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投顾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5617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4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投顾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智能投顾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智能投顾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智能投顾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智能投顾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能投顾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智能投顾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投顾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智能投顾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3、智能投顾主力券商的转型之路14

三、投资思路15

智能投顾行业发展进程:

主题策略——量化策略——投资组合——大类资产配置——全球资产配置——差异化增值服务。

由于中美的市场差异和客户差异,业务模式呈现多元化特征。

智能投顾的理论和技术:

理论包括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现代投资组合理论(MPT),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Finance)等;

技术主要是金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技术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智能投顾的目标客户是大众富裕及以上客户,市场份额的主要贡献者是传统金融机构,国外以资产管理公司为主,国内以券商、银行、基金为主。

初创公司面临较大挑战。

一、海外智能投顾的发展趋势

1、狭义智能投顾及其发展条件

狭义的智能投顾是自动化的大类资产配置。

海外主流的智能投顾以Wealthfront和Betterment为代表,其本质是基于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PT)、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行为金融学理论(BehavioralFinance)的被动型的投资方式;

“智能”体现在机器程序代替人工完成了大量计算工作并实现自动买卖及跟踪调仓操作。

智能投顾是资产管理行业的创新,除了互联网初创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投资银行、零售银行都已开始运作智能投顾产品。

标准流程:

(1)客户风险评估/财务现状及理财目标确认;

(2)投资配置组合建议;

(3)开户/下单;

(4)定期沟通调整。

这个流程与线下找理财师做理财规划基本一致。

解决的客户痛点:

(1)降低了高额的投资咨询费;

(2)降低投资理财的进入门槛;

(3)节税功能;

(4)便利性。

发展背景及先决条件:

(1)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市场有效性较强;

(2)被动投资和长期投资成为主流,投资者的投资回报期望合理,(3)足够的金融工具用以做大类资产配置。

2、智能投顾的主要客群仍是中高收入以上人群

智能投顾降低了财富管理的门槛,使受众扩大到大众富裕人群。

高盛对于财富管理的投资门槛高达5000万美元,一般资产管理机构的门槛也都在100万美元以上。

相比之下,智能投顾的投资门槛大幅降低,部分产品完全取消了最低金额的要求。

此外,资产管理费大幅降低,全自动化的资产管理服务的费用几乎只有理财师服务的十分之一,甚至低至零。

智能投顾的市场空间广阔。

预计到2020年,全球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总额将达到224万亿美元,年平均增速达到5.9%。

从结构上来看,股票的占比将有所提升,从2015年的42%提高到2020年的45%。

对于智能投顾来说,这是潜在的存量市场和增量市场。

智能投顾主要还是服务中高收入人群。

财富管理的目标客户包括超高净值人群、高净值人群以及大众富裕人群,再往下沉的客户并不是财富管理的目标客户,这与金融科技的另一重要分支网络借贷的目标客户有明显差别。

智能投顾的主要市场来自财富管理的存量客户。

不同于网络借贷为原本无法获得信贷服务的人群提供服务,智能投顾更多地是替换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

在存量市场中,越是高净值客户,其资产规模的增长速度就越快,财富的聚集效应明显。

根据BI的市场预测,到2020年,新增客户贡献的资产规模不会超过总规模的1%。

3、智能投顾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人工和机器的混合模式将成为智能投顾的主流。

智能投顾初创公司的业务思路有所分化,部分公司坚持做全自动化的产品,而有些公司已经开始对客户分层,提供不同频次的理财师人工服务,并实行差别定价。

传统资产管理公司基本都采用智能投顾和理财师人工服务结合的混合模式,尤其是对于超高净值和高净值客户,智能投顾是一种服务的补充,而不是完全替代理财师和投资经理。

从长远发展来看,做资产管理业务的公司想要做大资产管理规模,必须要满足高净值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智能投顾无法完全替代人工。

根据MyPrivateBanking预测,2020年全球混合智能投顾规模将达到3.7万亿美元,2025年达到16.3万亿美元,但这个规模在整个财富管理规模中仅占比10%,而全自动的智能投顾市场占比仅为1.6%。

从低费率吸引客户,以多元化增值服务为主要盈利模式。

低费率是吸引年轻客户和初级投资者的有效手段,在有了客户基础之后,必须提供增值服务来盈利。

案例1:

以最近刚完成C轮融资,估值13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Robinhood为例,Robinhood是一款可以免费交易股票的APP。

公司成立于2014年12月,免费策略吸引了大量年轻的新进投资者,目前Robinhood已经有200万账户,完成了500亿美元的交易。

高度自动化是实现零费率的必要条件,但互联网思维下的流量变现需要Robinhood寻找新的商业模式,从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中盈利。

2016年9月Robinhood推出了升级产品RobinhoodGold,该产品为收费服务(6‐200美元/月),包括为客户提供循环信贷(杠杆交易,上限5万美元)和非交易时间的交易服务。

自推出之后,RobinhoodGold的签约客户以月环比17%的速度增长,已有超过50%的交易量来自该产品。

案例2:

Betterment2017年2月宣布推出2款混合模式产品。

之前的产品模式是全自动化,根据调查问卷建立ETF的投资组合,由算法进行管理,收费标准是0.25%,只对50万美元以上的投资者开放人工服务。

两款新产品对客户进行了分层,BettermentPlus的门槛是10万美元,提供国际金融理财师(CFP)的年度计划的电话沟通和全年投资组合跟踪服务,收费标准0.4%。

BettermentPremium的门槛为25万美元,收费标准0.5%,可以随时和国际金融理财师沟通。

客户分层能更好地满足现有客户的不同需求,并有助于获得新客户。

4、资产管理公司占据智能投顾主要市场份额

获客是智能投顾初创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

美国有超过200家智能投顾公司,大部分是2C模式。

根据Burnmark的调研数据显示,美国智能投顾的平均获客成本高达389美元,而平均余额27000美元的智能投顾账户只能产生90美元的收入,投入产出严重失衡。

即使不考虑大型资产管理公司的竞争,大量智能投顾初创公司面临洗牌的压力。

部分初创公司开始尝试2B模式,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产品,或者直接输出技术。

传统金融机构布局智能投顾具有必然性和绝对优势。

大型资产管理公司不会因为智能投顾初创公司失去客户,相反地,他们会快速布局智能投顾,扩大资产管理规模。

最早开始布局的资产管理公司包括BlackRock、Vanguard和CharlesSchwab,近期大投行和零售商业银行纷纷跟进,包括WellsFargo、UBS等。

除了自行开发,并购具有技术实力的智能投顾公司也是传统金融机构的理想选择。

5、监管重点在于充分的信息披露和投资者教育

随着智能投顾的日益普及,已经引起监管部门注意。

SEC发布了两个相关文件。

(1)智能投顾的合规指引(Complianceguidanceforrobo‐advisors):

智能投顾必须遵循传统投资顾问业务的监管要求,同时考虑技术带来的监管挑战。

关于智能投顾的说明文字要通俗易懂,说明算法的功能及限制,资产配置前的问卷调查要充分了解投资者,合规主管要理解怎样把现有的规则应用到新技术中去。

(2)个人投资者建议(Adviceforindividualinvestors),归纳了投资者在选择智能投顾产品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投资建议背后的人工支持程度,问卷调研是否考虑充分,投资策略是否适当,收费是否合理等。

在实际业务中,智能投顾产品必须符合投资者适当性要求。

在提供互联网投资服务时,确保平台尽到告知风险的义务。

另外,对投资者设定必要的门槛,满足资产规模和投资年限要求的客户才能进行高风险的投资。

二、国内智能投顾的发展现状

1、广义智能投顾及行业发展的阶段性需求

国内对智能投顾的定义更加宽泛,具体涉及金融科技的两个领域。

一是个人理财/财富管理,包括个人的账户管理、信贷管理、投资理财和税务筹划等;

二是机构投资/资本市场,包括交易系统、财务分析模型、金融大数据分析等。

事实上,除了海外资产配置类的智能投顾产品,目前国内金融市场还无法真正依据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来构建资产配置组合,客观原因在于市场上缺乏对应各种大类资产的金融工具。

在市场条件尚未具备的时候,可能目前大部分的智能投顾只是“马甲”,成为营销基金和推荐股票的话术。

目标客户和需求与海外市场大不同。

(1)国内投资理财客户普遍缺乏长期投资和资产配置的习惯,无论是高净值客户还是大众富裕客户,在金融资产投资上仍是散户的操作模式。

(2)国内客户的风险属性难以把握。

在风险承受能力方面,客户一般不愿提供真实的资产信息;

在风险偏好方面,同一个客户会要求银行理财产品保本,但同时能承受股市的大幅波动。

口头上是低风险偏好,但行为上呈现出高风险偏好。

风险测试的有效性被削弱。

(3)参照国外传统财富管理的门槛,国内的大众理财客户的可投资金额较低,大类资产配置的必要性并不高,直接推荐合适、靠谱的产品或产品组合更能满足客户的真实需求。

(4)随着居民财富的积累,国内资产管理的市场潜力巨大,投资理财需求也会不断升级,大类资产配置的发展方向是确定的。

在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现有阶段,结合投资理财客户的实际需求,国内的智能投顾产品呈现多样化的特性。

国内的智能投顾大致包括个股推荐、股票组合推荐和基金组合推荐,使用的策略包括主题策略、事件驱动策略、量化策略等。

国内智能投顾的参与者众多。

掌握客户资源和牌照优势的银行、券商和基金成为智能投顾发展的中坚力量;

具有流量优势和数据优势的互联网公司和智能投顾初创公司也在积极探索和布局。

2、国内智能投顾初创公司面临挑战

获客问题。

和美国的智能投顾公司同样面临获客问题,国内的互联网流量费用不断提高,而且智能投顾的客户转化率低,即使是P2P理财端客户,要转化成智能投顾客户也难度不小。

从实践来看,已有不少初创公司从最初的2C模式转成了和金融机构合作的2B模式。

牌照问题。

智能投顾涉及到投资咨询、产品销售、资产管理,只有打通这三块业务才能实现代客理财,而国内这三块牌照分别发放和监管。

证券公司可以提供投资建议,但是不能帮客户打理投资。

基金公司可以进行资产管理,但无法为每位客户定制产品。

第三方基金销售公司只能在销售阶段做产品推荐,无法进行资产配置或跟踪调整。

在金融监管趋严的当下,初创公司获得牌照的难度加大,开展智能投顾业务面临监管风险。

技术和数据基础较弱。

智能投顾的基础是技术和数据,具体包括:

(1)投资者的交易行为数据,用户画像(标签和因子)。

(2)金融产品的评级、标签和业绩归因。

(3)舆情监测,热点事件跟踪,资金流向。

(4)人工智能的应用:

交互体验和金融大数据。

其中,金融文本的语义分析是技术难点,结构化数据的自动化分析相对成熟和通用,但文本分析需要国内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提升作为支撑。

监管问题。

针对海外成熟市场的全球资产配置面临外汇管制和反洗钱等监管问题。

而国内智能投顾的市场乱象已经引起监管部门注意,部分平台打着“智能投顾”的旗号销售产品,但并不具备证券市场的分析能力和金融产品的评价能力,缺乏推荐金融产品和股票的依据。

另外,由于无法真实了解客户的风险属性,给投资者带来潜在风险。

3、智能投顾主力券商的转型之路

券商转型的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