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导游词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32229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聊城导游词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聊城导游词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聊城导游词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聊城导游词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聊城导游词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聊城导游词Word下载.docx

《聊城导游词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聊城导游词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聊城导游词Word下载.docx

第一、接团前的准备工作。

在接到旅行社下达的接团的任务后,地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是地陪提供良好服务的重要前提。

地陪要熟悉接待计划,要熟悉该团的基本情况和安排活动日程。

在旅游团到达的前一天,应与各个有关部门一起落实、检查旅游团的交通()住宿、行李运输等。

在落实好接待事宜后,就要准备带团的必备物品,而且要给自己充电,做好语言和知识的准备。

比如是一些外国的游客,就要在语言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

最后,不可以忘记个人形象准备,这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也是代表着聊城的形象。

第二,就是接站服务。

在接站过程中,地陪应使旅游团在接站地点得到及时、热情、有好的接待,了解在当地参观游览活动的概况。

在旅游团抵达前,就要确定旅游团抵达的时间并与司机进行联络沟通,提前30分钟到达等候客人,以防造成漏接、空接、错节等事故的发生。

当旅游团到达时,要积极主动的去认找旅游团,在接到团以后要及时核实人数和行李,然后提醒游客集合并应道游客登车。

在赴饭店的途中,导游员就要开始致导游词,介绍聊城的一些基本概况,对游客表示欢迎,最后预祝旅游愉快、顺利。

客人到达之后,地陪所做工作,第一,在入住饭店后,地陪要协助领队和全陪办理住店登记手续。

然后介绍饭店设施和服务,照顾团员入住,并带领旅游团用好第一餐。

不可忘记宣布下一步的活动安排。

第二,旅游团开始参观游览之前地陪应与领队、全陪商定本地所有节目安排,并及时通知到每一位游客。

要及时核对、商定日程,对于出现的不同情况要及时处理。

比如说,游客提出一些小的意见,要求去姜堤乐园游览,地陪应及时向旅行社有关部门反映,对合理有可能的项目,应尽力予以安排。

但无法满足的要求,要详细解释,耐心说服。

接下来,就是带领游客参观游览。

对于每一个旅游地来说,这都是旅游的中间环节。

如果地接导游员能过融会贯通,将旅游地的每一个景点讲解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那么对于聊城之后旅游的发展会有极大的帮助。

这个环节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游览前的准备工作、途中导游、讲解、景点导游、讲解、参观活动、返程途中的工作。

第三,是购物、餐饮。

社交娱乐服务。

旅游购物是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手段。

地陪应该在旅游合同允许的范围内,鼓励并正确引导客人购物。

旅游过程进行完成后,要顺利、安全的送客人离站。

送站前要核实、确定交通票据等,在离店前要交运行李,办理退房手续,然后集合登车。

然后要致欢送词,帮客人办理离站手续。

之后一定要完善解决后续工作。

下团后,地陪应该认真、妥善处理好旅游团的遗留问题;

按有关的规定和领导指示办理客人临行前委托办理的事宜。

导游服务工作可以通过落实旅游计划实现旅游产品的销售,通过做好接待工作,树立良好的口碑,增加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购买。

同时,游客在消费过程全部结束后,可以从对旅游产品的全面评价中,以及对优质服务的感受中强化其美好的印象,做出有利于旅游目的地产品的宣传,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成为新产品的购买或为旅游目的地增加新客源,从而实现更多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另一方面,导游又可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代表的身份,具有其他人无法替代的价值。

人的观念与行为,反映着自身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也体现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服务的窗口,同时也是观察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文明程度、文化背景、价值观念、道德水准的镜子。

特别对于地接导游来说,地接导游代表的是旅游地的形象,游客会通过导游来了解整个城市的形象。

所以地接导游在接待游客时,一定要热情服务,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

在具体提供导游服务的时候,可以提供一些人性化,超值化的服务。

像在带老人团时,导和游的工作都要突出一个“稳”字,讲解介绍时速度要慢,声音要响亮,服务态度要亲切、热情和周到,确实做到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

及时照顾到老人的身体需要。

聊城是一个历史名城,但是在近些年的快速发展中,旅游资源不仅仅是局限在文物古迹等方面。

对于地接导游来说,要积极的推销聊城的新型旅游产品,促进聊城旅游的快速发展。

同时,也会促进聊城导游事业的发展。

篇二:

光岳楼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游客:

我们面前的这座高大宏伟的楼阁就是著名的光岳楼。

光岳楼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聊城的象征。

它建于明洪武七年(即公元1374年),距今已经有631年的历史了。

光岳楼据于聊城古城的正中心,在当时建造这个楼阁的主要作用是:

”严更漏,窥敌望远,报时报警”的军事作用。

楼阁体现了宋元建筑到明清建筑的一种过渡,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所以在1988年的时候就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岳楼占地面积1236平方米,外观为四重檐歇山十字脊过街式楼阁,有东、西、南、北四个拱门,四门相通,券上方砌门额,南曰”文明”,北曰”武定”,西曰”兴礼”,东曰”太平”。

从建筑结构上说它与同时修建的西安的钟鼓楼相同,都是由墩台和主楼两部分组成,我们看到的用砖石砌成的高9米的(准确的说是9.38米)就是墩台,主楼位于墩台之上,高度为24米,整个楼阁的通高和底边长都是33米,也就是古代的九丈九尺,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之极,寓意着它的高度是不可超越的。

631年来,光岳楼一直是聊城古城区最高大最雄伟的建筑。

接下来就请大家随我等楼参观。

(登楼伊始)

因为这个楼阁在当时建造它是军事作用,所以上下通道只有这一个,楼梯比较陡滑,大家在登楼的时候都注意脚下。

在敞轩内檐下我们可以看到一块木制的匾额”共登青云梯”,它是原书法协会主席启功先生所题。

(乾隆御碑前)

在我们面前的这块石碑就是乾隆的御制诗章碑。

乾隆皇帝曾经九过东昌(5次东巡,6次南巡,9次通过京杭大运河路过这里),六次登楼,在楼上即兴做诗13首,这块碑上就完整的镌刻了5首。

碑面两首,碑阴两首,碑侧还有一首。

细心的可能已经发现,这块碑的中间有断接的痕迹,文革期间曾被拉倒毁坏过,史料记载,这里有两块乾隆的御制石碑,在文革后只恢复起一块,另一块已经对不起来了。

我们这块石碑有它独特的文物价值。

这主要体现在两点上,我们着重来看一下碑侧这首诗。

首先我们看它的字体,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有才华的皇帝,在他一生当中写诗就达到了一万多首,他在各个景点留下来的字也是相当的多,但乾隆皇帝在其他地方留下来的字多为行草或者是小楷字体,您看这首诗,它是行楷字体,这种字体是不多见的,所以比较珍贵,这是其一。

第二点,这首诗是乾隆55年皇帝80高龄的时候最后一次登楼所题,乾隆皇帝80岁写的诗相当少,所以,这首诗就相当的有意义了,我们看他的字写的刚劲有力,圆润流畅,由此可见我们这位皇帝的书法功底是非常浑厚的。

如果大家对书法感兴趣的话,一会可以仔细的揣摩一下。

现在大家随我这边请。

(一楼东门)

在一楼东门的门楣之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块木制的匾额,这块匾非常的有意思,您看一下右手边第一个字,非常象我们现在所写的东西南北的”东”字,但是这块匾额是清朝时期所题,在清朝时期并没有”东”字的简写,”东”呢应该是第三个字,这个字就是我们东岳泰山的”泰”字,”泰岱东来做翠屏”,意思就是说:

巍巍的泰山也不过是光岳楼东面一座翠绿的屏障。

作者用非常夸张的手法,来形容这个楼阁是非常的高大和宏伟的,它的作者就是清朝著名的诗人施闰章。

施闰章字尚白,号愚山,安徽宣城人,当时官居

山东的学政,他有个学生非常给他露脸,就是《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施闰章就是蒲松龄的老师。

施闰章在做山东学政期间曾经断过聊城一个非常有名案件——胭脂案,后被他的学生蒲松龄载入《聊斋志异》当中,就是我们的看到胭脂姑娘的故事(在我们湖心岛的望岳亭重檐就绘有胭脂姑娘的故事,故此岛也叫胭脂岛)

(一楼室内,古城模型边)

请大家到室内来。

在我们一楼的大厅,首先看到的就是我们聊城古城的模型图。

它是根据清朝嘉庆年间《东昌府志》的《东昌府城图》制作的。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我们聊城古城的边界是非常的方正,边长是一公里,面积就是一平方公里。

据于古城正中心的这个高大的楼阁就是我们现在所站的位置光岳楼。

它是四条主干道的交叉路口,这四条主干道方向是非常的方正,呈十字形,其它大街小巷垂直交叉。

从整体来看我们的古聊城就象是一个大的棋盘,跟古城西安有几分相似,都是棋盘式方格网状构架。

聊城自古便被誉为:

”能陷不失的凤凰之城”,就是说在当时我们聊城的防御体系是非常的完备的,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聊城的防御体系。

首先我们看到就是古城墙,您看在四个角各有一个望敌楼,每隔一处有一个角楼,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城门外面的方块叫做”瓮城”,有个成语叫”瓮中捉鳖”指的就是我们的瓮城了。

聊城的瓮城跟其它地方的瓮城有所不同,它的门都是扭头门,这在当时更增加了它的防御性。

瓮城外高秃的部分为护城堤,中间的为吊桥,绕城一周的蓝色地带就是当时宽三丈,深两丈的护城河,防御体系是非常的完备。

这种规模便是明朝建立初年驻守在我们东昌卫的首御指挥佥使陈镛所建。

聊城原为宋元所遗留的土城,陈镛认为这种土城已经不能满足当时的军事需要了,为了跟元军残余部队作战,他便上书皇帝,由原来的苏绿国,也就是现在菲律宾国家运来了一批进贡的楠木来建造聊城古老的城墙,然后他又用建造城墙所剩余的木料和砖石,在城的正中心建造了这样一座具有军事作用的楼阁就是光岳楼,所以建楼之初被人们称为”余木楼”。

又名鼓楼。

现在大家再顺着我手的方向往上看,在上方有一个神龛,龛里供奉了一尊神像,他就是木匠的祖师爷鲁班。

(在聊城关于这座楼阁的建造有很多传说,最流行的一个说法就是鲁班设计建造的。

传说当年陈镛下令建造一座楼的时候,工匠们老是拿不出方案,这时东昌府来了一位白发飘飘的老道,他左手拿着一把没柄的斧头,右手里托着一座小楼的模型,这个小楼模型的高是九寸九。

一位老木匠看到后请求老道留下了小楼模型。

然后他们照此模型扩大了100倍开始造楼。

工程进行的很顺利,楼盖好了却遇到了一个新问题,原来楼上的木头老是活动,现加楔子急既来不及,也不易楔了。

这时,老道又来了,他一声不吭的砍了一大堆木楔子,然后用手一指,楔子全都飞上卯里,一个不多,一个不少,高楼马上稳固了。

老道又围楼转了三圈,木匠们也跟着转,转着转着就看出了门道,此楼还有点向西北倾斜,但见老道最后在西北角把他的锈斧头塞进楼基条石下,人们眯眼一瞧,楼身还真正过来了,木匠们知道遇到了神仙,赶忙跪地叩拜,等他们抬起头来,已不见老道身影,人们知道老道是神人,鲁班显圣了,于是,楼建成后,人们就把鲁班的像塑在这里。

),

“巧夺天工”四个大字便是末代皇帝的弟弟溥杰1988年为庆贺光岳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题写的。

这四个字发出了对光岳楼的惊叹!

神龛两侧可以看到一副红色楹联,上联是:

”泰山东峙,黄河西临,月色涛声,凭栏把酒无限好。

”下联是”层台射书(鲁仲连射书喻燕将),微乡(殷纣王时期,封其兄启于此,称微子国)明志,人杰地灵,登楼怀古有余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