数学经典的《方田》章中,提出了完整的分数运算法则。
从后来刘徽所作的《九章算术注》可以知道,在《九章算术》中,讲到约分、合分(分数加法)、减分(分数减法)、乘分(分数乘法)、约分(分数除法)的法则,与我们现在的分数运算法则完全相同。
另外,还记载了课分(比较分数大小)、平分(求分数的平均值)等关于分数的知识,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叙述分数的著作。
分数运算,大约在15世纪才在欧洲流行。
欧洲人普遍认为,这种算法起源于印度。
实际上,印度在七世纪婆罗门笈多的著作中才开始有分数运算法则,这些法则都与《九章算术》中介绍的法则相同。
而刘徽的《九章算术注》成书于魏景元四年(263年),所以,即使与刘徽的时代相比,我们也要比印度早400年左右。
三、小数的最早使用
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介绍,开方不尽时用十进分数(徽数,即小数)去逼近,首先提出了关于十进小数的概念。
把小数部分降低一行写在整数部分的后边。
而西方的斯台汶直到1585年才有十进小数的概念,且他的表示方法远不如中国先进,如上述的小数,他记成106368。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宣称: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使用小数的国家。
四、负数的最早使用
在《九章算术》中,已经引入了负数的概念和正负数加减法则。
刘徽说:
“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这是关
于正负数的明确定义,书中给出的正负数加减法则,和现在教科书中介绍的法则完全一样。
在国外,有很长时期认为负数是一种“荒谬的数”,被摒弃于数的大家庭之外。
直到公元7世纪,印度的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