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真题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5599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真题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真题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真题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真题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真题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真题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真题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真题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真题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

C.能判定人的认识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结合

D.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E.能证明某种认识是否对人有用

A,B,C,D

4、“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的错误在于认为()。

A.真理和谬误没有明确的界限

B.真理和谬误具有主观随意性

C.真理的内容不具有客观性

D.有用就是真理

E.它符合真理的本性

5、任何真理都是()。

A.客观真理

B.具体真理

C.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D.包含有错误认识的因素

E.主观真理

6、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这是因为()。

A.事物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B.事物的联系是多方面的,不是单一的

C.人们的认识要受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

D.人们的认识要受实践经验、知识结构和水平的限制

E.人们的认识受客观过程的发展和表现程度的限制

A,B,C,D,E

7、下列属于认识的主体的有()。

A.调试机器的工人

B.吃喝玩乐、游手好闲的人

C.探测矿源的地质工作者

D.在地球上生存和活动的人类

E.世界上不同阶级属性的政党

8、马克思主义反映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因为它强调()。

A.人们是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认识世界的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发展过程

D.人的主观因素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

E.认识是具体的历史的发展

A,B,C,E

9、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

A.没有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B.没有反映者就没有被反映者的客观存在

C.反映与被反映者相一致

D.被反映者不依反映者的意志为转移

E.反映者决定反映结果是否正确

10、“知也者,固以行为功者也;

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

知焉,未可得行之效也。

”这就是说()。

A.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才能使人们的意图获得成功

B.事情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力行,而不取决于认识

C.实践能使人的认识取得客观效果,而认识本身无法做到这一点

D.认识对实践具有导向作用

E.认识的正确与否是成功的关键

1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观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D.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E.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能动地反映客体

C,D,E

12、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个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的有()。

A.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

B.苦了我一人,幸福千万家

C.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

D.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

E.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A,B,D

13、关于认识对实践的导向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正确地认识和理论指导实践会使实践达到预期的效果并顺利进行

B.错误的认识和理论指导实践会产生消极乃至破坏的作用并使之失败

C.实践是认识的现实基础

D.认识反作用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过程

E.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14、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

A.实践标准并不可靠

B.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

C.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不是一劳永逸的

D.实践标准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具有相对性

E.实践检验标准的科学性令人怀疑

B,C,D

15、在认识活动中,情感、意志、欲望等非理性因素()。

A.对认识活动起诱导和激发作用

B.决定理性因素

C.是认识活动的推动力量

D.同理性因素相互作用

E.不能直接形成认识成果

16、下列各项中体现个人和社会关系的有()。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E.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单项选择题]

17、“你不奉献,我不奉献,谁来奉献;

你也索取,我也索取,向谁索取”,这句话的人生观道理是()。

A.奉献和索取存在着对立的一面

B.奉献和索取可以由个人的主观动机来决定

C.索取是实现奉献的前提和基础

D.奉献和索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D

18、由于塑料袋产生的垃圾对地球污染日益严重,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对策。

一方面呼吁人们“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

另一方面依靠科学进步,努力探索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

这反映了()。

A.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课题,促使人们去解决

B.认识是在变革社会的实践中发生的

C.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

D.认识需要实践的检验

A

19、传统理论认为水稻、小麦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而袁隆平等科学家在实践中观察到的现象与此不符,于是大胆创新,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

这说明()。

A.原来正确的理论随着时间的发展会逐渐丧失合理性

B.理论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C.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有重大指导意义

D.通过实践,总会发现以往认识中的错误

B

20、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核试验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都可以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试验,这样既可以达到实验效果,又可以节省试验费用,降低试验风险。

从认识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A.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有些认识不需要通过实践即可获得

C.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

D.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

21、谬误和真理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因此谬误()。

A.永远也不能变为真理

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真理

C.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D.包含在相对真理之中

更多内容请访问《睦霖题库》微信公众号

22、当代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环境和资源的状况决定的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23、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A.伟人之言

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24、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

25、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就是要()。

A.不受任何框架的束缚,思想上达到绝对自由

B.不受任何约束,做到随心所欲

C.抛弃原有的一切观念,重新评价一切

D.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坚持实事求是

26、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

“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

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人们在认识事物是要有理性的指导

27、“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种说法的实质是主张()。

A.真理都是相对的

B.真理都是绝对的

C.真理都是具体的

D.真理都是有阶级性的

28、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指出,主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系,对同一物理事件或物理过程进行时空观度量,所得的结果可能不一样。

在认识论上来说是()。

A.由主观认识的错觉造成的

B.主体和客体关系的变化所造成的

C.真相和假象的区别所造成的

D.现象和本质的矛盾所造成的

29、“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后也。

”作者是在强调()。

A.知对行的指导作用

B.知行并进

C.没有知就没有行

D.先行后知,重在行

30、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施

31、人的价值形成的客观基础是()。

A.自我奋斗

B.自我设计自我选择

C.实践活动

D.机遇

32、一切唯物论在认识论上都坚持()。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认识是一个辩证过程

33、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犯了类似哲学上()。

A.经验论的错误

B.诡辩论的错误

C.相对主义的错误

D.唯理论的错误

3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35、列宁在谈到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时指出:

“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

”这句话说明()。

A.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实践标准并不可靠

C.实践标准是不确定的

D.实践标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36、“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