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设施改造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2995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仓储设施改造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仓储设施改造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仓储设施改造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仓储设施改造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仓储设施改造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仓储设施改造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仓储设施改造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仓储设施改造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仓储设施改造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资产总额

285.25

364.08

476.34

其中:

固定资产

68.20

82.54

142.29

营业收入

1785.24

2296.86

2835.93

净利润

56.27

124.74

156.60

1.2项目概况

1.2.1项目建设地点

##市东辽县建安镇东侧

1.2.2项目建设规模

本项目实施后,项目建设单位仓储容量将由现在的2500吨增加到3.2万吨。

1.2.3建设内容

本项目院内原有烘干塔一座,钢筋囤两个,临时周转库房四栋,已不满足仓储规模及质量要求,将其全部拆除。

新建房式仓一栋,长70米,宽68.5米,高10米,仓容2.57万吨;

钢板仓一组(两座),直径10米,高20米,立式钢结构仓,仓容0.65万吨;

新购置日烘干200吨烘干塔一座,化验设备10台(套)以及场地及道路硬化、配电室及水电路改造等。

1.2.4建设周期

一年.自2014年5月末至2015年4月末。

1.2.5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1)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75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50万元,设备投资80万元,其他投资27万元。

(2)资金来源

资金来源:

全部由建设单位自筹。

1.2.6项目效益

(1)经济效益

本项目的建设能够增加农业投资,拉动区域经济,促进东辽县国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本项目的建设能够有效扩大公司仓储容量,由目前的2500吨增加到3.2万吨,项目达产后,可一次性仓储玉米3.2万吨,可新增销售收入6342.5万元,实现利润总额150.1万元。

能够壮大企业实力,增强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

(2)社会效益

项目建设增加了企业原粮收储能力,能够更好地进行粮食购销活动,有利于落实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有效缓解农民卖粮难问题。

同时一定程度上可以规范粮食市场,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充分利用粮食储备调节功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1.3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

(1)##市##粮油贸易有限公司《粮食仓储设施改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

(2)拟建场区地形、地貌总图

(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4)东辽县自然气象、拟建场区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区域位置等条件。

(5)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

1.4可研工作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工作范围包括:

粮源、粮食需求及供给、建设规模与构成、工艺技术方案、经济与社会效益等内容的技术经济研究,具体内容为:

1、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3、产品技术方案和工艺

4、节能节水措施

5、环境影响评价

6、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7、机构组织与人力资源配置

8、项目实施进度

9、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10、投资效益分析

11、社会评价

12、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我国的粮食产业现状

在世界经济逐步走向一体化的背景下,在粮食供求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加大的环境下,党的十七大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首次写入党的重要文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出台多项惠民政策,为发展农业和粮食生产发出了更明确、更有力、更直接的信号。

这是党和国家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粮情做出的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前瞻性。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粮食问题无论国际国内,历来都处在“非常时期”。

就国内而言,当前正遭遇近10年来的高物价之忧,价格一涨再涨,对城镇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及涉粮工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就国际而言,受美元贬值、能源涨价的影响,国际粮价自2005年以来,上涨了75%。

导致一些国家出现了“粮荒、粮食危机”。

中国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国,也是一个粮食消费大国,粮食供需平衡和粮食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粮食库存充裕,库存消费比大大高于国际上公认的安全线,国家宏观调控有重要的物质基础。

中国的粮食生产和供求情况不仅关系到中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会影响国际粮食的供求和价格状况。

一些资料显示,近年来国际粮食贸易量每年大体在4800亿斤左右,大体相当于中国粮食总产量的50%。

即中国如果进口粮食消费量的1%,就相当于进口了国际粮食贸易量的2%。

如果中国大量从国际上进口粮食,一是造成国际粮源的紧张,二是拉动粮食价格的上涨。

基于此,中国必须要坚持“立足国内,基本自给”这个粮食安全的方针。

国际市场对我们来说只是作为调剂余缺。

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发展和供需形势呈现出较好局面,为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奠定了重要基础。

但是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中国粮食供需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当前中国粮食价格面临上涨和下跌双重压力,粮食总量供求平衡难度较大,主要口粮品种供需结构失衡矛盾加深,粮食区域供求矛盾加大,市场波动风险不容忽视。

从总体看,新形势下中国粮食供需面临粮食生产和消费区域不对称,粮食薄弱地区产需缺口扩大;

粮食库存品种与粮食消费需求结构不适应,市场稳定压力大;

粮食需求刚性增长和土地、水等资源紧缺限制三大矛盾,影响我国粮食安全。

从区域分布看,当前我国粮食生产继续向优势区域集中,我国13个主产区粮食产大于需,余粮较多;

7个主销区粮食产不足需,自给率下降,且缺口较大;

11个产销平衡区粮食缺口有所扩大。

近两年,我国部分粮食主销区和部分产销平衡区粮食产需缺口呈现扩大趋势,特别是东南沿海粮食主销区,一旦粮食市场出现波动,调控市场粮源主要依靠从产区购入。

而我国“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粮食流通格局运距较长,受铁路运力等流通瓶颈制约,增加了粮食调拨的难度。

中国粮食总量充足,需要进一步完善的主要是粮食储备的品种和区域结构的最优化。

但是,粮食总量、品种结构和地区分布的不平衡,常常引起市场粮食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

粮食是人民生活的基本生活必需晶,粮食稳,人心定。

这就要求实行粮食储备,国家通过专储粮的合理吞吐,保证市场粮价的基本稳定,消除不平衡,从而为社会稳定提供基本的物质保证。

《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指出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合理利用好非耕地资源,促进非粮食物生产;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进出口调节。

“完善三大体系”;

完善粮食流通体系,重点是完善物流设施建设;

完善粮食储备体系;

完善粮食加工体系,重点是大力发展粮油食品加工业,积极发展饲料加工业,适当发展粮食深加工业,并确立了生产水平、供需平衡、储备水平、物流水平等四类16个指标。

上述表述可以看出,粮食安全的基础性地位是我国政府长期高度关注的问题。

在全球粮食危机日渐突出的情况下,全球粮油价格变化将日趋频繁,粮油市场的波动将更加剧烈,国家对粮油市场的调控也将变得更加频繁,粮食安全内涵也由传统的米、面数量安全向品种安全、质量安全和数量安全过渡。

必须掌控一定的调控物质基础,即掌握一定的粮食储备与油脂油料加工能力,在国家宏观调控需要时,可以将终端消费品迅速投放市场。

通过粮油物流中心的建设,减少大量中间环节,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国家宏观调控的时效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决定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扩大国家粮食、棉花、食用植物油、猪肉储备,2009年地方粮油储备要按规定规模全部落实到位,适时启动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鼓励企业增加商业收储。

上述表述可以看出,粮食储备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之一,本项目的建设正是基于党和国家对粮油市场的产业政策,是为了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粮食加工体系不断健全的举措,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

2.1.2粮食仓储需求分析

①我国粮油仓储需求

国家发改委印发的《粮油仓储设施建设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新建粮食仓容1000亿斤、食用油罐225万吨,其中地方建设储备仓容600亿斤、食用油罐125万吨。

建设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9-2010年新建粮食储备仓容300亿斤、食用油罐175万吨,其中11个产销平衡区10亿斤粮食仓容、非油菜籽主产区45万吨油罐罐容;

第二阶段是2011-2015年,新建仓容400亿斤、食用油罐25万吨;

第三阶段是2016-2020年,新建仓容300亿斤、食用油罐25万吨。

②项目所在地粮油仓储现状

吉林省位于世界上玉米生产的“黄金带”上,现有耕地面积400万公顷,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78.99万公顷,气候土壤条件适宜,农业耕作方式全国一流,玉米深加土和粮食转化名列全国前茅。

吉林省作为国家商品粮基地,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商品量、商品率和调出量连续17年居全国首位。

其中玉米作为吉林省的主导农作物,占吉林省粮食总产量的80%,商品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出口量占全国的50%。

据国家统计局关于2013年粮食产量的公告表明,2013年吉林省粮食总产量达到710.20亿斤,比上年增产41.6亿斤,增长6.22%,高出全国增幅4.12个百分点;

全省粮食单产达988.49斤,高出全国单产271.59斤,继续位居全国第一位,比全国增幅高出0.84个百分点;

继续位列全国前十位,比全国增幅高出3.2个百分点。

然而,吉林省的粮食仓储物流却始终处在传统物流水平上,粮食仓储物流发展落后已严重阻碍了吉林省粮食经济的正常发展。

目前,吉林省国有粮食仓储企业完好仓容中有930万吨,散粮发放设施32套,烘干机520台,年烘干能力1125万吨。

现有的储粮设施主要都是来自1991年的世行贷款粮食流通项目和1998年以来的国家粮食储备库项目。

在吉林省的136个粮库中,共增加仓容525.43万吨;

散粮撞车设施32套,年散粮发运设计能力450万吨;

烘干机78台,年烘干能力330万吨。

1998至2003年,吉林省粮食平均库存3210.5万吨,而完好仓容只有930万吨,有70%的粮食露天保管,费用高,损耗大,陈化变质快。

如不增建仓容,继续露天囤储粮不仅成本高、不安全,也无法满足机械化作业要求。

本项目所在地位于吉林省东辽县建安镇,2013年东辽县实现粮食总产22.1亿斤,占吉林省粮食总产量的3.11%,东辽县粮食物流企业的规模小、粮食仓储只依靠白泉中央储备库和几家小型粮库做为粮食存储,存储能力不足35万吨,只占全县的粮食产量的30%,远远不能满足全县对粮食存储的实际需求。

本项目建设后,可进一步缓解全县对粮食存储的压力,降低存储成本,有利于提高粮食安全,充分发挥粮食主产区的地域优势。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1本项目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

按照《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建立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

进一步完善中央战略专项储备与调节周转储备相结合、中央储备与地方储备相结合、政府储备与企业商业最低库存相结合的粮油储备调控体系,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粮食安全规划要求,具有重大社会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