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科目知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302610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科目知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科目知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科目知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科目知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科目知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科目知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科目知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科目知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科目知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

(是意外事件)

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划分(四个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定义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危险的定义

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与安全相对)

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

(是主观的认识)

一般用风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

风险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结合给出,即:

R=f(F,C)R表示风险,F表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表示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从广义来说,风险可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健康风险等五类。

对于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可分为人、机、环境、管理等四类风险。

海因里希法则

即在机械事故中,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为1:

29:

300.

对于不同的生产过程,不同类型的事故,上述比例关系不一定完全相同,但这个统计规律说明了在进行同一项活动中,无数次意外事件,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

事故法则说明,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的苗头和未遂事故,否则终会酿成大祸。

危险源的定义

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一般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

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它具有的能量越多,发生事故后果越严重。

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因素。

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它出现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危险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状态的载体,也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

重大危险源的定义

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存储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当单元中有多种物质时,如果各类物质的量满足下式,就是重大危险源:

qi

∑≥1

Qi

式中qi————单元中物质i的实际存在量;

Qi——物质i的临界量;

N——单元中物质的种类数。

安全的定义

系统工程中的安全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事物,任何事物中都包含有不安全因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危险性是对安全性的隶属度;

当危险性低于某种程度时,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

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整个寿命期间。

本质安全的定义

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

1、失误——安全功能

2、故障——安全功能

上述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本质安全是生产中“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的最高境界。

第二节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发展历史分为四个阶段

18世纪中叶,启蒙阶段

20世纪初,发展阶段,初具现代安全生产管理雏形

进入20世纪50年代,现代系统理论,以系统安全理论为核心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模式、思想、理论基本形成

到20世纪末,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方法、模式及相应的标准、规范更加成熟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是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中安全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出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律。

安全生产原则是指在生产管理原则的基础上,指导安全生产活动的通用规则。

系统原理的含义

管理系统具有6个特征,即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生产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包括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规程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等。

安全生产管理是全方位、全天候且涉及全体人员的管理。

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1、动态相关性原则。

2、整分合原则。

3、反馈原则。

4、封闭原则。

人本原理的含义

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

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

1、动力原则。

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3种动力。

2、能级原则。

3、激励原则。

4、行为原则。

预防原理的含义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这就是预防原理。

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

2、因果关系原则。

3、3E原则。

(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法制对策)

4、本质安全化原则。

强制原理的含义

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

这就是强制原理。

所谓强制就是绝对服从。

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

2、监督原则。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这个理论有严重偏见,现已不采用)

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

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链锁过程概括为以下5个因素:

1、遗传及社会环境,

2、人的缺点,

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4、事故,

5、伤害。

海因里希用多米诺骨牌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的因果链锁关系。

博德的因果连锁理论

主要观点包括五个方面:

1、控制不足——管理

2、基本原因——起源论

3、直接原因——征兆。

4、事故——接触

5、受伤——损坏丶损失

亚当斯(EdwardAdams)也提出了与博德因果连锁理论类似的理论,他把事故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的不安全状态称作现场失误。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

吉布森(Gibson)提出了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意外释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

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哈登(Haddon)认为“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

将伤害分为两类:

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

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

哈登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伤害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能量转移造成事故的表现

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电离及非电离辐射、声能和生物能等形式的能量,都可能导致人员伤害。

其中前四种形式的能量引起的伤害最为常见。

事故防范对策

经常采用的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蔽措施主要有下列11种:

1、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

2、限制能量。

3、防止能量蓄积。

4、控制能量释放。

5、延缓释放能量。

6、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

7、设置屏蔽设施。

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

9、提高防护标准。

10、改变工艺流程。

11、修复或急救。

轨迹交叉理论

该理论主要观点是:

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通。

则将在此时间、空间发生事故。

轨迹交叉理论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轨迹交叉理论作用原理

轨迹交叉理论将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

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

具体包括人的因素运动轨迹和物的因素运动轨迹。

1、人的因素运动轨迹

1)生理、先天身心缺陷;

2)社会环境、企业管理上的缺陷;

3)后天的心理缺陷;

4)视、听、嗅、味、触等感官能量分配上的差异;

5)行为失误。

2、物的因素运动轨迹

1设计上的缺陷;

2制造、工艺流程上的缺陷;

3维修保养上的缺陷,降低了可靠性;

4使用上的缺陷;

5作业场所环境上的缺陷。

在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按1)→2)→3)→4)→5)的方向顺序进行,物的因素运动轨迹按①→②→③→④→⑤的方向进行。

轨迹交叉理论突出强调的是砍断物的事件链,提倡采用可靠性高、结构完整性强的系统和设备,大力推广保险系统、防护系统和信号系统及高度自动化和遥控装置。

系统安全理论(产生于军事工业、航天工业)

所谓系统安全(SystemSafaty),是指在系统寿命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及系统安全工程原理,识别危险源并使其危险性减至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系统安全理论的主要观点

1、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改变了人们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故障在事故致因中作用的传统观念,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

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