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IGBT落木源驱动板Word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27153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功率IGBT落木源驱动板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功率IGBT落木源驱动板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功率IGBT落木源驱动板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功率IGBT落木源驱动板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功率IGBT落木源驱动板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功率IGBT落木源驱动板Word格式.doc

《大功率IGBT落木源驱动板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功率IGBT落木源驱动板Word格式.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功率IGBT落木源驱动板Word格式.doc

支持多种输入信号电平

统一的输出使能端控制

应用

逆变器、不间断电源、变频器、电焊机、伺服系统等

驱动特性(除另有指定外,均为在以下条件时测得:

Ta=25℃,Vp=15V,Fop=50KHz,模拟负载电容CL=220nF)

参数

符号

测试条件

最小值

典型值

最大值

单位

输入脉冲信号幅值

Vpwm

用户调节,典型值为缺省值

3.3

15

V

输入脉冲电流幅值

Ipwm

9

10

12

mA

输出电压

Voh

14.5

V

Vol

-8.5

输出电流

IOHP

Fop=20KHz

Ton=2μS

 

20

A

IOLP

-20

栅极电阻

Rg

0.5

Ω

输出总电荷

Qout

参见本表下的图线

uC

工作频率

Fop

0

100

KHz

占空比

δ

100

最小工作脉宽

Tonmin

CL=100nF

μS

上升延迟

Trd

0.5

μS

下降延迟

Tfd

0.6

上升时间

Tr

Rg=1Ω,CL=220nF

下降时间

Tf

输出使能端电平

高电平使能(1-6mA)

4.5

18

低电平禁止

0.4

绝缘电压

VISO

输入信号与驱动输出间,50Hz/1min

3500

Vrms

共模瞬态抑制

CMR

30

KV/μS

DC/DC辅助电源电性能参数(除另有指定外,均为在以下条件时测得:

Ta=25℃,Vp=15V)

参数

测试条件

输入电压

(1)

Vp

14.4

15

15.6

电源输入电流

(2)

Ip

空载,每路

0.1

每路

0.6

Vo

24.5

输出功率

Po

5

6

W

效率

η

75

1.输入电压也可以定制12-20V、20-30V、12-50V宽范围版本。

2.输入电流与负载情况有关,当以20KHz的频率驱动一只800A/1200V的IGBT(如SKM800GA126D)时,大致需要电0.2A。

同样频率驱动1只1600A/1200V(如FZ1600K12KE3)时,大致需要电流0.6A。

3.上电启动时输入电源提供的功率需要加倍,否则可能无法正常启动。

如果上电启动时使能端保持低电平,可不需额外功率。

工作条件

环境温度

工作温度

Top

-30

70

存储温度

Tst

-40

120

短路保护性能(除另有指定外,均为在以下条件时测得:

Ta=25℃,Vp=24V,Fop=50KHz,模拟负载电容CL=220nF)

保护动作阈值

(1)

Vn

用户设置,典型值为缺省值

6

保护盲区

(2)

Tblind

最小值为缺省值

2.2

初始栅压降落

Vdrop

延迟判断时间(3)

Tdelay

2

软关断时间(4)

Tsoft

5.5

故障后再启动时间(5)

Trst

典型值为缺省值

1.2

mS

故障信号报警耐压

Vfs

报警输出与PWM输入间,DC

40

报警信号延迟

Tflt

3

报警信号允许电流

Iflt

8

10

mA

1.保护动作阈值(Vn):

触发过流保护动作时IGBT集电极和发射极间的电压。

接上电阻Rn(Rp)可以降低(提高)过流保护的阈值。

2.保护盲区(Tblind):

检测到IGBT集电极的电位高于保护动作阈值后到开始降栅压的时间。

因为各种尖峰干扰的存在,为避免频繁的保护影响开关电源的正常工作,设立盲区是很有必要的。

3.延迟判断时间(Tdelay):

初始栅压开始降低Vdrop到驱动器开始软关断IGBT之间的时间。

在Tdelay时间内,如果过流信号消失,则驱动器认为这种过流不属于真正的短路,无需中断电源的正常工作,从而恢复原来的驱动电平。

如果过流信号继续存在,则将进入软关断的进程。

4.软关断时间(Tsoft):

驱动脉冲电压从Voh-Vdrop降到0电平的时间。

软关断开始后,驱动器封锁输入PWM信号,即使PWM信号变成低电平,也不会立即将输出拉到正常的负电平,而要将软关断断过程进行到底。

软关断开始的时刻,驱动板输出报警信号,传送给用户主控板。

5.故障后再启动时间(Trst):

短路故障发生后,驱动器软关断IGBT,如果控制电路没有采取动作,则驱动器再次输出驱动脉冲的间隔时间。

过流保护曲线:

曲线说明:

过流信号指的是驱动器内部输入到过流检测单元的信号,并不完全等同于实际的短路信号。

图中第二个短路信号以及相应的输出波形是生产厂家在测试时给出的。

如果实际的短路情况如第二个过流信号,则软关断后IGBT较高的集电极电位仍被视为过流信号,因此驱动器将软关断进行到底,并在"

故障后再启动时间Trst"

后恢复输出。

结构框图

外形图

    

元器件位置示意图:

一单元IGBT驱动板DA102D1(49.8x106.6mm,安装孔距41.7x90mm。

安装时注意在板的下部留有10mm以上的通风间隙)

二单元IGBT驱动板DA102D2(78.4x110.9mm,安装孔距71.2x104mm。

四单元IGBT驱动板DA102D4(148.7x111.1mm,安装孔距141.6x104mm。

六单元IGBT驱动板DA102D6(219.6x111.1mm,安装孔距212.5x104mm。

安装时注意在板的下部留有10mm以上的通风间隙)(点击放大)

1单元主要元器件位置示意图(点击放大)

输入输出接口和部分接插件的说明:

1.红色的元器件是直接与用户应用有关的。

2.Js,与主控制板的连接插座,使用16、20、24线压接排线,双线并联连接,使用方便可靠。

但要注意,这里的线号定义与原排线不同。

.1脚是驱动报警光耦中光电三极管的发射极,2脚是该管的集电极。

正常工作时光电三极管不通,故障报警时导通。

1、2脚与其它各脚间是电隔离的,用户也可将此信号传送到与输入信号不共地的电路中,但这2部分间的电位差不宜超过40V。

.3脚是输入信号使能端ENA。

3脚接高电平时,可以传送输入信号;

低电平时封锁输入信号。

这里电平是相对于4脚GND的。

上电启动时ENA保持低电平,可以降低对输入电源的要求。

.4脚是n路输入信号的公共地端GND。

.5-11脚依次是7个输入信号Vi1、Vi2、Vi3、Vi4、Vi5、Vi6、Vi7。

输入高电平时IGBT导通。

3.Jp,驱动板内置n路DC/DC电源的输入电源插座,1脚接正,2脚接负。

Jp上并有反向保护二极管,电源极性接反不会烧毁驱动,但会将输入电源短路,需要注意。

4.Jo1-Jo7分别为7路驱动的输出端插座。

2脚接栅极,3脚接发射极,5脚接集电极。

如果要驱动并联的2只IGBT,可用1、2脚各驱动1只,同时按照下面参数设置说明7的要求连接栅极电阻。

5.Red是红色故障指示灯,灯亮时表示该路已经启动保护程序。

6.Ri、Rn、Cb、Cd、Cs、Cr和Rg等参见参数设置部分。

参数设置说明(除Rg外,参数设置元件最好用贴片的,焊在背面)

1.驱动信号电流需要10mA,输入电阻Rii按下式确定:

Rii=(Vpwm-Vm)/10mA,Vpwm是输入PWM脉冲的正幅值,Vm=1.6V是驱动片输入端的正向压降,Rii=Ri//Rh,Ri和Rh是驱动板上的2个并联电阻,位于驱动板的背面,如1单元器件位置图中所示。

出厂时只焊有输入电阻Rh=1K2,适用于用户15V控制板的情况。

当用户12V主控板系统时,需要另接并联电阻Ri=3K3;

当用户控制系统是5V或3.3V时,因不同型号和品牌的控制器的输出能力略有差异,需要根据其实际的输出脉冲幅度确定Ri的数值。

一般5V系统时,Ri=270-430Ω;

3.3V系统时,Ri=100-180Ω。

Ri的封装1206或0805。

如用户控制系统电压高于15V,则需将Rh换更大的电阻,满足输入电流10mA的要求。

2.阈值电压Vn可由电阻Rn设定,关系大致是Rn/Vn(KΩ/V)=∞/6.0,220/5.5,100/4.9,68/4.5,47/4.1,36/3.6,27/3.2,22/2.8,18/2.4,15/2.1。

如果IGBT导通压降较大,则需要通过Rp提高阈值Vn,关系大致是Rp/Vn(KΩ/V)=∞/6.0,220/6.5,100/7.1,68/7.5,47/7.9,36/8.4。

3.盲区Tblind可由电容Cblind(图中Cb)设定,关系为CCblind/Tblind(pF/μS)=0/2.2,47/4.5,100/6.8。

一般无需设置。

4.延迟判断时间Tdelay可由电容Cdelay(图中Cd)设置,关系为Cdelay/Tdelay(pF/μS)=0/2.1,47/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