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执业含助理医师考试历年知识点总括概括Word下载.docx
《中西医结合执业含助理医师考试历年知识点总括概括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执业含助理医师考试历年知识点总括概括Word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胆——中正之官
18.肾中精气为元气生成的主要物质
元气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和官窍生理活动
19.宗气——上出息道下行于气街
20.营气——与血同行营养全身
21.卫气——重于肓膜温养全身
22.血——机体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
生成——心脾肺肾
运行——心脾肺肝
23.肾摄纳清气肺宣发卫气
24.湿邪——趋下水肿湿疹易袭阴位暑性升散暑火燥共同特点:
伤津
25.行痹——风邪
26.七情致病先伤——心
惊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
27.
多食某味先伤本脏再伤其所克之脏
偏食辛辣燥热——肠胃
气血肉筋骨——卧视坐行立
28.
结石——阻滞气机损伤脉络
29.
疾病
发生重要条件——邪气侵害
内在根据——正气不足
虚实变化——正邪盛衰
30.
感邪后某病未了又出现另一部位病症——并病
31.
外感初期中期多实证
32.
邪气结于内气血不能外达——真实假虚
33.
阳偏胜——机体亢奋
热量过剩
阴偏胜——机能抑制
热量耗伤过多如过食生冷
34.
阴偏衰——阴气不足机能虚性亢奋
35.
肝——多发气滞血瘀
36.
内风产生机理——阳气变动
血燥生风——久病耗血或年老精亏
血虚生风——手足拘挛不伸热极生风——目睛上吊
37.
寒从中生——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减退
汗出不止——气脱
元气耗损不足
38.
虚则补之——正治法(逆治法)
39.
寒因寒用——真热假寒
热因也用——真寒假热
塞因塞用——脾虚腹胀
40.
扶正祛邪用于——邪气盛
正气亦虚
41.
用热远热用寒远寒
——因时制宜
42.
调摄精神属于未病先防
反治正治都是治本
中医诊断
1.
夏季发热秋后自愈——气阴两虚
2.
亡阴之汗-——汗热而粘如油
手足心汗出量多——阴经郁热
3.
目昏——视物昏暗不明
模糊不清
4.
精神疲惫神识朦胧困倦嗜睡——心肾阳虚
5.
口干欲漱水而不欲咽——营分热盛
口渴喜热饮而量不多或入水即吐——痰饮内停
6.
厌油脘闷
便溏不爽——湿热蕴脾
大便时干时稀——肝郁脾虚
先干后稀——脾气虚
7.
痰浊阻滞则月经过多或崩漏
8.
抟——壅滞
清
-阳证
9.
囟填为邪热亢盛
小儿昏睡露睛——脾胃虚弱
指纹色紫黑——血络闭郁
10.
口疮——口腔肌膜灰白色小溃疡周围红晕局部灼痛
口边生疮——心脾积热
咽部溃烂成片——肺胃热毒
未化脓为热盛
11.
手足蠕动-阴虚风动
12.
痈疮——湿热火毒
13.
芒刺舌——胃肠热盛
地图舌——舌苔不规则脱落边缘突起界限清楚
14.
舌晄白如镜——营血大虚
15.
眼眶周围发黑——肾虚水饮
16.
热邪犯胃——吐粘稠黄水
17.
错语——心气虚弱
短气——气短不足以息
18.
动脉——短如豆滑数有力
19.
微弱濡共同特点——脉形细
代脉——主惊恐跌扑损伤迟而时止止有定数
20.
缓脉——湿病
疾脉——热证里虚
21.
久病肌肤枯涩——气血两虚
22.
胃——从容和缓
神——柔和有力
根——沉取尺部
23.
伏脉——邪闭痛极
革——亡精失血
24.
洪革濡——脉位表浅
25.
表证与里证最重要鉴别——寒热是否并见
26.
阴虚——两颧潮红
阳虚——小便清长
面色黧黑——血瘀
口苦口干——肝胆湿热
惊悸不宁失眠多梦烦躁不安苔黄腻——胆郁痰扰
寒痰——易咯
小便浑浊——脾虚气陷
突然昏仆口眼歪斜——肝阳化风
手足蠕动舌绛少苔——下焦病症——血分
太阳蓄血——小便自利
阳明病——里实热
太阴病——里虚寒
中药学
酸与涩相近
相杀——减轻另一种毒烈性
反——曾毒
解表药——肺膀胱经
薄荷——疏散风热
利咽透疹
清利头目
疏肝理气
牛蒡子——……………………
宣肺祛痰
解毒散肿
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姜黄——破血行气通经止痛
香薷——化湿和中
柴胡薄荷均——疏肝解郁
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孕妇忌)温病热盛伤阴口干咽燥烦渴
芦根——………………………除烦止呕
利尿
11.苦参——利尿
金银花——凉血止痢
蛇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12.温病身热夜甚神昏——生地
13.温热病血热壅盛发斑吐衄——玄参
14.紫草有预防麻疹的作用
15.白薇——清实热退虚热
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16.钩藤——清热平肝熄风定睛
另清热透邪用于外感风热头痛目赤
17.知母配黄柏——手足心热
心烦急躁小便黄
18.胃热呕逆——芦根
退虚热又能解毒治疗瘰疬痰核——玄参
19.牛蒡子——疏散风热凉润肺燥用于治疗燥热咳嗽
20.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21.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22.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地丁——清热解毒
凉血消肿
23.射干——咽喉肿痛兼痰热壅盛
山豆根——咽喉肿痛兼热毒壅结
24大黄地榆同治水火烫伤
25松子仁——润肠润肺
26.芫花——胸胁之水杀虫疗疮祛痰止咳
甘遂——0.5—1g
马钱子:
0.3—0.6g
朱砂1—5g
雄黄(湿疹疥癣疟疾)0.05—0.1g
硫磺1.5—3g
27.番泻叶——润下
芒硝——泻下攻积清热消肿
28.祛风湿药——解除痹痛
29、砂仁豆蔻——后下——化湿行气温中
肉桂——后下
30.草果——燥湿温中化痰截疟
31.藿香——辛微温
32.佩兰——脾经湿热
33.石韦——清肺止咳
利尿通淋凉血止血
34.虎杖——利湿退黄
车前子——大便如水
35.海金沙——利尿通淋
止痛
36.远志——既宁心安神又祛痰开窍
37.吴茱萸——散寒止痛
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山茱萸——补肝肾收敛固涩大汗不止
38.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39.干姜——温肺化饮温中散寒
回阳通脉
40.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尿频遗尿
41.神曲——金石
麦芽——面
鸡内金——石
42、使君子——蛔虫蛲虫疳积——炒嚼
43.苦楝皮——治疗疥癣
研末
44.大小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小蓟——尿血
45.地榆槐角小蓟——水火烫伤
46.茜草——生用:
活血化瘀止血通经炒用:
凉血止血还治疗风湿
47、炮姜——脾阳虚脾不统血
48、蒲黄——止血化瘀利尿
49、血余炭——收敛止血化瘀利尿
50.茅根——热病烦渴胃热呕哕
51、川芎不用于瘀血头痛
52、郁金丹参——活血凉血
53、郁金配木香——治疗气滞血瘀
54、姜黄——活血行气通经止痛善治风湿肩臂疼痛
55、五灵脂丹参不行气
56、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57、益母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58、怀牛膝偏补
川牛膝偏祛瘀
广郁金行气
川郁金活血
川贝母除清热化痰散结还润肺
59、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60、风湿痹痛配伍——活血药
热壅雪滞配清热药
61、海蛤壳——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62、苏子——痰壅咳喘
63、百部——润肺止咳
肺痨
64、白果——敛肺化痰定喘止帯缩尿
65、瓜蒌——痰热咳嗽
66、天南星——顽痰胀闷
67、桑白皮——泻肺平喘
利水消肿
68、白芥子——寒痰咳喘
69、黄药子——瘿瘤疮疡
70、天竺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71、合欢皮——疏肝解郁宁心安神
72、远志——祛痰开窍宁心安神
龙骨牡蛎——镇心
牡蛎——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
73、刺蒺藜——平肝疏肝
74天麻治疗抽搐无论内外寒热痰湿
75、僵蚕——祛风定惊化痰散结
76、罗布麻——利尿
77、麝香无论寒热闭经0.03-0.1
开窍活血消肿催生
78、苏合香—醒神开窍辟哕
79、石菖蒲远志同开窍宁神
——噤口痢
80、石菖蒲-痹痛疥癣
81、竹茹——中风痰迷
便秘脉实
82、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
83、鹿茸——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84、巴戟天
淫羊藿仙茅——补肾助阳祛风除湿
杜仲——习惯性堕胎
续断——止血安胎
85、补骨脂——补肾固精止泻平喘
86、菟丝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
补阳药
87、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88、熟地——补血养阴添精益髓
89、白芍——敛阴合营止汗
90、黄精——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
91、女贞子——滋补肝肾乌须名目
92、首乌——生解毒截疟润肠通便制补精血固乌须
白术——生燥湿利水炒补气健脾
93、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94、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痈疽疮疡
95、石斛——养胃生津滋阴清热
96、麦冬玉竹——养胃生津滋阴润肺
97、肉蔻——温中行气涩肠止泻
98、椿皮——清热燥湿收敛止带止血止泻
99、诃子——利咽开音
100、硫磺与豆腐同煮
虚喘冷哮
101、蟾酥——解毒止痛开窍醒神
102、蛇床子——杀虫止痛燥湿温肾壮阳
103、梅毒——升药土茯苓
硼砂朱砂——清热解毒
104\升药:
石膏
9:
1为九转丹
1:
9九一散
方剂学
1、消法——缓解渐消
下法——有形之邪
2、四逆汤——生附子干姜炙甘草——回阳救逆
四逆汤:
柴芍枳实炙甘草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3、柴葛解肌汤——芩芍桔甘羌活芷
石膏大枣与生姜——解肌清热
4、升麻葛根汤——升麻葛根芍药甘草辛凉解肌透疹解毒
5、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风寒湿邪困束肌表内有蕴热
6、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7、止嗽散——宣肺利气疏风止咳
8、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9、麻杏石甘汤——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10、蔘苏饮——益气解表理气化痰——外感风寒内有痰湿
11、败毒散——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12、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
桃仁瓜子芒硝蘘
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13、黄龙汤—
大承气加甘草人参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