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动荡的春秋时期》课时练习卷 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动荡的春秋时期》课时练习卷 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动荡的春秋时期》课时练习卷 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
4.为了提高复习效率,小李同学绘制了一张知识结构图,空白处应填入( )
A.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B.少数民族政权纷纷入主中原
C.八王之乱造成人口大量死亡D.各地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5.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促进了生产方式的变革,个体家庭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
该时期农业快速发展的最重要原因是( )
A.青铜农具的广泛使用B.荒田大量开垦
C.铁农具与牛耕的出现D.休养生息政策
6.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姿多彩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第一个称霸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管仲
7.春秋时期社会动荡、王室衰微,下面能体现这一现象的是( )
A.铁制农具的使用B.外族入侵
C.诸侯争霸D.国人暴动
8.小牛一家人是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农民。
下列对他家农业生产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他爸爸牵着牛耕去了
②他们家里又买了一些铁制农具
③农耕和铁制农具的使用使他家粮食打的更多了
④都江堰修好后,他们灌溉田地更方便了
A.可能全部都是事实B.只有①②符合当时情况
C.②③在当时不可能出现D.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9.古丝绸之路是一条文化之路、商贸之路、友谊之路。
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丝绸之路上发现大量古代的遗迹、遗物。
下列遗物中,可能出现在汉代的是
A.葛布、曲辕犁
B.丝绸、景德镇青花瓷
C.铁制农具、罗马金币
D.玉米种子、水排
10.这些信息反应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11.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你有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①参观都江堰
②到赵州桥上散步
③用纸写诗
④读《史记》和《资治通鉴》
⑤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从事海外贸易
⑥参加科举考试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⑤⑥C.②③⑤⑥D.①②③⑥
12.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始农耕时期,半坡人以种植水稻为主
B.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进步推广
C.宋朝时期,小麦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D.元朝时期,发明并推广了曲辕犁和筒车
二、综合题
13.中国历史上的多次改革,深刻影响了王朝的兴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提出)“相地而衰征(按照土质好坏、产量高低来确定赋税征收额),则民不移(迁移)…无夺民时(不要侵占生产的时间),则百姓富。
”
——《国语•齐语》
(1)依据材料一概括改革内容。
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作用。
(勿照搬原文)
材料二戮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役)。
事末利(经商)及忽而贫者,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商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
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2)材料二反映了商映变法的哪些措施?
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魏主)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于是)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
——北宋欧阳修
(3)材料三中的主是谁?
除材料中所述的措施外,还有哪些“去夷即华”的措施?
(4)通过对以上材料和问题的研读,你有什么启示?
14.
(1)观察下图,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东周都城所在地:
洛邑
B.争霸大战发生地:
城濮
(2)据图指出,春秋时期诸侯争霸角逐场地主要集中在哪一地区?
15.
(1)根据上面的图片,你能说出了解历史有哪些途径吗?
你认为哪一种途径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主要途径?
为什么?
(2)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都与历史典故有关,请你将下列成语前的字母填写在与之相对应的历史典故后的横线上。
A、毛遂自荐B、卧薪尝胆C、胡服骑射
①秦国围困赵国都城,赵王派平原君出使楚国,共商联合抗秦大计。
食客毛遂主动请缨,毛遂不负众望,说服楚国派兵解了赵国之围()
②据《史记》记载,越王勾践为了报仇雪恨,“苦身焦思,置胆于座,座卧既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
③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身穿窄袖短褂,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速,十分灵活,便向胡人学习。
很快,赵国拥有了一支强大的骑兵,成为战国后期的强国之一。
()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铁农具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在武夷山“汉城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铁器文物,其中铁犁头为我省首次发现。
这表明汉朝时闽北生产力水平提高,选项D符合题意;
青铜工艺高超,明显不符合题干铁器的使用,选项A不符合题意;
铁器的使用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纺织业属于手工艺,选项B不符合题意;
铁器的使用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生产效率,选项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A
依据题干关键词“破釜沉舟”可知,此内容与项羽有关,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
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破釜沉舟,巨鹿一战,大破秦军;
依据题干关键词“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可知,此内容与勾践有关,春秋末期地处长江下游的诸侯国的吴国和越国争霸,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打败吴国,成为霸主,故A符合题意;
陈胜、吴广、刘邦、吴王阖闾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3.D
本题材料提到,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秦王扫六合”,这反映了从诸侯争霸到秦国统一六国,完成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称皇帝,所以D项符合题意;
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是指禹的儿子启以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继承了王位,故A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春秋争霸到战国争雄只是指“礼乐自诸侯出”的历史时期,没有体现“秦王扫六合”,故B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讲的是生产的变化,并没涉及题文中提到的社会政局的变化,故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所以本题应选D。
4.A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政治上,周王室衰落,大国争霸,各诸侯国实行变法改革,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新的阶级关系产生;
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政治、经济和思想三个方面促使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动荡和变革的时代。
题干知识结构图给出了政治和思想两个方面,所以空白处应填入经济方面的表现,故正确答案为A。
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5.C
依据课本所学,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促进了生产方式的变革,个体家庭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
该时期农业快速发展的最重要原因是铁农具与牛耕的出现。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得到扩大、推广。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C项符合题意;
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器的灿烂时期,但是青铜器多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青铜农具没有广泛使用,A项不合题意;
荒田大量开垦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原因,但不是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B项不合题意;
西汉初年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6.A
依据所学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了强大的军队,管仲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齐国是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故A符合题意;
晋文公、楚庄王、管仲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春秋争霸的相关史实。
7.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伴随着王室衰微,诸侯实力的不断增强,分封制遭到破坏,我国历史上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选项C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C。
8.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牛一家人是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农民,对他家农业生产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①他爸爸牵着牛耕去了②他们家里又买了一些铁制农具③农耕和铁制农具的使用使他家粮食打的更多了④都江堰修好后,他们灌溉田地更方便了。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的“天府之国”。
它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故A项正确。
BCD三项含有的正确选项不全,排除,故选A。
9.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
因此可能出现在汉代的是铁制农具、罗马金币。
曲辕犁出现在唐朝;
景德镇青花瓷、玉米种子出现在明朝;
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A
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诸侯争霸战争频发,这反映了周王室衰弱,分封制逐步瓦解;
春秋时期,铁制农具与牛耕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封建生产关系;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各诸侯国实行变法改革,以求在兼并战争中获胜;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从历史进程上看,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代,故A符合题意;
统一国家的建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民族关系的发展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
11.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是战国时期李冰修造,故唐朝时期参观都江堰符合史实,①正确。
赵州桥建于隋朝年间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唐朝时期到赵州桥上散步符合史实,②正确。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唐朝时期用纸写诗符合史实,③正确。
隋文帝时期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隋炀帝时期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时期参加科举考试符合史实,⑥正确。
①②③⑥正确,故选D。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出现于唐朝之后,④错误。
指南针在宋朝时期用于航海事业,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从事海外贸易在唐朝时期不可能出现,⑤错误。
④⑤不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点睛】
本题设置唐朝的情景,需要结合所学对情景进行分析,出现于唐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