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决问题出发做实课题研究.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2640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解决问题出发做实课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解决问题出发做实课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解决问题出发做实课题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解决问题出发做实课题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解决问题出发做实课题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解决问题出发做实课题研究.doc

《从解决问题出发做实课题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解决问题出发做实课题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解决问题出发做实课题研究.doc

湖北省当阳市教研室张光富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段话发人深省: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教师从事研究的最终目的不仅仅只是改进教学,还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在这种生活方式中,教师能够感知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可以逐步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

一、教学问题与研究课题

教学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教育问题;二是教学问题(文中统称为“教学问题”)。

教学问题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遇到的困难、疑惑等的统称,不是教学实践中的师生问话、对话、提问。

问题解决就是排除困难,解除疑惑。

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

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水平的高低、能力的大小、理念的先进与否、方法的优劣等的不同就会派生出不同的研究状态和层次。

(一)教学问题与问题解决

有些问题教师可以凭借自己个人的经验一次性解决。

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教师往往具有丰富的经验,这些丰富的经验大体可以应对教学生活中发生的系列问题,而且教学研究将内化为他自己的行为习惯,不再是外来的任务和要求。

教师凭借自己个人的经验,比较轻松的一次性解决教学问题,这就显示为教师的日常性教学。

在日常性教学中,教师往往凭借个人经验来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有人将这种日常性教学称为经验性教学。

在日常性教学中,教师虽然会遇到一些具体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对教师而言,并不构成难题,教师能够比较轻松的一次性解决这些问题,而不会使问题课题化。

但是,有两种情况将对教师的日常性教学构成难题:

1.教师原以为可以按照个人经验一次性解决某个问题,但是当教师按照自己的经验处理这个教学问题之后,结果发现原来的问题并没有解决。

这就暗示该问题可能是一个新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教师需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比较持久的追踪。

2.无论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如何丰富,教师总会遇到仅仅凭借自己个人的经验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就暗示教师需要凭借他人的经验,通过借鉴他人的经验来获得解决新问题的新思路。

教师一旦追踪某个教学问题或者需要凭借他人的经验来解决某个教学问题,那么教师的日常性教学就有了研究的状态,可以称之为研究性教学,这个教学问题就转化为研究课题。

(二)基于“问题解决”的课题研究

校本教研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

不过,并非任何教学“问题”都构成研究“课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即“追踪”问题),只有当教师比较细心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之后,日常的教学“问题”才可能转化为研究“课题”,教师的“问题意识”才上升为“课题意识”。

课题意识指导下的问题解决过程,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课题研究。

强调对“问题”的追踪和设计意味着所研究的“课题”来自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课题”产生的途径往往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它是教师“自己的问题”而非“他人的问题”,它是教室里发生的“真实的问题”而非“假想的问题”。

强调对教学问题的“追踪”与“设计”,意味着教学研究不是“随意性问题解决”或“经验性问题解决”。

教师虽然在自己的日常教学生活中从来就没有远离过“解决问题”,但如果教师只是以日常经验和惯用策略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想方设法”设计之后采取“行动”并持续地“反思”其效果,那么,这种问题解决只属于“日常性教学的活动”,算不上研究。

有效的教学研究“课题”产生过程是:

教师在大量地、随意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了某个值得“追踪”和“设计”的“关键性问题”。

教师一旦打算在后续的教学中进一步“想方设法”按设计方案去解决这个“关键性问题”,这个问题就可能转化为研究课题。

二、大课题与小课题

(一)大课题:

各级规划的课题、上级下达的课题、学校办学的总思路总设想等等。

大课题是用来设计规划的,要实施研究必须对大课题进行剖析,化解成一个个小课题。

大课题研究的特点:

宏观性、周期长、范围广、见效迟。

大课题可能会有大成果、大效益、大影响,但前提是要做实、做细、做深、做好,否则会前功尽弃。

作为学校,要学会把大课题做小、做实,把小课题做大、做强。

大题要小做,小题要大做。

学校规划的是大课题,教师从事的是小课题。

正如打造航母,只有总设计师才知道航母的整体形象,其他的只按要求完成某部件研究。

小课题做好了,不一定只是小影响,小课题同样会出大效益、大成果。

(二)小课题:

小课题是相对于各级规划课题而言的。

小课题就是小的研究课题、小的研究项目,是源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有研究价值的,需要探索解决的真实问题。

小课题研究是一种源于实践、服务实践、在实践中研究的实践研究,是一种低起点、低要求、重心降低的草根研究;是一种易接受、易操作、易见效的应用研究;是一种贴近教师、贴近生活、贴近工作实际、贴近地气的田野研究。

这里的关键词是:

研究自己,自己研究,为自己研究(“自己”为泛指)。

小课题研究的特点“小…‘近…‘实…‘活”。

“小”主要是指:

①选题内容和范围小,从小现象、小问题人手,关注的是教育教学活动中问题的“某一点”,以及某个细节。

②研究难度小、周期比较短、参与同一课题研究的人员少。

③方法简单、容易操作、见效快。

“近”主要是指:

①研究内容贴近教学,结合实际,是一种“贴身式”研究。

②教师既是研究主体,也是利益主体。

“实”主要是指:

①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教师研究解决的是个人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

②是教师自发进行、自我负责的“常态化”研究行为。

不是给别人研究的,不是别人让研究的,不是研究给别人看的,不是为研究而研究的。

“活”主要是指:

选题自由、方法灵活,研究行动自主,人员组合自由,时间长短皆可,成果形式多样。

小课题研究的工作思路:

“本土化行动,低重心运转,小步子发展,实效性评价”。

小课题研究的原则:

“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

小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

选择一个问题,建立一个课题,确立一个目标,实施一项研究,形成一个成果(经验、规律或具体操作方法)。

小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它的研究题目小,选题范围小,但是整个研究过程及其管理还是要遵循教育科研的基本程序和规范,最终为完成大课题研究服务。

三、课题研究的操作策略

(一)前期:

准确选题。

有两件事要做:

一是问题的筛选,二是课题的分析。

筛选问题的途径有两条:

一是从学校承担的各级规划课题中去筛选自己将要研究的问题;二是从学校学年、学期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和整个学校办学理念与发展方向中去筛选。

这里面的关键是,学校要引导老师反思学校的工作、反思自己的工作。

关键词:

反思、统计、排序、提炼。

从中找出普遍的、严重的、最不该出现的、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形成研究课题。

这样形成的课题表面上看多而滥,但实质上,它有学校统一规划的总目标、总要求,形散神聚。

就是纲与目的关系,纲举目要张,纲统领指挥着目,这叫问题课题化。

课题分析的方法一般来讲有两种:

课题分析的第一种方法是“剥竹笋”:

变大为小,变粗为细,化宏观为微观,化抽象为具体,逐层解剖,让课题所蕴含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属性赤裸裸的展现在眼前。

将大课题变成一个个的小问题,逐一研究,逐一解决,这叫课题问题化,只有这样才能将课题做实。

那么,怎样“剥竹笋”呢?

通常有两种:

1.在层级上分解,绘制网络管理图:

一个一级课题(总课题)亦称A级课题,四个二级课题,亦釉级课题,十个三级课题(子课题),亦称C级课题。

由此往下派生,各个教研组,每个教师可以选定若干个四级课题(子子课题也即小课题),亦称D级课题(略)。

上一级课题要对下一级有规限、指导效用,下一级要对上一级有支撑、印证功能。

否则,就会造成A级过大、B级过空、c级过虚,那还谈什么研究的实效呢。

课题管理者可以就此绘制课题管理网络图,一目了然。

2.在内容上细化,形成“一组N拖”式。

课题分析的第二种方法:

“包饺子”。

化小为大,把小课题放在大环境中去设计。

从局部着手,从整体着眼。

由近及远,看小想大。

研究的课题正如饺子里的馅,甚至可能是馅里的某一成份,它要与其它成份相互配合,还要借助包皮才能生效。

将大课题化小的思路是:

从整体到部分,从总体着眼,从局部着手;把小课题做大的思路是:

从部分到整体,从局部着手,从总体着眼。

这样,顺逆结合,彼此渗透,相得益彰。

(二)中期:

周全设计、扎实运作,要做好四件事:

1.方案制定。

方案的制定是自上而下的。

先总,后分,再分。

首先是总课题拿出方案,为一级方案,规限、指导下一级课题;接着是子课题在总课题的规限下制定方案,为二级方案,以此类推,直到最基层的小课题研究计划的拿出。

上下一体,彼此呼应,形成一套方案集。

这就是初始性成果。

一个好的课题研究方案,等于课题研究成功了一半。

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既要遵循其基本规范,也要突出重点因素,体现学校基层教师课题研究的特点。

课题研究方案制定的基本要求:

①提出问题:

针对什么实际问题确立了课题?

研究这个课题有什么实际意义?

②研究内容:

界定题目中的关键词,描述将要研究的内容、重点、范围、对象等。

③实施办法:

一是起止时间的规划,最好安排到周次,明确结束的时间;二是要明确每段时间内要完成的研究任务,分别采取什么方法等。

④成果及形式:

一是过程性成果,课例、案例反思、故事等;二是最终成果,最好形成《×××研究报告》0⑤研究方案的修订与调整:

研究方案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进行随时补充调整。

只有进入实践的层面,我们才会更清楚地认识问题,更深刻地理解问题,更直接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研究方案与研究一定是有差距的,所以修订调整是必须的、必要的,而且这个环节也应该是伴随研究过程的始终。

2.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从研究方法看,主要采用基本的、教师易于把握和实施的行动研究。

下面介绍几种最常见、最适用的课题研究方法。

(1)经验总结。

通俗讲就是从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梳理、归纳、提炼出成熟、典型、理性的做法。

什么是理论?

就是对实践的高度概括。

(2)叙事研究。

“叙”就是叙述,“事”,就是事件。

它是用讲故事的方式,追述、还原自己亲身经历或者所见所闻有意义的“教育事件”,表述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对教学理论的感悟。

在叙述的过程中,自己的“经验性教学”往往就转变成了“反思性教学”、“研究性教学”。

(3)调查研究。

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

“调查研究”法之所以还没有引起更多教师的重视,主要原因是教师把调查研究想象得不可接近。

其实,调查研究是最适合于教师做的一种研究。

比如学生的品行、态度、行为、习惯方面往往因为当前复杂的社会背景和不同的家庭环境等因素呈现出多元发展状态,譬如小学生的玩网络游戏现象、中学生的成人化交往现象(生日宴请)等。

作为班主任,你对你这个学段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状况了解多少?

又比如任课教师,你是否想了解一下你的某种教学方法是否适应于你班的学生?

对于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否有效?

对于这些,也的确应该加以把握。

不妨做个小型的专题调查:

问卷式的调查,或者谈话式的调查。

通过汇总,用一定形式的数字(百分率,或者程度等级,或者分值)呈现学生的需求,呈现某一现象或行为的严重性,之后进行多层面、多维度的反思,查找原因,提出对策,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转化工作。

最后,把整个调查、反思、整改、效果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是一份非常贴近你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非常有生命力的调查研究报告。

用数字说话,让自己的研究严谨一些,让自己的研究成果更有说服力,就是教育科研的“科学性”的一个很好的体现,使工作具有了科研含量,并不是感性的“想当然”。

(4)个案研究。

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

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如一个学生就是一个课题,这就是对学生个人的个案研究。

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研究”,就是一个对于个别团体的研究。

(5)思考分析。

教育科研的本质是促进思考。

因为教育科研是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未知的规律,以解决新问题。

所以研究也好,探索也好,都是伴随或依赖思考的。

可以说,没有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经验 > 旅游购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