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30854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蔬菜大棚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蔬菜大棚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蔬菜大棚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蔬菜大棚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蔬菜大棚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蔬菜大棚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

《蔬菜大棚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蔬菜大棚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蔬菜大棚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

蔬菜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特殊商品,是人们保持膳食平衡的重要食物。

蔬菜生产属农业密集型产业,产高效农业项目之一,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我市为促进菜篮子工程健康发展,增加蔬菜大棚种植数量,计划在兴源镇进行中低产田改造,种植蔬菜,提高耕地产出和农民收益。

1.2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

1.2.1项目范围

项目区隶属于穆棱市兴源镇,位于301国道以北砍椽沟沟口处,距兴源镇4.2km,地处东经130°

20′28″至130°

20′55″,北纬44°

36′55″至44°

37′20″。

项目区涉及东村1个行政村。

1.2.2项目规模

项目区面积440亩,新建蔬菜大棚种植蔬菜,实施节水灌溉配套措施。

1.2.3建设内容

(1)水利措施

水源工程:

新建水源及泵房工程1座;

机电设备及安装2套。

灌排工程:

滴灌12km;

铺设输水干管0.6km;

铺设分水管1.5km;

新建涵洞3座;

挖排水沟4.0km。

(2)农业措施

新建钢架大棚100栋;

维修田间路3km;

新建良种仓库200m2;

平整土地440亩;

购育苗穴盘1.0万个。

(3)科技措施

为提高项目区干部、群众科学种植经济作物,增加效益,需科技培训1000人次。

(4)其它

项目区标志牌1块。

1.2.4建设工期

建设工期为2012年一年。

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总投资429万元。

其中:

水利措施投资75万元,农业措施投资328万元,科技措施5万元,其它21万元。

1.4效益

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年农业增加值77.58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由原来的6614元增加到7511元,人均增加了897元。

1.5组织领导和管理

成立穆棱市农业开发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抓好该项目建设。

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计划落实、制定方案和有关政策、协调动作、筹措资金落实。

项目建成后,本着“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项目区建成后由兴源镇政府负责管理。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2.1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及范围

2.1.2水文气象

项目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有局部小区域气候地带,受季风控制,四季分明,寒暑温差大,自季受西太平洋暖高压控制,冬季受西伯利亚寒流冲击。

汛期受北上台风影响,常有大风和暴雨。

多年平均气温2.5℃,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19.9℃,极端最低气温-44.4℃,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1.2℃,极端最高气温36℃,年平均气温最高9.9℃,最低-4.4℃。

平均日照时数2632h,最高2800h,最低2300h。

全年盛行西风和西南风,东南风次之,西风频率为22.5%,西南风为21%,东南风19%,无霜期127d左右。

冻结时间11月上旬,融化时间4月上旬,多年平均冻深在1.8-2.0m左右。

2.1.3地形、地貌及土壤

项目区位于大地构造上隶属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张广才岭隆起边缘的中部。

地形属河谷平原。

地貌为山间河谷平原堆积区。

基地土壤以暗棕壤土、白浆土、河淤土为主,土壤有机含量较高,适合各种蔬菜生长。

2.1.4水资源

本项目区距穆棱河仅一道之隔,因此水源取穆棱河水,利用大口井取水,再采用变频泵站将水输送到滴喷系统对作物进行灌溉。

在项目区附近已现有大口井2眼,根据已成井来水量可知,采用大口井供水满足供水要求。

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项目区内耕地面积440亩,作物种类主要以旱作为主,其中:

大豆260亩,玉米180亩。

项目区中耕地为中低产田面积,主要是没有充分利用水土资源,种植结构不合理,但土地相对比较平坦,土质肥沃,气候适宜,适合蔬菜生长。

2.1.6自然灾害

项目区自然灾害主要以旱灾这主,大多数发生在春季和夏季,其它如雹灾、风灾、病虫害也时有发生。

解决的办法是统筹规划,充分利用水土资源;

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

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土地产出,培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因地制宜,合理利用。

进行节水灌溉,科学管理,采取各种有效预防措施,避免和战胜自然灾害。

2.2社会经济状况

2.2.1人口及劳力

项目区涉及东村1个行政村,总人口865人,其中劳动力603人。

人均收入6614元。

2.2.2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总面积500亩,其中:

耕地面积480亩,占总土地面积的96%;

其它面积20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

2.2.3农业生产水平

项目区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作物有大豆和玉米。

项目区农业总收入54.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614元。

2.2.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

穆棱市辖2乡6镇,总人口30万人。

2010年我市完成生产总值92.6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1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1亿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5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83元。

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项目区隶属兴源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管理,中心内设农技服务站、农机修配厂、水利站等,人员的配备和开展的工作内容适应农业发展要求。

2.3基础设施

2.3.1水利骨干工程现状

项目区内没有水利工程,旱田主要是靠降雨。

面对肥沃的土地和充足的水资源,常常因为干旱原因造成减产。

2.3.2田间工程现状

项目区内旱田无水源及配套工程,干旱时水量得不到保证,无法及时灌溉。

另外,田间机耕路标准低,机械进入田间比较困难,影响耕作。

2.3.3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

项目区所涉及的东村有拖拉机12台及配套农具,联合收割机2台,脱谷机15台,播种机5台,农机总动力0.43万千瓦,农业机械经综合程度52%,农机服务体系健全。

2.3.4交通与电力

301国道从项目区边经过,交通十分便利。

用电采用当地农电电网。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水资源利用率不高,先进节水技术未能得到推广,灌溉效率低,影响农产品产量、质量,农民收入难以提高。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中把蔬菜化作为六大产业之一来抓,紧紧抓住了国家对种植业扶持的政策,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效益农业,这样就对我们建设有机蔬菜基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和机遇。

通过本项目积极引导和鼓励农业由粗放型向节约型转变,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由市场无序向市场准入转变。

引导和扶持当地农民改变落后的现状,逐步走向规范化、集约化、工业化专业生产。

通过引进良种、专业化种植、新技术应用等先进方法,逐步改造农户家庭副业式规模小、效益低、质量差的落后生产方式,使广大菜农尽快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科技含量和商品化蔬菜的生产率。

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3.3.1有成熟的科学技术保障

兴源镇东村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和研究,参照我国《无公害农产品规范化管理与生产标准》,结合当地的生产条件,总结出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规程,并且根据区内外市场需要,筛选出区域优势明显、市场前景看好的蔬菜新品种,运用育苗、节灌、微生物等技术,试验成功了辣椒、胡萝卜、青皮萝卜、大白菜等品种实施无公害化栽培。

3.3.2有较好的传统种植方式

由于当地移民还沿袭过去的种植习惯,对化肥、农药的投入较低。

随着近几年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家庭养殖得到进一步扩大,肥源充足,农家肥投入较高,只要指导农民正确运用化肥,推广生物肥料、生物制剂和高效低残留农药,严格轮作倒茬制度,就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生产出符合农业部门规定标准的无公害蔬菜产品。

3.3.3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前景

兴源镇东村自2009年列入省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并建立新区后,给东村发展产业化富民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建设步伐加快,规模的扩大,新区人口总量将不断增加。

依托村民,服务镇民,主动抢占本地市场,满足全镇居民和俄罗期远东市场对各种新鲜蔬菜的需求,可销售基地蔬菜产量的90%以上。

随着国家农业产业政策的调整,为东村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加之大部分蔬菜能在7、8、9、10月份成熟上市,此时正值俄罗期蔬菜生产处于淡季,若在蔬菜产品上,进一步抓好品质,做好产地包装和预冷处理,钻市场空档,打蔬菜销售时间差,组织营销人员和农产品经纪人,以高品质蔬菜占领俄罗斯市场,建立对俄出口销售新模式。

3.3.4有明显的交通区位优势

兴源镇地处黑龙江省25个边境县(市)之一的穆棱市中部,地处东北亚“金三角”中心,是哈牡绥东对俄经济带、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先导区上的经济重镇和战略节点,绥芬河与穆棱携手打造中俄边境产业第一城——绥穆新城的核心板块。

毗邻牡丹江、绥芬河、东宁等6个国家一级口岸城市。

东北亚黄金大通道301国道贯穿全镇,牡绥段高速公路扩能改造工程正在建设。

哈绥铁路提速改造项目在此建设穆棱新站,重新打造中东铁路线上辐射鸡、密、虎地区的人流中心、物流中心,成为至牡丹江、绥芬河、鸡西半小时经济圈的核心点,区位优势明显。

3.3.5有优越的政策优势

穆棱市委、市政府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高度重视,把蔬菜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对蔬菜产业的生产和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指示各部门在计划安排、资金投入、税收政策上倾斜,财政上给予支持,人力、物力等方面加大力度扶持。

兴源镇党委、镇政府紧跟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

以发展蔬菜产业为支柱产业,制定了建设蔬菜基地和园区,为该项目的实施营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

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本项目区距穆棱河仅一道之隔,因此水源取穆棱河水,利用大口井取水,再采用变频泵站将水输送到滴灌系统对作物进行灌溉。

在项目区附近已现有大口井2眼,根据已成井可知,单井出水量为25t/h。

4.2灌溉制度

(1)灌溉规模

依据《黑龙江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查棚室蔬菜灌溉用水定额3600m3/公顷,100栋大棚共计4.0万m3,共需水1.44万m3。

(2)设计灌溉定额

蔬菜大棚一年种2茬,每茬平均轮灌10次。

每次轮灌所需水量:

14400m3/20次=720m3/次

按大口井出水量25t/h计算,每天灌水10h,100栋大棚3天即可灌完。

4.3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因项目区采用穆棱河水,水量有所保证,来水量远远大于用水量,满足供水要求。

第五章规划设计

5.1指导思想

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菜农经济效益与保障市场供应并举,把蔬菜大棚建设列入城镇化建设的工作范畴,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农业科技示范带动,提高蔬菜生产与供应能力。

5.2选项原则

项目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实行蔬菜节水灌溉,达到两高一优的农业标准。

坚持市场引导,优化等级结构,依靠先进科技,突出技术落实,加大生产投入。

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和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将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灌溉技术、栽培技术等组合配置到位,最大限度的挖掘蔬菜生产潜力,达到蔬菜生产持续、高效、现代化的目标。

通过实施节水灌溉并辅以先进的种植技术,全面、科学规划,将项目区建成农业开发示范区。

实现农业生产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质高效的目的。

5.3建设标准

(1)节水灌溉保证率为90%。

(2)农田排水五年一遇。

(3)机耕路路面宽4.0m,路基高于地面0.3m,两侧设排水沟。

5.4建设规模

本项目总投资429万元,蔬菜种植面积440亩,全部实行节水灌溉。

5.5规划布局

经过初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