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30210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幼儿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幼儿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幼儿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幼儿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幼儿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

8.幼儿体育:

是指幼儿园进行的,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增强幼儿的体质,保证幼儿健康为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9.幼儿体育的目标是: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10.幼儿智育:

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

11.非智力因素:

是指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它包括情感、意志、性格、兴趣等方面。

12.幼儿美育:

是美育的一部分,它是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利用美的事物和丰富的审美活动来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

13.幼儿教师的观察力:

主要指对幼儿直觉的、原样的、不加任何操作的自然观察能力,表现在随机的观察和有计划的观察中。

14.儿童观:

是指对儿童的认识、看法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观念之总和,简言之,就是社会或成人怎么看儿童,把他们看成是什么样的存在。

15现代儿童观:

儿童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社会应当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应当为他们创造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16.幼儿实践活动:

主要指幼儿与周围环境中的人或物直接相互作用的外部活动,它是与幼儿的生理、心理活动交融为一体,统合进行的最富有发展价值的综合性活动。

17.间接“教”的方式:

是指教师不是把教育内容直接讲给幼儿听,而是通过环境中适当的中介,如利用环境中的玩具、榜样、幼儿关心的现象或事件的作用等,迂回地达到教育目的。

18.接受学习:

是指学生者主要通过教师的言语教授获得知识、机能、概念等的学习方式。

19.幼儿园环境:

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幼儿园内部的小环境,又包括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

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

20.发展适宜性原则:

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21.幼儿园与社区合作:

幼儿园与其所处的社区、与幼儿家庭所处的社区密切结合,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

22.幼儿家庭教育:

广义的幼儿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狭义的幼儿家庭教育则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或其他长辈)对幼儿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

23.幼儿园课程:

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4.幼儿园教育教学计划:

制定的是幼儿园依据幼儿教育目标和课程标准,有计划地、系统地设计组织和安排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

25.实物:

是最能让幼儿有真实感受的教具,对幼儿发展来说,这是最有价值的与环境互动的媒体。

26.游戏:

是一种主动、自愿、愉快假想的社会性活动,是学前儿童获得知识的最有效手段。

27.角色游戏:

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放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

28.结构游戏:

反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进行建构的活动都称之为结构游戏

29.表演游戏:

是幼儿按照故事、童话的内容,分配角色,安排情节,通过动作、表情、语言、姿势等来进行的游戏。

30规则游戏:

是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标设计游戏,旨在促进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有成为教学游戏。

31.教学游戏:

幼儿教师为了实现幼儿园教育的任务、目的,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通常吧这种活动称为教学游戏或游戏化的教学。

32.体育游戏:

以发展幼儿基本动作,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身体健康为主的游戏。

33.智力游戏:

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洪,丰富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的游戏。

34.幼小衔接期:

指由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此时期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

35.过渡期:

在前后两个发展阶段之间存在一个兼具两个阶段特点的交叉时期,在这一时期,儿童既保留了上一阶段的某些特征,又拥有下一阶段刚刚出现的某些特点,这一时期在教育学上被成为过渡期。

36.幼儿心理学:

是研究0-6、7岁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37.发展性原则:

是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幼儿心理,不仅要注意已经形成的心理特点,更要注意那些刚刚萌芽的新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38.实验法:

是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幼儿的活动条件,以引起其心理活动有规律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39.表象:

是事物的具体形象在人脑中的映象。

40.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幼儿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征。

41.独立性的出现:

是儿童心理发展非常重要的一步,是人生两三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也标志着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

43.遗传:

是一种生物现象,是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现象。

44.转折期:

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出现的心理发展在短时期内急剧变化的时期。

45.危机期:

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的现象,如经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要求等。

46.关键期:

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47.敏感期:

指个体比其他时候更容易获得新行为模式的发展阶段,换句话说,敏感期就是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48.最近发展区:

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49.感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0.知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51.视敏度:

即视觉敏锐度,是指人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也就是人通常所称的视力。

52.触觉:

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

53.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趋势是:

3岁辨别上下,4岁开始辨别前后方位,5岁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6岁幼儿虽然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左右四个方位,但以左右方位的相对性来辨别左右仍然感到困难。

54.方位知觉:

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的身体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包括辨别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中的知觉。

适应现象:

感觉是由于分析器工作的结果而产生的感受性,会因刺激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这种现象就是

55.注意:

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56.无意注意:

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57.有意注意:

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58.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它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察觉和把握对象的数量。

59.记忆:

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也可以说是人脑对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它是比感知觉更为复杂的心理现象。

60.无意记忆:

没有目的和意图、自然而然发生的记忆。

有明确记忆目的和意图的记忆是有意记忆。

61.偶发记忆:

在幼儿记忆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种被称为偶发记忆的现象,这种现象是指当要求幼儿记住某样东西时,他往往记住的是和这件东西一道出现的其他东西。

62.想象:

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63.无意想象:

指没有预定目的的意图,在一定的刺激影响下,不由自主地进行的想象。

64.创造想象:

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不依赖现存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65.思维:

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人认知的高级阶段。

66.具体形象思维:

指儿童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进行的思维,即依靠具体事物的表象以及对其体形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67.语言:

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68.言语:

是运用语言进行实际活动的过程。

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

69.情绪情感:

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70.激情:

是一种爆发式、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狂喜、暴怒、恐怖、绝望等都是激情的表现。

71.应激:

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引起的急速而紧张的情绪状态。

72.依恋:

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

73.个性:

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74.自我意识:

是人对自身的认识,它区别于其他心理现象,把认识的目光转向了自己,自己既是认识者,有是被认识者。

75.需要:

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

76气质:

是一个人所特有的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77气质“掩蔽现象”:

是指一个人气质类型没有改变,但是形成了一种新的行为模式,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原来类型的气质外貌。

78性格:

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79能力:

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80性别角色:

是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81亲社会行为:

又称为积极的社会行为,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

82攻击性行为:

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

83同伴关系:

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幼儿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84教育心理学:

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着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这一着作标志着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的学科而产生,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

85强化物:

斯金纳将凡是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强化物。

86正强化:

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87负强化:

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

88惩罚:

是指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

89塑造:

是指通过安排特定的强化关系,使幼儿做出他们原先行为模式中不曾有过的复杂动作。

90消退:

指通过有差别的强化,缓慢地减少两种(或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