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成套练习 第三部分 第十四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阶段质量检测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22837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复习成套练习 第三部分 第十四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阶段质量检测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复习成套练习 第三部分 第十四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阶段质量检测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复习成套练习 第三部分 第十四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阶段质量检测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复习成套练习 第三部分 第十四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阶段质量检测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复习成套练习 第三部分 第十四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阶段质量检测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复习成套练习 第三部分 第十四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阶段质量检测文档格式.docx

《高考地理复习成套练习 第三部分 第十四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阶段质量检测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复习成套练习 第三部分 第十四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阶段质量检测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复习成套练习 第三部分 第十四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阶段质量检测文档格式.docx

C.坡面径流流速小

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3.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下图中最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

A.①      B.②C.③D.④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水土流失问题。

第1题,由坡度—侵蚀强度关系示意图可知,40°

左右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第2题,坡面在40°

时,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原因是坡度变大,接受降雨的面积减少,侵蚀减弱。

第3题,因②位于鱼鳞坑前,坡度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植树有利于鱼鳞坑的保护。

答案:

1.C 2.D 3.B

(2009·

海南高考)读图,完成4~6题。

4.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5.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

A.河流水量更大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6.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破坏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D.地面沉降

结合区域定位分析可知,图示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分布及数量是制约本区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

在图示区域内,当代由于生活和生产用水量更大,导致河流水量更小,为了获得更充足的水源,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图示区域的城镇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用水不当,植被破坏等,使土地荒漠化严重。

4.D 5.B 6.B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在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有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分布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森林生态系统发育的典型土壤是棕壤

B.河流水量丰富,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

C.该森林生态系统正遭受严重破坏

D.雨季来临时草木茂盛,百花盛开,旱季草木凋零,一片荒芜

8.下列有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分布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般是世界人口稀疏地区之一 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利 ③农业发达,高度机械化 ④适宜热带作物种植生产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热带雨林分布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水流全年丰富,流量变化小,典型土壤是砖红壤,多种因素导致雨林被严重破坏。

7.C 8.C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较低,但人工林保存面积居世界第一位。

据此回答9~11题。

9.下列四省中,广泛分布着以毛竹、杉木为主的速生用材林的是(  )

A.山东B.江西

C.海南D.甘肃

10.国家大力推广“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标是(  )

①增加木材产量 ②调整农业结构 ③提高生态质量

④提高农民收入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11.近年来,建设防护林,提倡多种树种搭配的根本目的是(  )

A.追求森林产品多样化

B.美化林区环境

C.降低植被成本

D.增强林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本题考查我国人工林发展的状况及目标。

第9题,根据毛竹、杉木为亚热带主要树种推断出该省为江西省。

第10题,大力推广“退耕还林”是针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的。

增加木材产量,提高农民收入不是其直接目标。

第11题,多种树种搭配,利用不同树种对环境的不同适应能力来增强林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9.B 10.C 11.D

读1996~2006年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及原煤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变化图,完成12~13题。

12.针对图中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变化趋势,应采取的对策是(  )

①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减少石油战略储备,降低对外依赖性 ③加强国际合作 ④积极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从图中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始终低于能源消费总量,因而要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从国外进口能源。

D

13.2000年以后图中两条折线的变化出现差异,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A.煤炭出口量增加

B.原煤价格高导致消费量减少

C.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D.煤炭利用率提高

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年后原煤生产占能源生产总量比重与原煤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的差值越来越大,这可能与煤炭出口量增加、利用率提高和能源结构的调整等因素有关;

根据图中能源消费总量和原煤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可以计算出煤炭的消费量在增加。

B

下图为《国家核电发展专题规划(2005~2020年)》确定的13个核电厂厂址。

据图回答14~15题。

14.《国家核电发展专题规划(2005~2020年)》确定的13个核电厂厂址主要分布在图示地区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  )

A.科技发达,利于核电站建设运行

B.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

C.核能能量密集,地区适应性强

D.海运便利,便于原料输入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常规能源短缺,这是核电厂多分布在该地区的主要原因。

15.沿海核电厂对近海水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向海洋排放(  )

A.重金属B.冷却水

C.粉尘废渣D.放射性物质

核电厂排放的冷却水会对沿海水域造成热污染。

(2008·

上海高考)能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风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据此完成16~18题。

16.下列与风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

B.风能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

C.撒哈拉沙漠是风能开发最好的地区

D.风能发电投入少,效益好

风能是由空气的流动产生的,而空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为太阳辐射;

风能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开发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与技术。

A

17.我国内蒙古高原和东部沿海都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两地利用风能最佳季节分别是

(  )

A.秋季、春季B.冬季、夏季

C.冬季、春季D.夏季、秋季

风力越大越有利于风能的利用,内蒙古高原接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势力强;

而我国东部沿海离夏季风的源地近,夏季风的势力较强。

18.塔里木盆地内部是我国风能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距海遥远,深居大陆的腹地

B.岩石裸露,下垫面摩擦力大

C.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

D.海拔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小

塔里木盆地虽距冬季风源地较近,但四周为高大山脉,风力小,因而风能资源相对贫乏。

C

(2010·

无锡调研)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回答19~20题。

19.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  )

A.发电B.防洪

C.养殖D.梯级开发

从图上可以看出,该河流的开发是以梯级开发为核心环节,通过梯级开发来发展航运、防洪、养殖、发电等。

20.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组合,不正确的是(  )

A.长期高强度的棉花种植——土地荒漠化

B.矿山开采冶炼、扩大耕地面积——植被破坏

C.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气——酸雨污染

D.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的棉花带,而棉花对地力的消耗较大,所以长期高强度地种植棉花,会造成土地退化、肥力下降、土壤贫瘠,但不会出现土地荒漠化。

在黄河中游有两座著名的水利工程——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库。

当初的三门峡水库设计没有考虑到冲沙功能,致使库区泥沙淤积严重,水库几近报废。

新建的小浪底水库考虑到水利工程建设对流域内上下游的影响,充分发挥了调水冲沙功能。

2009年6月19日,黄河小浪底水库开始实施调水调沙,这是自2002年以来黄河小浪底的第八次调水冲沙。

7月3日调水调沙任务结束。

据此回答21~22题。

21.小浪底水利工程比三门峡水利工程(  )

①更注重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 ②更注重水利工程的环境效益 ③更具有防灾减灾意识 ④更能充分考虑到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从题中的描述可知,小浪底水利工程的建设,更具有防灾减灾意识,更多地考虑环境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

22.选择在6月19日至7月3日进行调水冲沙的主要原因是(  )

A.此时黄河流量小

B.降低库容可为防汛做准备

C.此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D.减少水库的泥沙淤积

选择在这一时段进行调水冲沙,是因为该流域即将进入雨季,提前用水库余水冲沙可以降低库容,从而为防汛做好准备。

读下图,回答23~25题。

23.下列关于两个工程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峡工程坝址在长江中游河段

B.三峡水利枢纽在葛洲坝下游

C.阿斯旺工程建在世界最大的河流上

D.阿斯旺工程位于埃及境内

24.下列关于两个工程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为下游供水

B.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

C.阿斯旺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的需要

D.阿斯旺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25.从年径流量比较,三峡工程远高于阿斯旺工程的原因正确的是(  )

A.三峡工程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B.三峡工程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

C.阿斯旺工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

D.阿斯旺工程上游人口稠密,取水量较大

阿斯旺大坝位于埃及境内的尼罗河上,位于埃及的南部地区。

其主要目标不是防洪,而是灌溉,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不仅仅局限在库区,下游至入海口处的影响也非常大。

三峡大坝的主要目标不是供水,而是防洪;

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

河流径流量的大小与河流的落差没有直接联系。

三峡工程不位于热带季风区,而是位于亚热带季风区;

阿斯旺大坝上游人口密度不大。

但由于其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较少,故年径流量比三峡工程小。

23.D 24.B 25.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

十六大以来的5年中,承德市始终坚持“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保水源、为河北增资源、为群众拓财源”的宗旨,加大林业建设力度。

其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造林育林超千万亩,为京津地区建起了防风避沙的绿色屏障,显著改善了京津周围的生态环境。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期有效促进为保护生态环境而做出重大牺牲的地区发展。

材料2:

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

(1)材料2所呈现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1分)(  )

A.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

B.环境污染加剧

C.过度樵采、放牧和开垦

D.用水不合理,土地盐碱化严重

(2)对图中荒漠化的扩展叙述正确的是(1分)(  )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