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教案《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第三章教案 最新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30546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6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化学教案《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第三章教案 最新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二化学教案《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第三章教案 最新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二化学教案《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第三章教案 最新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二化学教案《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第三章教案 最新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二化学教案《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第三章教案 最新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化学教案《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第三章教案 最新Word下载.docx

《高二化学教案《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第三章教案 最新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化学教案《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第三章教案 最新Word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化学教案《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第三章教案 最新Word下载.docx

[板书]:

一、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提问]:

在初中化学中,大家已学过晶体与非晶体,你知道它们之间有没有差异?

[回答]:

学生:

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无固定熔点。

[讲解]:

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无固定熔点,这只是晶体与非晶体的表观现象,那么他们在本质上有哪些差异呢?

[投影]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自范性

微观结构

晶体

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有序排列

非晶体

没有

原子排列相对无序

自范性:

晶体能自发性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解释]:

所谓自范性即“自发”进行,但这里得注意,“自发”过程的实现仍需一定的条件。

例如:

水能自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但不打开拦截水流的闸门,水库里的水不能下泻。

注意:

自范性需要一定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晶体的生长速率适当。

通过影片播放出,同样是熔融态的二氧化硅,快速的冷却得到玛瑙,而缓慢冷却得到水晶过程。

[设问]:

那么得到晶体的途径,除了用上述的冷却的方法,还有没有其它途径呢?

你能列举哪些?

2、晶体形成的一段途径:

(1)熔融态物质凝固;

(2)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3)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投影图片]:

1、从熔融态结晶出来的硫晶体;

2、凝华得到的碘晶体;

3、从硫酸铜饱和溶液中析出的硫酸铜晶体。

[探究实验]:

完成教材实验3-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提问同学观察到什么现象。

首先碘升华,然后在表面皿下面出现碘的固体。

事实上,这里提到的固体就是凝华得到的碘晶体。

[过渡]:

许多固体的粉末用肉眼是看不见晶体的,但我们可以借助于显微镜观察,这也证

明固体粉末仍是晶体,只不过晶粒太小了!

晶体二氧化硅和非晶体二氧化硅的示意图

小组讨论,通过比较,可以得出什么样结论。

晶体的原子排列有序,而非晶体则不是。

从本质上来说,晶体的自范性是晶体中粒子在微观空间里所呈的现周期性。

通过前面对晶体与非晶体的讨论,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晶体有哪些特点:

3、晶体的特点:

(1)有固定的几何外形;

(2)有固定的熔点;

(3)有各向异性。

[解析]:

对于同一幅图案来说,从不同的方向审视,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那么对于晶体来说,许多物理性质:

如硬度、导热性、光学性质等,因研究角度不同而产生差异,即为各向异性。

蓝晶石(Al2O3·

SiO2)在不同方向上的硬度不同;

石墨在与层垂直的方向上的导电率与层平行的方向上的导电率1∕104。

[小结]:

可以根据晶体特点区别某一固体属于晶体还是非晶体。

然而,得出区别晶体与非晶体最可靠的方法是利用x-射线衍射实验。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现在请你用一句话来定义晶体,应该怎么说?

学生1、内部原子有规律的排列的物质;

学生2、内部原子有规律的排列,且外观为多面体的固体物质。

4、晶体的定义:

质点(分子、离子、原子)在空间有规则地排列成的,具有整齐外型,以多面体出

现的固体物质。

练习:

1、下列关于晶体与非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一定比非晶体的熔点高

B、晶体有自范性但排列无序

C、非晶体无自范性而且排列无序

D、固体SiO2一定是晶体

2、区别晶体与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

A、熔沸点

B、硬度

C、颜色

D、x-射线衍射实验

3、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许多固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固体可以分为晶体与非晶体。

请你举出常见的晶体与非晶体的实例。

答案:

1、C;

2、D;

3、晶体:

玛瑙、水晶、硫晶体等等;

非晶体玻璃、水泥等等。

4、下列不属于晶体的特点是:

A、一定有固定的几何外形

B、一定有各向异性

C、一定有固定的熔点

D、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固体

5、下列过程可以得到晶体的有:

A、对NaCl饱和溶液降温,所得到的固体

B、气态H2O冷却为液态,然后再冷却成的固态

C、熔融的KNO3冷却后所得的固体

D、将液态的玻璃冷却成所得到的固体

6、晶体具有各向异性。

如蓝晶石(Al2O3·

又如石墨在与层垂直的方向上的导电率与层平行的方向上的导电率1∕104。

晶体的各向异性主要表现在是:

①硬度②导热性③导电性④光学性质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7、一些不法商人制造假宝石来牟取暴利,你能否根据晶体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的特点,列举出一些可能有效鉴别假宝石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晶胞

定义:

晶体结构中的基本单元叫晶胞

二、晶胞中原子个数的计算方法:

位于晶胞顶点的微粒,实际提供给晶胞的只有1/8;

位于晶胞棱边的微粒,实际提供给晶胞的只有1/4;

位于晶胞面心的微粒,实际提供给晶胞的只有1/2;

位于晶胞中心的微粒,实际提供给晶胞的只有1。

1、现有甲、乙、丙、丁四种晶胞(如图2-8所示),可推知:

甲晶体中A与B的离子个数比为;

乙晶体的化学式为;

丙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

丁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

2、钙-钛矿晶胞结构如图2-9所示。

观察钙-钛矿晶胞结构,求该晶体中,钙、钛、氧的微粒个数比为多少?

3、晶体硼的基本结构单元都是由硼原子组成的正二十面体,其中含有20个等边三角形的面和一定数目的顶角,每个顶角各有一个硼原子。

如图2-10所示,回答:

(1)键角____;

(2)晶体硼中的硼原子数____个;

B—B键____条?

4、在碳单质的成员中还有一种混合型晶体——石墨,如图2-11所示。

它是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依靠作用力相结合。

每层内部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靠作用力相结合,其键角。

分析图中每个六边形含有个碳原子。

5、C70分子是形如椭球状的多面体,该结构的建立基于以下考虑:

(1)C70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只跟相邻的3个碳原子形成化学键;

(2)C70分子中只含有五边形和六边形;

(3)多面体的顶点数、面数和棱边数的关系遵循欧拉定理:

顶点数+面数-棱边数=2。

根据以上所述确定:

(1)C70分子中所含的单键数和双键数;

(2)C70分子中的五边形和六边形各有多少?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一课时分子晶体

1、使学生了解分子晶体的组成粒子、结构模型和结构特点及其性质的一般特点。

2、使学生了解晶体类型与性质的关系。

3、使学生理解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4、知道一些常见的属于分子晶体的物质类别。

5、使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体验研究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分子晶体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特点

难点是氢键的方向性和氢键对物体物理性质的影响

从三维空间结构认识晶胞的组成结构

运用模型和类比方法诱导分析归纳

复问:

什么是离子晶体?

哪几类物质属于离子晶体?

(离子化合物为固态时均属于离子晶体,如大部分盐、碱、金属氧化物属于离子晶体)

投影

晶体类型

离子晶体

结构

构成晶体的类型

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性质

硬度

熔沸点

导电性

溶解性

展示实物:

冰、干冰、碘晶体

教师诱导:

这些物质属于离子晶体吗?

构成它们的基本粒子是什么?

这些粒子间通过什么作用结合而成的?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板书:

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分子晶体

一、分子晶体

1、定义:

含分子的晶体称为分子晶体

也就是说:

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的晶体叫做分子晶体

看图3-9,如:

碘晶体中只含有I2分子,就属于分子晶体问:

还有哪些属于分子晶体?

2、较典型的分子晶体有非金属氢化物,部分非金属单质,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几乎所有的酸,绝大多数有机物的晶体。

3、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过度:

首先让我们回忆一下分子间作用力的有关知识

阅读必修2P22科学视眼

分子间存在着一种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也叫范徳华力。

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性质有怎么样的影响。

学生回答:

一般来说,对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也越高。

但是有些氢化物的熔点和沸点的递变却与此不完全符合,如:

NH3,H2O和HF的沸点就出现反常。

指导学生自学:

教材中有些氢键形成的条件,氢键的定义,氢键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多媒体动画片

氢键形成的过程:

①氢键形成的条件:

半径小,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N,O,F)与H核

②氢键的定义:

半径小、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与H核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

氢键可看作是一种比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

③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氢键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④投影氢键的表示如:

冰一个水分子能和周围4个水分子从氢键相结合组成一个正四面体见图3-11

在分子晶体中,分子内的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而相邻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相互吸引。

分子晶体有哪些特性呢?

学生回答

4.分子晶体的物理特性:

熔沸点较低、易升华、硬度小。

固态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

大多数分子晶体结构有如下特征:

如果分子间作用力只是范德华力。

以一个分子为中心,其周围通常可以有几个紧邻的分子。

如图3-10的O2,C60,我们把这一特征叫做分子紧密堆积。

如果分子间除范德华力外还有其他作用力(如氢键),如果分子间存在着氢键,分子就不会采取紧密堆积的方式

学生讨论回答:

在冰的晶体中,每个水分子周围只有4个紧邻的水分子,形成正四面体。

氢键不是化学键,比共价键弱得多却跟共价键一样具有方向性,而氢键的存在迫使四面体中心的每个水分子与四面体顶角方向的4个相邻水分子的相互吸引,这一排列使冰晶体中空间利用率不高,皆有相当大的空隙使得冰的密度减小。

教师诱导,还有一种晶体叫做干冰,它是固体的CO2的晶体。

干冰外观像冰,干冰不是冰。

其熔点比冰低的多,易升华。

出示干冰的晶体结构晶胞模型。

教师讲解:

干冰晶体中CO2分子之间只存在分子间力不存在氢键,因此干冰中CO2分子紧密堆积,每个CO2分子周围,最近且等距离的CO2分子数目有几个?

一个CO2分子处于三个相互垂直的面的中心,在每个面上,处于四个对角线上各有一个CO2分子周围,所以每个CO2分子周围最近且等距离的CO2分子数目是12个。

投影小结完成表格

分子晶体

构成晶体的粒子

分子

分子间作用力

较低

固态熔融状态不导电

相似相溶

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