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29939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doc

《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doc

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一、案例背景

进入十二五期间,中职学校专业发展遇到了一些现实问题:

一是学生入校选择专业时对未来工作岗位认识不清,入校后部分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趣不浓;二是专业人才培养与建设缺少企业深度参与,未形成校企共建、共管的合作机制;三是原有课程体系下的课程内容与工作岗位关联度弱,人才培养偏离企业岗位用人要求;四是学校教学体系与职业技能鉴定体系脱节,人才评价方式单一,不能很好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五是学校一元模式下的教学资源软、硬件和“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环节薄弱,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

在上述诸多问题中,课程体系的重构显得更加突出和迫切。

课程体系建设是中职示范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部分。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和很成熟的方案,各中职学校都在结合自身实际,确定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能够实际操作的、目标非常明确的、工作任务十分清晰的、符合市场和岗位对人才需求的具体的方案。

其落脚点就是课程体系的构建。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原本上已经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

但是,现在看来,原来那套课程体系基本上就是专科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的压缩版和简化版,或是将原有的学科课程加以重组的结果,已经显得陈旧落后,不能充分体现出中职教育人才培养宗旨,不能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

所以,我们必须对原有的中职课程体系进行彻底打破,消除传统的、固有的课程体系观念,

二、案例目标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突出技能,突出实操,建立具有现代中职教育特色的、能够体现“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目标”适应岗位需要的新的课程体系。

三、工作过程

(一)课程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一般要经过六个步骤:

一是课程的市场调研与论证;二是课程的开发与选择;三是课程的结构与分层;四是课程的整合与实施、五是课程的落实与检查、六是课程的评价与反馈。

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核心课程体系,涉及一下两大方面:

一是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是指从事任何职业或行业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技能。

它们是通用性、适应性最强的技能,是人们在职业生涯甚至日常生活中必需的,并能体现在具体职业活动中的最基本的技能,它强调的是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和资源。

二是核心课程。

核心能力的培养,必然要求有相应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

课程体系中,有一部分是对形成核心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的核心课程群,构成核心课程体系。

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基础课程、主干课程和综合素质课程,并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实施,达到完整有序地完成既定的一个共同的目标任务。

(二)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1、突出职业素质培养。

包括学生道德、技能等能力培养。

其表现在基本素质能力、专门技术能力、职业关键能力、其他能力等四个方面。

其中基本素质能力,就是专门针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进行培养。

2、突出职业知识学习。

这实际上是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

关键能力也称核心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对职校学生至关重要,会大大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程度,可以让学生更加从容的对待挫折,面对风险。

3、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

这一原则突出的是对学生专门技术能力的培养,这是职校的本质所在。

4、突出终身教育的培养。

人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人的不断学习已成为人的主观要求。

其中,对技能的不断学习将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三)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方法——“三大过程”

第一大过程:

主要是对专业的开发、论证、申报、确定的过程。

分为四个步骤:

1、进行市场调研,确立拟开发的专业,对拟开发的专业进行可行性研究;

2、拟定拟开发专业的人才培养初步方案,邀请企业、行业、权威部门等专家、学者,或学校专业论证委员会,对拟开发的专业进行专业论证,并对确定的专业形成专业论证报告;

3、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申报专业,取得专业批复;

4、对批复核准的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大过程:

主要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

分为五个步骤

1、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定位。

应根据学校自己的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实训条件、生源素质等,对所确定的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

(图一)

(一)说明:

首先,经过调研所确定的专业为设备维修工,也就是人才培养的定位是维修工。

对学生来讲,将来的职业或岗位就是维修工。

其次,根据市场调研,市场对维修工的需求是多层次的:

初级维修工、中级维修工、高级维修工,以及维修技师和高级维修技师。

第三,学校根据自己的师资、实训条件、教学水平、生源素质、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等,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中级维修工。

第四,对专业培养目标进一步具体化。

图一、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框架图

2、进行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专业能力分析图

(二)

图二说明:

当将培养目标的定位确定之后,下一步就应对这一岗位作进一步的分析,最终确定能力目标。

首先,对这一岗位的主要工作流程加以分解,也就是对工作过程进行分解,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也可以是按工作的主要内容而不按工作流程。

在图二中,对维修工的工作岗位流程分解了四个步骤;其次,根据岗位活动(职业活动)的要求,确定配养的重点;第三,进一步分析对熟练地掌握维修工岗位的技能,需要达到怎样的能力要求。

第四,进一步对能力要求进行高度的概括。

对岗位能力要求高度概括为四个方面:

专门技术能力、职业关键能力、基本素质和其他能力。

我们对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专业能力分析,是通过图二这种框架图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直观明了、简单概括。

图表二、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专业能力分析框架图

3、制定突出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框架(图三)。

我们在前面的图二中,对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应具备的能力要求,主要是四个方面:

专门技术能力、关键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和基本素质。

而要使培养的人才具备这些能力要求,就必须要有一定的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做支撑,图表三就是把这一块的构建搭建起来。

从图三(从左至右)可以看出来:

(1)在基本素质培养上,应当有德育、体育、数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作支撑;

(2)在专门技术能力下,列出了三个大的方面的技术能力:

电子设备维修、电气设备维修、电力系统维护。

为达到这些能力的培养,应当做哪些方面的支撑,框架图中给出了三个方面:

课程体系的支撑、职业资格的支撑、顶岗实习的支撑。

可以看出,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专门技术能力的课程体系构建是主体部分,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关键和重点。

图表三、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框架图

4、作出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框架图

人才培养方案大框架基本构成,课程体系结构也粗线条的勾画出来。

从这个框架图可以看出:

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课程体系的构建,其起点都是从职业岗位开始的,是沿着这么一条线展开的:

市场→职业(岗位)→能力→课程→实习(实践)→职业资格证书,最终把学生推向市场。

显然可以看出,课程体系的开发或构建是在能力开发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能力的开发又是在岗位(职业)的定位上进行的。

这一人才培养方案把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紧密结合,突出以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

这里的能力指的是包括基本素质、职业专门技术能力、职业关键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四大方面的综合能力;相对应的课程体系结构也形成了四大方面。

5、对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进一步细化。

从四个方面进行:

(1)专业核心课程的简介:

包括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能力目标、课程教学形式;

(2)按学制的教学进程表:

包括课程名称、课程编码、学时学分、学时分配、考核方式、学期周数与周学时等;

(3)按学制的集中实训环节进程表:

包括实习实训名称、考核方式、学分学时、

学年及学期分配、实训内容、实训场所等。

(4)按学制的教学环节进度表:

实际上就是教学实训校历。

第三大过程:

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再论证。

通过以上两个过程,我们拿出来的仅是一个人才培养方案的草稿。

所以,在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实施前,还必须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初稿再一次进行论证。

1、论证的形式:

可以多种多样,一是与联办企业合作进行论证;二是邀请相关企业、行业、主管部门、同行专家、学者、人力资源师等进行论证;三是校内的专业论证委员会进行论证。

2、论证内容:

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能力定位是否准确;二是课程体系结构是否合理。

(1)专业能力定位是否准确,主要是从三个方面:

一是对职业能力的开发是否符合社会要求。

我们在上面对职业能力的开发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进行的:

基本素质、专门技术能力、关键能力、职业拓展能力;

二是岗位能力的标准是否符合企业或社会的要求。

目前,职业岗位能力的标准主要有四个方面:

国家职业岗位标准、行业职业岗位标准、企业职业岗位标准、学校教学标准。

三是职业能力定位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考虑到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学校的实力,我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都是中级工或高级工。

(2)课程体系结构是否合理,也主要是从四个方面:

一是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开发能否形成对能力的支撑;

二是课程体系中的课程组合是否有利于能力的培养;

三是支撑课程体系的教材是否具备,特别是学生教材如何解决;

四是支撑课程体系的教学情景是否满足教学的需要。

只有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才能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最后的定稿,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事实上课程体系也最终的确定。

(四)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

课程体系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

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实际上包括三大块:

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进度。

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1、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一门课程最基本的教学文件,其基本内容包括课程定位、课程任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教学参考书及选用原则、授课计划与学时分配等。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应体现企业和社会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2、人才培养方案

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七个方面:

(1)培养目标,主要根据专业和岗位的要求来确定;

(2)基本学制;(3)招生对象;(4)培养面向,主要从三个方面说明,主要工作岗位、次要工作岗位、相关工作岗位,这涉及到对人才培养能力的拓展问题;(5)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体系及课程体系:

可用各种方式表述,前面我们主要采用了框架图的方式进行表述;(6)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主要介绍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能力目标、课程教学形式;(7)毕业条件:

主要对最低毕业学分进行说明。

也可以对一些特殊要求加以说明,如计算机等级或其他一些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取得等。

3、课程教学进度

一般是通过课程教学进度表表现。

为进一步突出实训教学环节的课程进度,还可专门列出一张实训环节的课程进度表。

为全面、概括地反映人才培养的一个完整循环过程,还可对整个教学环节进度进行反映,用教学环节进度表表现,实际上也就是教学校历。

(五)课程之间的关系与所占比例

1、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比例

必修课程属于增强学生专门技术能力的课程;选修课程属于拓展学生关键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发展要求的课程。

从总体上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比例一般为6:

4。

这个比例并不是一个固定数,专业不同,对比例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2、普通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

普通文化课程能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知识铺垫,并且对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给予直接支持,应当“适度、够用”;专业课程应占有较大比例。

二者实际比例关系应当由市场决定。

因为,随着行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普通文化课程的比例就会适当的提高。

所以,在对课程体系进行市场论证时,也应当考虑市场对普通文化课程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经验 > 旅游购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