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复习试题全册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317147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复习试题全册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复习试题全册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复习试题全册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复习试题全册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复习试题全册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复习试题全册Word格式.docx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复习试题全册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复习试题全册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复习试题全册Word格式.docx

边缘较薄 

)。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

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 

)功能。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 

镜片的直径 

)没有关系,和( 

镜片 

凸起的程度)有关。

放大镜的( 

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7、(球形的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

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增加,不仅观察对象的图像会变大,所获得的物体的信息也会更多,同时视野变(小)。

8、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蝇的(复眼);

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9、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10、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11、常见的晶体有白糖、食盐、碱面、雪花等,它们的形状大多很规则。

12、制造晶体的方法:

减少水分法和降低温度法。

13、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给下列物体分类。

松香、玻璃、白糖、珍珠、食盐、琥珀、碱面、水晶、味精

晶体:

白糖、食盐、碱面、味精

非晶体:

松香、玻璃、珍珠、琥珀、水晶

14、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15、(显微镜 

)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6、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7、显微镜有哪几部分构成?

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

18、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19、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制玻片标本的切片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20、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把下列实验器材与它在实验中的作用用线连起来

镊子 

盛放剩余洋葱

培养皿 

放置切片标本

滴管 

染色

载玻片 

吸取少量的液体

碘酒 

夹取实验材料

21、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22、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23、(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24、(细胞学说 

)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5、细胞对生命体有什么意义呢?

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2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2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29、(微生物 

)具有(生物)的特征,如:

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30、人类(观察工具 

)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和原子)。

3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如:

(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

(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32、把显微镜各个部分的名称填在方框里。

在方框里填写出各微生物的名称。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3、在变化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4、比如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5、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6、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7、(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8、(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9、(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10、(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一般条件下,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比空气重),将二氧化碳覆盖在燃着的物体表面,可使物体跟空气隔绝而停止燃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灭火,是常用的灭火剂。

1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1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13、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14、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

15、(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

(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16、下列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C)。

A、在化学变化中一定没有物理变化发生

B、在化学变化中不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C、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D、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一定不能同时发生

17、将下面物质变化和伴随的现象连接起来。

水结冰 

颜色变化

火柴燃烧 

产生气体

在米饭上滴碘酒 

形态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发光发热

18、(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19、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19、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然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壤沙漠化)、大陆和两极(冰川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20、填表

物质的变化

伴随的主要现象

变化类型及特点

科学概念

水结冰、水蒸发

状态改变

物理变化

特点:

没有产生新物质 

物质是变化的

易拉罐压扁

形状改变 

弯折铁丝

混合沙子和豆子

基本不变 

火柴、蜡烛的燃烧

发光发热 

化学变化 

产生了新物质

加热白糖

变颜色,有焦味 

米饭、淀粉和碘酒

颜色改变

小苏打和白醋

产生气体

铁生锈

颜色改变,性质改变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颜色改变,沉淀产生

21、实验题。

1、取一块木炭做如下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①观察木炭的颜色、状态;

②取一块体积相仿的煤块比较它们的质量,发现后者质量大;

③点燃木炭并检验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④把木炭砸碎;

⑤把木炭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

⑴上述各项过程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以下均填序号)①②④⑤,理由是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⑵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③,理由是产生了新物质。

2.小苏打和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的气体,为了验证是什么气体,我们做了下两个实验。

A、往实验后的杯子里插入燃烧的细木条,火焰会熄灭,如果把细木条插入一般的空杯中,火焰不会熄灭。

B、把实验后的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火焰会熄灭。

C、通过以上两个实验证明,产生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因为它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

它的特点是不支持燃烧且比空气重。

3、配制一杯硫酸铜溶液,用镊子夹住铁钉并将其中一部分浸水溶液中,过一会儿,铁钉变成红色,硫酸铜溶液原来是浅蓝色色,现在变成了红褐色。

铁钉变成了红色,可能上面附着了铜,硫酸铜溶液变了色,说明它也发生了化学变化。

7、利用淀粉遇碘酒蓝的特点:

检验下列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①马铃薯②甘薯③萝卜④红萝卜⑤白菜

⑥牛肉⑦鸡蛋⑧食用油⑨食盐⑩西红柿

含有淀粉的食物有(①②)不含淀粉的食物有(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22.把下面的变化的序号填在相应的圆圈中

1、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2、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

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

⑶、⑷、⑾、⑿、⒄、⒅、⒆、⒇

⑴、⑵、⑸、⑹、⑺、⑻、⑼

⑽、⒀、⒁、⒂、⒃

⑴把易拉罐压扁⑵把铁钉折断⑶蜡烛燃烧⑷铁钉生锈

⑸水变成水蒸气⑹纸折成纸飞机⑺水结冰⑻把橙子榨出橙汁⑼石块雕刻成石像⑽铅笔削尖⑾燃放焰火⑿食物腐烂

⒀窗玻璃打碎⒁糖溶解水中⒂把木头做成桌子⒃热胀冷缩

⒄铁生锈⒅小苏打和醋混合⒆电泡通电发光⒇镁在空气中燃烧

第三单元宇宙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2、月球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行。

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月球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0),月球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

3、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4、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阿姆斯特朗)留下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

5、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6、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7、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8、月相变化规律:

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

9、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10、(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环行山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