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边境口岸城市国际化的构想和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5697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进边境口岸城市国际化的构想和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推进边境口岸城市国际化的构想和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推进边境口岸城市国际化的构想和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推进边境口岸城市国际化的构想和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推进边境口岸城市国际化的构想和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进边境口岸城市国际化的构想和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推进边境口岸城市国际化的构想和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边境口岸城市国际化的构想和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进边境口岸城市国际化的构想和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关键词:

城市国际化;

绥芬河市;

俄罗斯;

东北亚

  中图分类号:

F127.3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8-0961(2011)06-0009-09

  作者简介:

王威(1963-),男,黑龙江东宁人,副主任,硕士,主要从事中俄区域合作问题研究。

   

  城市的国际化是城市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日益融入国际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进而实现国际化城市目标的演进过程。

由于条件特点和发展战略不同,不同城市实现国际化的具体目标、路径和程度也存在很大差别。

  黑龙江省边境口岸城市各自的条件不同,发展状态有别,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速、区域经济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通过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赢得率先发展的新机遇、新优势,不但必要而且可行。

本文以绥芬河市为案例,展开有关问题的探讨和分析。

一、必要性和迫切性

  经过二十多年对外开放实践,绥芬河已经进入开放升级期,须在一个新起点上谋划未来发展大计。

与此同时,经历过国际金融危机阵痛后,作为口岸城市绥芬河须重新审视和破解国内外各种复杂因素和难题,寻求有效途径,实现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发展。

从国家层面看,对沿边开放越来越重视,从政策到资金倾斜和扶持的力度加大。

在此背景下,以新的理念和实践实现新的跨越和发展,正当其时。

  

(一)开拓发展空间,实现产业升级

  国际化城市是先进生产力的载体。

城市国际化水平决定一个城市占有国际市场份额大小、国际资源配置能力强弱和国际利益分享多少。

以国际化的视野来考量、运筹和把握城市发展进程,有利于绥芬河在东北亚区域经济乃至于整个亚太经济合作分工中增强主导性,抢占制高点,实现产业升级,最大化地提升竞争实力。

同时,通过实施国际化战略,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扩张,绥芬河可以更好地在国家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东北发展外向型经济、黑龙江建设哈牡绥东产业带和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进程中发挥平台、通道和引擎作用。

  

(二)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国际形象

  提升城市品质是城市国际化的内在要求。

通过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以国际视野来规划城市,用国际标准来建设城市,按国际惯例来管理城市,塑造国际形象来营销城市,有利于提升城市的产业品质、建设品质、环境品质、人文品质和生活品质,让绥芬河市民共享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让外国人向往并留恋,愿意来此游览、就业和创业,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融入区域合作,带动东北振兴

  就地缘经济战略而言,绥芬河加速国际化的过程,实际就是在中俄双边主导的经济合作基础上,深度融入东北亚区域多边合作的过程。

在俄罗斯远东开发和中国东北振兴的大背景下,绥芬河城市国际化具有特殊意义。

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支撑点和产业合作的凝聚点是黑龙江及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合作,并以俄罗斯远东地区资源和能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为启动重点和实质内容。

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能够形成合作互动,又能借助日本和韩国的技术与资本(中国则以劳动力、市场以及逐步加大的资本要素投入)优势,共同参与开发的最佳区域显然是绥芬河。

绥芬河开放升级,不但构成东北振兴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一极,而且也为东北乃至全国提供大量急需的资源和能源。

这也是绥芬河市申办开发开放试验区和争取把哈牡绥东对俄产业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依据。

  (四)应对竞争挑战,领跑沿边开放

  目前,绥芬河市乃至黑龙江省,在对俄罗斯及东北亚经济合作中面临临近省份的强劲竞争,形势不容乐观。

2009年8月,国务院批准把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上升到国家战略,并明确先导区为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平台、东北地区新的重要增长极的战略定位。

2010年6月,满洲里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

满洲里提出了建成面向东北亚的区域性国际贸易基地、跨境旅游基地、进出口加工制造基地、能源开发转化基地、国际物流枢纽、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和科技孵化合作平台的发展战略。

甚至同属牡丹江管辖、与绥芬河市接壤的东宁县,在“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出了利用“东边道”交通网络,扩大与吉林省珲春合作,融入长吉图开发开放经济圈,实现东宁、珲春经济社会互补的发展战略。

  2010年,黑龙江省对俄出口总值已落后浙江、广东两省,位居第三,而排名第四的江苏省与黑龙江省的差距逐渐缩小,大有赶超之势。

黑龙江省作为对俄“桥头堡”和“枢纽站”的地位有所动摇。

另外,预计在俄罗斯加入世贸后,中俄两国经贸关系发展将遇到来自其他国家更为强劲的挑战和冲击。

面对日益加剧的竞争,绥芬河任重道远,要以冠军意识、超常思维、创新举措继续领跑沿边开放。

  (五)丰富开放理论,实现体制创新

  绥芬河以争当沿边开放升级排头兵为己任,率先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城市国际化新路,无疑是对十七大提出的沿边发展战略的大胆实践。

这一重大举措必将极大丰富和升华沿边开放的理论内涵。

其理论意义在于:

沿边开放并不仅仅局限于边境地区,也不仅仅局限于国界两侧对等区域的双边合作。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剧的背景下,边境地区经济合作在自身条件和特色基础上,内引外联可以实现由带状经济向块状经济的转变,双边合作向多边合作的转变,构建更大发展空间、寻求更多发展机遇。

其实践意义在于:

绥芬河对俄经贸合作提档升级因“瓶颈”制约难有突破,把双边合作置于东北亚乃至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大背景下,同时可收直接或间接提高对俄经贸合作水平之效,从而实现“上位发展”战略。

二、条件和优势

  在亚太地区日益紧密的国际化网络中,绥芬河具有等级和节点价值,可以通过挖掘各种潜能、整合各种资源、进一步提高外向度,成为国际化过程中先期“着陆点”,成为我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国际竞争和分工的地域空间主体。

  

(一)地缘交通优势叠加

  绥芬河市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居于沿中俄边境口岸经济发展带和沿陆海联运大通道城市经济发展带交叉点上。

这样一种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绥芬河面向东北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开放格局,并形成了其他沿边口岸城市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

  通过绥芬河口岸,向东经由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纳霍德卡等海港,陆海联运货物可直达日本、韩国、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向西可通过欧亚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铁路到达欧洲。

国内货物也可以通过这条陆海联运大通道,开展内贸货物跨境运输,经俄罗斯港口出海运至我国上海、浙江、广东等地,是中国东北地区连接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无水港”。

绥芬河不仅是开发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战略节点,而且还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支点,更是黑龙江省东进战略和我国参与东北亚合作的战略重点,具备形成东北亚区域物流枢纽和产业集聚中心的地理条件和交通条件。

  

(二)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绥芬河是东北铁路主干线绥滨线和301国道的起点,拥有公路和铁路两个国家一类口岸,有一条铁路、两条公路与俄相对接。

绥芬河也是国际口岸,即第三国公民可以由此出入境。

目前口岸货运能力1200万吨,过客能力150万人次。

  正在修建中的哈绥电气化高速铁路、301高速公路和口岸扩能改造工程,将把绥芬河铁路口岸过货能力提高到3000万吨。

支线机场选址和申报工作进展顺利。

这些基础设施项目的竣工将实现哈牡绥“一小时交通圈”,极大改变绥芬河的时空概念。

五花山水库工程今年可竣工,将彻底解决绥芬河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紧张问题。

  市内有宾馆酒店近百家,星级宾馆及定点宾馆、酒店32家,拥有床位5514个,有五星级标准的世贸假日酒店。

有体现异域饮食文化的俄罗斯餐厅、乌苏里餐厅、马克西姆快餐厅等。

  (三)载体优势初步形成

  绥芬河在对俄市场体系建设上具有特殊优势。

一是境内外市场直接对接。

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纳霍德卡、哈巴罗夫斯克等许多大中城市都有中国商品市场,绥芬河民贸市场80%以上的商品都发往俄罗斯中国市场。

二是市场专业度高。

形成了服装鞋帽、日用品批零、建筑装饰材料、俄罗斯旅游商品批发等专业市场,市场面积达58万平方米,超万平方米的商场有15个。

  承接产业转移的特殊功能区初步形成体系。

综合保税区已经启动,中俄绥芬河跨境经贸合作区正在积极推进。

已在俄罗斯建立了米哈伊洛夫卡工业园、新北方木材加工园、跃进工业园、符拉迪沃斯托克加工园区等四个境外工业园区。

  (四)外部发展环境有利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潜力巨大,但由于政治、历史等因素的纠结,发展进程一直相对滞后。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各经济大国不约而同表示出积极合作态度。

日本提出“重返亚洲”,韩国表示把加强与中国经贸合作放在首位。

中俄之间的经济合作尤其是比邻地区经济合作,更是以两国协议形式确定下来。

2009年9月,《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及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得到中俄两国政府正式批准,这为中俄地方合作带来巨大机遇。

2010年1月,俄罗斯总理普京批准了远东和贝加尔地区2025年前的发展战略。

该战略的第三部分重点阐述了俄远东地区和中日韩等周边国家如何就交通、投资、能源、旅游、农业等多个方面展开合作。

  基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特殊性,其发展模式和路径是:

首先以具体功能性领域合作为突破点,如跨国交通基础设施、俄罗斯能源开发、旅游。

其次进行双边合作,如与俄罗斯先进行能源开发合作,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产业投资并逐渐向构建自由贸易区方向发展。

最后是次区域合作,并由此产生溢出效应,进行全面的区域合作。

在这一进程中,绥芬河因具有先天优势而发挥重要作用。

  (五)国家支持力度加大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提升沿边开放战略,其具体内容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得以进一步明确:

加强边境城市和口岸建设,优化贸易结构,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区域合作等。

2010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重点工作安排》中特别提出,要编制东北地区沿边开放规划和建设绥满经济带;

建立中俄地区合作协调推进机制,研究设立中俄地方合作发展基金,并加强地区跨境、边境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已批准绥芬河市为东北地区振兴重点口岸、批准设立综合保税区,预计绥芬河沿边开发开放实验区申请近期也有望得到批复。

  从地方政府来说,2008年底,省委省政府提出全力推进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和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把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上升为省级战略,力争到2015年把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成为黑龙江省沿边开放的核心区,对俄韩日等周边国家经贸科技合作战略的前沿区,成为国家对俄及东北亚开放的门户、枢纽和桥头堡,新亚欧大陆桥上国际通道的重要节点。

2011年2月,牡丹江市委十届十五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绥东穆一体化战略。

此举必将通过与腹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解决绥芬河地域发展空间狭小、要素资源不足等问题,从而达到以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有效支撑、实现与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获得国际利益分享的目标。

  (六)具备某些国际元素

  绥芬河上世纪20年代便享有“旗镇”美誉,俄国、日本、美国、荷兰、丹麦、澳大利亚等18个国家在绥芬河设立了贸易机构,有30多个国家在这里设立了代表处,外籍经商人士达14000人之多,彰显了其国际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绥芬河又以“中俄友谊城”驰名中外。

实际上,现在与绥芬河有经贸往来的国家有40多个。

城市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俄罗斯特色,比如已有百年历史的尼古拉大教堂、人头楼、大白楼等。

现代建筑设计也是中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