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9135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逻辑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逻辑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逻辑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逻辑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逻辑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逻辑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逻辑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逻辑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逻辑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一节概述

一、概念:

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范围的思维形式

1、关于“事物”。

指人的所有认识对象,包括存在与不存在的。

2、关于“本质属性(或本质)”。

事物的属性有本质与非本质之分。

本质属性有两个特点:

一是排他性,即只有该事物有而他事物没有的属性;

二是决定性,即对该事物具有决定意义的属性。

不具备此两点者,则为非本质属性。

3、关于“范围”。

即事物的数量。

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内涵:

是概念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

2、外延:

是概念对事物范围的反映。

如下图:

本质————————内涵

事物概念

范围————————外延

3、内涵和外延的关系:

反变关系。

内涵越多,外延越小;

内涵越少,外延越大。

第二节概念的种类

一、从外延划分:

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零概念

普遍概念:

包含有多个(一个以上)事物的概念。

如桌子、人等。

单独概念:

只反映一个事物的概念。

如长江、雷锋等。

零概念:

反映不存在事物的概念。

如上帝、阿Q等。

二、从内涵划分:

实体概念、性质概念和关系概念

实体概念:

反映各种具体事物的概念。

如工厂、星空、你我他等名词、代词。

性质概念:

反映具体事物性质、状态的概念。

如正义、奔跑等形容词、不及物动词和数词。

关系概念:

反映具体事物之间关系的概念。

如看、压迫、大于等及物动词和关系词。

三、正概念和负概念

正概念:

反映事物具有某种质的规定性的概念。

如党员、农业户口等。

负概念:

反映事物不具有某种质的规定性的概念。

如非党员、非农业户口等。

通常带有“不”“非”等否定词。

两者的区别,要看它们的属概念。

四、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类概念)

集合概念:

反映由个别事物组成的集合体的概念。

集合体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集合体具有的属性,个别事物不具有。

非集合概念:

反映一类事物的概念。

类概念所具有的属性,个别事物一定具有。

例: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我是群众。

所以,我的眼睛是雪亮的。

这个推理之所以错误,乃是因为第一个“群众”是集合概念,而第二个“群众”是类概念。

区别:

能读成“……之一”的一定是类概念。

第三节概念间的关系(以外延划分)

一、相容关系:

概念间的外延有着共同的部分

1、全同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全部相同。

读:

所有S都P,且所有P都是S。

“北京”和“中国首都”。

2、包含(属种)关系:

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和另一概念的全部外延相同。

有些S是P,且所有P都是S。

S是属概念,P是种概念。

“体操”和“体育”,“婚姻法”和“法律”。

注意:

“有些”不是“仅仅有些”,是指“至少有些”,

“至多”可以是“全部”。

3、交叉关系:

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只与另一概念的部分外延相同。

有些S是P,有些S不是P,且有些P是S,

有些P不是S。

“学生”和“运动员”,“老师”和“男人”。

4、相容并列关系:

在一共同属概念下,有三个

或三个以上相互交叉的种概念。

如下图:

“科学家”与“物理学家”“化学家”

“生物学家”等。

二、不相容关系:

概念间的外延无任何共同部分

1、全异关系:

两个概念不包含于另一概念的外延

之中,且它们的全部外延都不相同。

所有S都不是P,且所有P都不是S。

“学生”和“学校”,“精神”和“操场”。

2、矛盾关系:

两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都不相同,

但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临近属概念的外延。

“党员”“非党员”,“非典”“典型肺炎”

3、对立关系:

但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临近属概念的外延。

“党员”“团员”,“大于”“小于”。

4、不相容并列关系:

或三个以上相互对立的种概念。

“学生”与“大学生”“中学生”

“小学生”等。

第四节定义和划分

一、定义:

通过一个概念明确另一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人是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

“人”为被定义项,“是”为定义联项,“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为定义项。

用“定义项”来揭示“被定义项”的内涵。

表达方式:

Ds是Dp

定义常用的有两种:

实质定义和语词定义。

1、实质定义:

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的定义。

如上面关于“人”的定义就是实质定义,是对“人”的本质属性的揭示。

实质定义的方法一般采用“属加种差”。

所谓“属”,是指先找出被定义概念的邻近属概念,即与它最近的属概念。

比如要对“人”这个概念下定义,就必须先找到它的邻近属概念——“动物”。

要注意的是,种概念上面可以有很多属概念,如“人”的属概念可以有“生物”、“物质”、“存在”等等,但它们都不是人的“邻近”属概念。

所谓“种差”,是指必须找出被定义概念与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也就是只有该事物有而它事物没有的本质属性。

如“人”与其他动物的差别就在于“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最后,将两者综合起来,成为揭示被定义项内涵的定义项。

于是,我们可以把“人”定义为“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

2、语词定义:

明确语词表达什么概念的定义。

(1)规定的语词定义:

规定一个语词表示什么概念的定义。

Ds表示Dp

“双百方针”,就被规定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说明的语词定义:

说明已有的语词表达什么概念的定义。

Ds是指Dp

例:

“乌托邦”,在希腊文中,“乌”是没有,“托邦”是地方。

乌托邦就是一个没有的地方,表示一种空虚、虚构和童话。

二、定义的规则

1、不能使用比喻。

错误为“以比喻代定义”。

2、下定义必须用全同概念。

错误为“定义过宽(或过窄)”。

3、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

错误为“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

4、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式,即给正概念下定义不能用否定句或负概念。

三、划分:

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划分三要素:

母项、子项和划分标准。

划分规则:

1、每次划分须按同一标准进行。

错误为“划分标准不一”。

2、划分后所得的子项不得相容。

错误为“子项相容”。

3、划分必须按属种包含层次进行。

错误为“越级划分”。

4、子项的外延之和等于母项。

错误为“不完全划分”或“多出子项划分”。

第二章判断

第一节概述

一、判断:

对对象有所断定的一种思维形式

判断的特征:

必须有所断定;

判断有真有假。

二、判断的种类

1、简单判断:

包括直言判断(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2、复合判断:

包含若干简单判断的判断,其中的简单判断为“肢判断”。

包括联言、选言、假言(条件)、负判断和多重复合判断。

第二节直言判断

一、直言判断:

断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有些学生不是党员

所有运动员都是优秀的

这里,“学生”“运动员”被称为“主项”,用“S”表示;

“党员”“优秀的”被称为“谓项”,用“P”表示;

“有些”“所有”被称为“量项”;

“是”“不是”被称为联项。

二、直言判断的种类

1、全称肯定判断(SAP):

所有S都是P

2、全称否定判断(SEP):

所有S都不是P

3、特称肯定判断(SIP):

有些S是P

4、特称否定判断(SOP):

有些S不是P

三、直言判断中词项的周延性

词项:

是指主项S和谓项P。

周延性:

是指是否包括概念的全部外延。

“是”为周延,“否”为不周延。

直言判断的形式主项S谓项P

A周延不周延

E周延周延

I不周延不周延

O不周延周延

全称判断主项都周延,特称判断主项都不周延;

肯定判断谓项都不周延,否定判断谓项都周延。

四、直言判断中词项的对当关系

是指具有相同主项和谓项的A、E、I、O四种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

SPSPPSSPSP

(1)

(2)(3)(4)(5)

A真真假假假

E假假假假真

I真真真真假

O假假真真真

反对关系(A与E):

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下反对关系(I与O):

不能同假,可以同真

从属关系(A与I、E与O):

可以同真,可以同假

矛盾关系(A与O、E与I):

不能同真,不能同假

如下图(逻辑方阵图):

AE

IO

第三节关系判断

一、关系判断:

断定对象与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

逻辑形式:

R(A,B,C,……,N)

R表示关系;

A,B,C,N为对象,被称为“关系项”;

关系判断中也有量项。

如:

我认识你们所有人。

二、对称性关系判断

1、对称关系:

A对B有某种关系,B对A也必然有某种关系。

公式:

若R(A,B)成立,则R(B,A)也必然成立。

老乡、同学、相等。

2、反对称关系:

A对B有某种关系,B对A必然没有某种关系。

若R(A,B)成立,则R(B,A)必然不成立。

战胜、大于、父子。

3、非对称关系:

A对B有某种关系,B对A不必然有某种关系。

若R(A,B)成立,则R(B,A)未必成立。

认识、喜欢、帮助。

三、传递性关系判断

1、传递关系:

A对B有某种关系,B对C也有某种关系,则A对C一定也有某种关系。

若R(A,B)且(B,C)成立,则R(A,C)也必然成立。

大小、长短、年龄。

2、反传递关系:

A对B有某种关系,B对C也有某种关系,则A对C一定没有某种关系。

若R(A,B)且(B,C)成立,则R(A,C)必然不成立。

父子、大几岁。

3、非传递关系:

A对B有某种关系,B对C也有某种关系,则A对C未必有某种关系。

若R(A,B)且(B,C)成立,则R(A,C)未必成立。

认识、朋友、距离。

第四节联言判断和选言判断

一、联言判断:

断定若干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我们不仅要发展竞技体育,而且要发展群众体育。

公式:

pΛqΛrΛ……

“Λ”,连结词,读“且”。

真假:

只有当所有联言肢真时,整个判断才真。

二、选言判断:

断定若干可能性的判断

1、相容的选言判断:

断定几种可能性可以同时存在的判断。

或者张三杀的人,或者李四杀的人。

pVqVrV……

“V”,连结词,读“或者”。

真假:

只要有一个选言肢真,整个判断就真。

2、不相容的选言判断:

断定几种可能性中只有一种可能性的判断。

要么去教室,要么去运动场。

……

“Ù

”,连结词,读“要么”。

有且只有一个选言肢真,整个判断才真。

第五节假言判断

假言判断:

是断定事物条件与结果之间关系的判断。

表示条件的肢判断被称为“前件”,用p表示,表示结果的肢判断被称为“后件”,用q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