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课内文言文复习师用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22187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课内文言文复习师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下课内文言文复习师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下课内文言文复习师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八下课内文言文复习师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八下课内文言文复习师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下课内文言文复习师用Word文档格式.docx

《八下课内文言文复习师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课内文言文复习师用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下课内文言文复习师用Word文档格式.docx

砍伐。

水尤清冽:

格外,非常;

寒冷。

潭中鱼可百许头:

表示估计数目。

日光下澈:

通“彻”,穿过,透过。

影布石上:

倒映。

佁然不动:

呆呆的样子。

俶尔远逝:

忽然。

往来翕忽:

轻快敏捷的样子。

斗折蛇行:

斗,像北斗星一样;

蛇,像蛇爬行一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

互相交错、参差不齐。

四面竹树环合:

环绕合抱。

悄(qiǎo)怆(chuà

ng)幽邃:

寂静得让人感到忧伤。

以其境过清:

因为;

凄清。

不可久居:

停留。

乃记之而去:

乃,于是;

去,离开。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

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晃、联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

③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太阳光直照水底,(鱼儿的)影子倒映在石头上。

④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互相逗乐。

⑤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⑦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因为小石潭的环境太凄清了,不能够长时间停留。

3.简要分析选文第二段景物描写的特点。

答:

第二段写景采用了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手法。

4.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意在表现作者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5.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得出小石潭“其境过清”的结论。

①位置偏僻。

②竹树藤多,少有人来游玩。

③作者对环境的感受。

6.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示例:

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

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马说》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人,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著有《昌黎先生集》。

韩愈幼年早孤,由嫂抚养。

25岁中进士后,长期得不到任用,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这些都使他痛感明主难遇。

就是在这种心情下,他大约在贞元十一年至贞元十六年间写了《马说》一文。

《马说》是一篇寓言性质的杂文。

文章借伯乐相马的故事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和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

文章从三个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千里马”的遭遇。

第一段,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指出正因为“伯乐不常有”,千里马才终被埋没、摧残。

第二段,揭示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原因。

第三段,抨击了那些不能正确对待千里马却大呼“天下无马”的人。

三段文章围绕一个中心:

千里马的被埋没,被摧残是“伯乐不常有”造成的,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所造成的,是那些不能正确对待千里马的人造成的。

然而“执策”的庸人却曰:

“天下无马!

”这一反差,是一个极大的讽刺,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无视人才的不满。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故虽有名马:

即使。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只是。

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一顿。

食马者:

通“饲”,喂养。

才美不外见:

通“现”,表现。

且欲与常马等:

尚且,况且。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两马并驾;

喂牲口用的食器,马棚,马厩。

有时。

等同,一样。

策之不以其道:

策,鞭打;

以,按照;

道,规律,方法。

食之不能尽其材:

才华,通“才”。

执策而临之:

名词,马鞭。

其真无马邪:

表推测,反问的语气。

①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所以即使有好马,只能屈辱于低贱人的手中,如其他马一块死在马厩里,不被人称作千里马。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能吃一石谷子。

③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知道是千里马而去喂它。

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

⑤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鞭打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喂饱它而使它的才能施展出来,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⑥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恐怕是不识千里马呀。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B)

A.骈死于槽枥之间 (piān)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sì

C.才美不外见 (jiān)

D.其真无马邪 (yè

4.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5.用原文语句填空。

①第一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语句是: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第二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第三段中食马者不识千里马的具体表现是: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对千里马遭遇的惋惜,对饲马者(当权者)埋没人才的痛恨之情。

7.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

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

需要自身的实力,也需要展示自己实力的机会,还需要外界对自己实力的欣赏。

8.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①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

②我要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

③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醉翁亭记》 欧阳修

一、内容梳理

1.写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疏替他分辩,得罪了当权派,被贬为滁州知州。

被贬后,欧阳修心情郁闷,常去滁州城外琅琊山游玩,与山中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2.全文生动地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在山林中游玩宴饮,与民同乐的图画。

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排遣忧愁的复杂感情,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3.写作特点:

①写景叙事抒情,熔于一炉,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

②层次清晰,井然有序。

全文共21个“也”字,不仅帮助煞尾,还成了立意转折的标志。

③语句骈散结合,加强了韵律美,全文共用21个“也”,25个“而”,使文章既有诗的意境,又有散文的美感。

二、重点字词

1.环:

环绕 诸:

众多 尤:

尤其,特别 蔚然:

茂盛的样子 翼然: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临:

靠近 名:

命名,取名 辄:

就 自谓:

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自号:

给自己取别号 意:

情趣 得:

领会 寓:

寄托 开:

消散 暝:

昏暗 晦明:

有时昏暗,有时明亮 佳:

美 伛偻:

脊梁弯曲,借指老人 提携:

牵抚,借指小孩 渔:

钓鱼,捕鱼 为酒:

酿造酒 洌:

(酒)水清 肴:

荤菜 蔌:

蔬菜 杂然:

杂乱的样子 陈:

摆放 酣:

畅饮 丝:

弦乐器 竹:

管乐器,都借指音乐 交错:

交互错杂 颓然:

精神不振的样子。

文中指醉醺醺的样子。

已而:

不久 翳:

遮蔽 上下:

树的上部和下部

2.秀

3.山行(沿着山路) 自号(取别号) 野芳(香花)

临溪而渔(钓鱼,捕鱼) 乐其乐(以……为快乐)

三、重点语句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了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这就是酿泉。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那是醉翁亭。

3.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给它取名的是谁?

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6.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

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一人)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8.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9.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幽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阴。

10.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树林茂密荫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

四、中考链接

1.第二段中其乐“无穷”是指何而言的?

(指朝暮四时的游玩之乐)

2.第三段中太守为什么“醉”呢?

用自己的话概括。

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

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

或:

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游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

3.在欧阳修的治理下,滁州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请你结合选文第三段内容用自己的话对“滁人游”的景象加以描写。

(50—80字,不得翻译原文)

可适当发挥想象,合理即可。

琅琊山上人来人往,人们扶老携幼,有说有笑,尽情游玩。

有的引吭高歌,有的游客前呼后拥,一派欢乐热闹的景象。

4.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

所谓“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琴、一局棋、一醉翁。

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性格特点。

(悠然自得,豁达大度,宠辱不惊,随遇而安,旷达)

5.《醉翁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你从本文中学到了什么。

(提示:

简洁凝练,含义丰富,生动传神,参差多变)

6.《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

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

《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

《醉翁亭记》洋溢着与民同乐的和谐之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