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科技大学有机化学课程自评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9354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鞍山科技大学有机化学课程自评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鞍山科技大学有机化学课程自评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鞍山科技大学有机化学课程自评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鞍山科技大学有机化学课程自评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鞍山科技大学有机化学课程自评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鞍山科技大学有机化学课程自评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鞍山科技大学有机化学课程自评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鞍山科技大学有机化学课程自评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鞍山科技大学有机化学课程自评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1964.01

教授

主讲有机化学、

高等有机化学

李红霞

1960.09

副教授

精细合成原理

胡知之

1962.05

高分子化学

功能有机化学

雷芃

1953.04

高工

主讲有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品合成

田正华

1933.04

教学顾问

高丽新

1954.11

贾宏敏

1971.05

讲师

应用化学

朱珮珣

1967.07

高妍

1972.04

助讲有机化学、波谱分析

 

四、自评报告

1.教师队伍(20分)

1-1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

课程负责人张志强教授是我院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科带头人,目前主要讲授本科生的有机化学、波谱分析和高等有机化学、研究生的高等有机化学和科技英语论文写作等课程。

他能够积极参与有机化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工作,包括本科生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论文和指导研究生等教学工作。

近年来,张志强教授一直注重本科生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带领全体老师不断进行教材及内容的重组与整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坚持将科研内容充实到教学实践中,从而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

他还是最早采用双语教学和英语教学的教师之一。

由此体现出张志强教授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等特点。

本课题组其他主讲教师李红霞、朱珮珣、胡知之和贾宏敏等主要讲授本科生的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精细有机合成原理、有机合成路线设计、高等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等课程;

实验课主讲教师雷芃、高丽新主要讲授本科生的有机化学实验、有机合成实验、精细化学品合成实验和有机综合设计性实验。

上述主讲教师全部都能够系统开出两门以上课程,并分别参加由张志强、胡知之、田正华和高丽新等主持的科研课题。

在教学过程中,课题组全体老师在张志强教授的带领下,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注重学生整体素质教育,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以良好的师德和师风影响和教育学生。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由田正华教授对课题组成员的教学工作实施监督、检查和评价。

(8A)

1-2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

本课题组现有授课教师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高工2人,讲师2人,职称结构合理;

博士(博士生)2人,硕士2人,硕士在读1人,学士3人;

50岁以上教师3人,50-35岁教师4人,35岁以下老师2人;

课题负责人张志强教授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胡知之教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于日本冈山大学获工学博士,田正华教授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其余教师毕业于辽宁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并曾先后在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和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著名高校或研究部门进修过“有机化学”和“现代仪器分析”等课程,学缘结构较为合理。

主讲教师8人,助课教师1人,配备实验教师及辅导教师1人(未列入名单中)。

主讲教师中有10年以上教学经历的8人,5年以下教学经历的1人。

教师年终考核成绩每年优良率达到100%,有6人次分别获得过校级和院级教学质量优秀奖。

近年教务处对学生的调查评议结果表明,有机化学课程的评议分数一直处于优良水平。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校有机化学学科前辈田正华教授于80年代所进行的有机化学理论和实验课建设的教学改革(曾获得原冶金部教育司教改二等奖),田教授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治学态度等对现在的中青年授课教师产生了深刻影响,并已付诸于教学实践中。

为了使有机化学课程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课题组针对具体情况制定了详细的中青年教师学习、培养计划,并已实施。

(1)李红霞老师在参加辽宁省骨干教师进修班结业后,为我校本科生开设了一门选修课-有机合成路线设计;

(2)朱珮珣老师结合课题组的科研项目正在攻读硕士学位;

(3)结合学校与韩日等国家的国际合作交流计划,拟安排贾宏敏老师到韩国进修学习。

(4)为了发挥我院大型仪器设备较为齐全的优势,提高“有机化学”和“现代仪器分析”课程的建设水平,拟安排高妍老师到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进修学习波谱分析理论以及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有机化学课题组通过40多年的课程建设,已经形成了一支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不怕苦、肯钻研、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教师队伍。

(4A)

1-3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近年来,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我校对学生的培养要求,课题组对有机化学课程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

主要措施有:

(1)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依据我校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将多部教材根据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重组和整合,在教学中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精讲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理论与老师的科研相结合,实验与工厂实际相结合。

(3)加强双语教学。

有机教研室在八十年代初就采用了双语教学,一直延续至今,为学生后续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撰写英文摘要,查阅英文文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不断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

有机化学课程成绩考核主要采用结构分进行评定。

该评定分细化为两部分,一是将理论成绩占70%,实验成绩占30%;

二是在理论成绩中,平时成绩占20%,期中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60%;

在实验成绩中,平时操作成绩占50%,实验记录占15%,实验报告占15%。

(5)根据教学大纲建立了有机化学试题库。

试题库的建立对教师和学生有了明确的要求,即老师要教到位,学生要学到位。

(6)既教书又育人。

全体教师在理论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中以自己的师德,师风感染教育学生,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当中,抓住实验课师生接触较多的机会,不仅对学生进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培养,为此有两名中青年教师被学院聘为班导师。

(7)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及专家到我校讲学。

多年来,课题组全体成员一直注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革,获得了多项教学质量奖,主要包括:

1.张志强,1998~1999年度荣获原鞍山钢铁学院教学质量优秀奖;

2.张志强、田正华、胡知之、雷芃、高丽新、高妍等,1998~2003年多次荣获院级和校级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奖;

3.雷芃、高丽新荣获2002~2003学年度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成果二等奖,鞍山科技大学;

4.李红霞、雷芃、高丽新于1998~2003年间分别多次荣获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鞍山科技大学

(上述奖项见附件)(8B)

2.教学内容(22分)

2-1课程内容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

其中理论教学主要由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反应等组成,对有机化学教学内容的讲授思路主要遵循有机分子官能团结构体系。

这种教学思路和讲授方法能够体现以结构为基本点,以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重要反应、变化规律为主线,突出官能团的结构与结构之间的辩证关系的特点。

主要研究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未知化合物结构的推导和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等。

其中对未知化合物结构的推导,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经典的化学推导方法,而且还要求学生掌握用现代仪器分析表征的信息进行推导。

主要内容包括:

1、绪论,2、饱和烃,3、对映异构,4、不饱和烃,5、芳烃,6、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7、卤代烃,8、醇、酚、醚,9、醛和酮,10、羧酸和取代羧酸,11、羧酸衍生物,12、胺和腈,13、杂环化合物等。

在实验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基本操作和有机化合物制备。

1、有机实验要求及仪器认领与清洗,2、简单玻璃工制作及煤气灯的使用,3、熔点的测定及温度计的校正、4、简单蒸馏及沸点的测定(未知液),5、蒸馏与分馏,6、怎样完成合成实验,7、叔戊醇脱水,8、1-溴丁烷的制备,9、乙酸正丁酯的制备,10、乙酰苯胺的制备,11、肉桂酸的制备,12、康尼札罗反应,13、3-丁酮酸乙酯的制备及其互变异构现象等(10A)

2-2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有机化学课程总学时为112,其中理论课程为62学时,实验为50学时。

课程教学分两个学期完成。

上学期完成62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30学时。

下学期完成50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验20学时。

对上学期的教学理论内容注重介绍烃、立体化学、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等基础内容。

内容涉及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还有一些重要的基本反应,是有机化学的重中之重。

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进行波谱解析,体现了教学的新颖性和先进性,满足了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对实验教学内容注重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打好学生做好有机化学实验的基础;

下学期的理论教学分别介绍烃的各类衍生物,注重将上学期讲授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与实际紧密联合。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讲授的部分内容能够结合目前的医药、环保、新材料领域的具体实例进行理论分析,学生可在老师指导下自学部分内容。

下学期的实验以化合物的制备为主,这部分内容已安排为开放实验。

(6A)

2-3实践教学

有机化学是一门理论和实验并重的学科,因此课题组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1)有机化学实验

实验教学中不仅培养学生基本操作能力,而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实验前将实验原理及各步操作重点环节讨论清楚,而且向同学介绍科研中较先进的实验理论和技术,以增强学生对实验教学及科研的兴趣。

(2)结合大型仪器,丰富授课内容

在讲授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时,结合化工学院已有的先进的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质谱仪和核磁共振波谱仪(全部为进口仪器设备),精心组织授课内容。

通过现场操作打样,结合红外谱图和核磁谱图进行化合物结构判断。

(3)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

在学完有机化学课程之后,进行一周的认识实习,学生可到校内外实习基地(如校内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功能材料实验室和色谱技术分离中心和校外的惠丰化工有限公司、辽阳奥克化工有限公司和鞍钢化工总厂等)参观实习,对化工厂的设备和生产工艺等进行初步了解。

在三周的毕业实习中,学生分别到各车间熟悉相关的的生产工艺和流程、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及注意事项等,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生产相结合。

(4)毕业论文工作

本课题组老师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所有题目均是真题真做。

从查阅文献资料(包括外文)开始到方案的选择,从设计实验方案到获得实验结果并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检测分析,从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到最后答辩,指导教师严格要求,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整个论文要求学生必须有创新点,如要求学生从不同侧面来说明实验结果。

应化98的富慧敏同学在毕业论文中一直采用红外光谱仪进行检测,独立操作能力很强,在毕业生招聘会上被天津某制药厂以能掌握大型仪器的操作人才被高薪聘用。

(7A)

3.教学条件(20分)

3-1教材及相关资料

(1)教材情况:

理论教材:

本课程最初使用徐寿昌教授编写的《有机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第一版和1993年,第二版),该教材曾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

其优点是由浅入深,体系较完整。

缺点是教材中部分内容过于陈旧。

1999年以后采用大连理工大学袁履冰教授主编的《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该教材是21世纪教育部重点推荐教材之一。

其优点是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缺点是教材起点高,难度大,书后练习题难度偏大。

现用教材是由大连理工大学陈宏博老师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