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人教版必修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3185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人教版必修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人教版必修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人教版必修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人教版必修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人教版必修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人教版必修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人教版必修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人教版必修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人教版必修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图4

①在汉代就已出现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

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结合古代水利工程技术发展的史实和题干信息“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以及图片信息可以判断①③④正确。

我国最早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组合型选择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根据所学春秋时期孙叔敖主持兴建的期思雩娄灌区(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以称安丰塘),排除②,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C。

【答案】C

3.(2011年四川卷,12)下列水利工程中,把中原腹地与中国最南方连接起来的是()

ABCD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水利工程)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现与识图能力。

经分析A项涉及到今天的广西地区。

相关史实则为秦始皇为统一岭南而修建的灵渠。

故选择A项。

【答案】A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2011年浙江文综,14)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

图8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④③ 

D.③②④①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识图能力,体现史地学科知识的渗透。

钧窑在河南,定窑在河

北,景德镇窑在江西、耀州窑在陕西,结合地图即可判断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2.(2011年山东基本能力测试,22)青铜器反映了古代高超的铸造工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铜是一种铜锡化合物B.青铜器最早出现在我国西周时期

C.青铜比纯铜的硬度低D.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青铜制品

【考点】古代手工业——冶金业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能力。

青铜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除黄铜﹑白铜以外的铜合金均称青铜,排除A项。

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已制造出青铜,排除B项。

青铜比纯铜的硬度高,排除C项,故选D项。

3.(2011年重庆卷,16)中国古代丝织业一直很发达,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

下列选项中,反映明代丝织业状况的是()

A.使用新式“纱绸机”B.开始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

C.开始培育八辈之蚕D.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开始西传

【考点】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现。

A、B、C、D分别是明代、隋唐、三国、西汉和唐朝。

所以本题选项是A。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2011年北京卷,12)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

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

根据以为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③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考点】古代商业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分析能力。

战国时期的北京地区属于燕国统治。

从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北方的燕国与韩、赵、魏等国贸易往来频繁,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出土燕国货币说明北方游牧地区有与燕国贸易往来。

战国时期形成了诸多的商业中心。

2.(2011年天津卷,26)宋人诗云:

“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

……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计中反映了宋代()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考点】古代商业的发展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西家”进行缫丝生产,然后把缫丝卖掉换取谷子,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已经有了较大发展。

3.(2011年海南卷,3)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

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

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

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

【解析】古代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再现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宋代商业活动不受经营时间、活动区域的限制,同时也不在受政府的直接监视。

A项中的市仍有活动区域的限制,故排除A项;

B项中的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即市受到政府的管理,故排除B项;

D项中的市只能在固定的区域即“坊”中经营,属于唐以前的商业活动特点,故排除D项;

D项中的市没有时间限制,因此C项符合题意。

4.(2011年天津卷,25)下列各组古今地名对应正确的是()

①大都——北京②汴梁——开封③临安——苏州④益州——成都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考点】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

可用排除法,临安是今天的浙江杭州,故排除③。

5.(2011年浙江文综,16)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概念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

从“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

碑》”中“便往还而通贸易”这一记载可以推断出A项正确;

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

的重要场所。

因此C、D表述正确,B表述错误,故选择B项。

6.(2011年上海历史,1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

”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A.汉朝的丝绸之路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C.明朝的朝贡贸易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

A、B两项仅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种光荣礼节”;

D项的中英鸦片贸易是一种屈辱性的贸易,与题干表述不符;

C选项的朝贡贸易则是兼有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和文化传播的“光荣礼节”(如郑和下西洋),故选C项。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1.(2011年福建文综,15)《汉书•食货志》记载:

“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

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这表明()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百姓皆重商轻农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史实汉朝政府虽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是实际上在官吏和世俗眼中商人因为富有而高贵,农民因贫穷和低贱,法律和现实中存在着强烈的反差。

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D。

2.(2011年四川卷,14)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我国古代经济史上的重大变化。

下列赋役制度适应了这一变化的是()

A.相地而衰征B.租庸调制C.方田均税法D.一条鞭法

【考点】古代土地政策(赋役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

“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明朝中期,据此排除A(春秋时期)、B(唐朝)、C(北宋时期)。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明朝张居正改革实行赋役征银、纳银代役的一条鞭法。

故本题D项。

【答案】D

3.(2011年全国I卷,13)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

【考点】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租佃方式的演变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和材料解读能力。

材料“政府勒令田主(土地的主人)交纳赋税,一些田主被迫借高利贷”说明“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

A、B、C三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选D项。

4.(2011年海南卷,2)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

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

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

上下相反,好恶乖迕”。

这表明汉初()

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

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

【考点】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

汉高祖重农抑商,经济未见成效。

“文景之治”时期,百姓“皆背本趋末”,经济却出现恢复,出现盛世,这说明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

故A项符合题意。

单元综合

1.(2011年浙江文综,15)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

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

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

【考点】古代手工业与城市发展、史学方法

【解析】本题以宋代是否已用煤取代木柴的不同材料作为切入点,考查历史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史观。

A

项说法片面,因为相互矛盾的其中一方可能是正确的,那样就能得出结论;

C项强调的是王国维的二重

证据法(即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印证),但过于绝对。

因为不是任何结论都需要考古学

证明。

D项表述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材料一中的“数百万家”既可以包括民众,也可以包括官员。

选择B项。

2.(2011年海南卷,5)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

这说明当时()

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

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