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费成信息管理基础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24981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费成信息管理基础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马费成信息管理基础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马费成信息管理基础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马费成信息管理基础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马费成信息管理基础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费成信息管理基础Word格式.docx

《马费成信息管理基础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费成信息管理基础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费成信息管理基础Word格式.docx

2、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信息称为“全信息”,仅仅考虑其中形式的称为“语法信息”,考虑其中含义的称为“语义信息”,把考虑效用的称为“语用信息”,认识论层次考虑的是全信息。

3、信息的特征和性质:

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

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

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载荷信息物质载体的转换不改变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这一性质使得人们有可能对信息进行各种加工处理和变换);

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

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

信息的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

信息的时效性

4、信息按描述对象分,自然信息、生物信息、机器信息和社会信息;

信息按性质分,语法、语义和语用信息;

按观察角度,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和实得信息;

按传递方向,纵向、横向和网状信息;

按内容,经济、文化、政治等;

按信息作用,有用、无用和干扰;

按运行状态,连续性、间隔性、常规性和突发性;

按流通渠道,正式和非正式;

按记录方式,语声、图像、文字、数字、计算信息;

按来源,内部和外部。

5、数据+背景=信息,知识是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人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

知识告诉我们:

“这组数据意味着什么”数据是信息的原材料,而信息则是知识的原材料,知识的趋向是要成为人们决策的智能方法。

6、信息化的概念来源于日本,是向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且在产业结构占优势地位的社会(信息社会)前进的动态过程,它反映了由可触摸的物质产品起主导作用向难以捉摸的信息产品起主导作用的根本转变,内涵有以下几个因素:

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观念和资源共享。

7、全球信息化进程中,美国1993年正式宣布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之后1994年又提出了“全球信息基础设施”,1996年提出了下一代网络计划,1997年提出了全球电子商务框架政策。

欧洲信息社会2010。

日本2001年通过了IT基本法和E-Japan战略。

韩国1996年制定了《信息化促进基本法》,1999年韩国发表了“网络韩国21世纪”计划。

信息化概念20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确立“三金”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工程,所谓“三金”是“金桥”、“金卡”和“金关”三大基础工程的简称。

8、信息社会是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的人类社会新形态。

信息社会与以前的社会形态相比,主要变化是:

信息、知识和智能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经济成为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

信息劳动者和知识阶层发挥更大作用;

由于信息技术在资料生产、科研教育、医疗保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根本上改进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9、信息管理的实质就是人类综合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正规渠道和非正规渠道的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信息管理的规模不断扩大,对象也日益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是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

信息资源狭义上是等同于知识、资料和消息,广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人员的有机集合。

它是一个涉及信息生产、处理、传播、利用等整个信息劳动过程的多要素的概念。

信息活动:

与信息的产生、记录、传播、收集、加工、处理、存储、检索、传递、吸收、分析、选择、评价、利用以及系统开发、技术更新、运行维护、管理决策等与信息行为有关的全部社会活动称为信息活动。

换句话就是,信息活动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

人类社会的信息活动包括三个基本层次:

个人的、组织的和社会的信息活动。

10、信息管理从技术视角,主要研究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存储,便于快速检索并传递给特点的利用者;

从经济角度,主要研究以信息的生产、流通和利用为基础的信息市场,包括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形成、发展、特征和运行模式,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信息技术的评价选择以及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从行政和法律角度,立足于政府职能,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信息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着眼于协调和解决社会信息化过程的新矛盾新冲突,信息政策与信息法律是该视角下典型研究领域;

从人文角度,立足于研究信息流控制中的道德、伦理、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建设。

11、信息管理流程: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LM(InformationLifeCycleMangement)有6个阶段,信息创建(产生,发布)阶段、信息采集阶段、信息组织阶段、信息存储阶段、信息存储阶段、信息利用阶段和信息清理(销毁,回收)阶段

12、信息管理发展阶段:

传统管理阶段,以信息资源管理为核心,以图书馆为象征,同时也包含档案管理和其他文献资料管理;

技术管理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设为主要内容;

资源管理阶段,一方面是技术管理阶段纯粹的技术手段不能实现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利用,另一方面也更重要的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使得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迫切需要从经济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对这种资源优化配置和管理。

目前网络数字信息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资源、图书馆、信息网络、信息检索、信息组织、元数据、用户服务、评价、信息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环境;

知识管理阶段,信息资源管理阶段克服了技术管理阶段只重技术而忽视经济、社会、人文因素,但是仍有局限性,表现在:

仅仅关注显在知识尤其是记录型信息的管理而忽略了另一类十分重要的隐形知识管理,大大限制了管理范围和效能的发挥;

仅关注人类智力劳动最终成果---记录型信息,对过程视而不见,从而不能实现全方位的信息管理;

仅仅关注将信息提供给利用者,而对利用者需求信息的根本原因重视不够,难以将信息升华为知识,限制了信息效用价值的实现;

仅仅关注信息在组织内部免费流动,未将信息看做资产,以资产管理方式来管理和运作,忽视了信息增值问题,影响了组织对信息的评价。

13、知识管理是在克服信息管理固有的缺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重视与人打交道的信息管理活动,实质是将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信息与人们利用这些信息的规则联系起来。

知识管理的前提是信息及信息系统的准确性、及时性、可用性,并能够以易于利用的方式提供信息。

目前,知识管理系统、知识共享、知识转移、知识管理策略是知识管理的重点主题。

14、自然信息交流完全是自然物,包括非生物之间、生物之间以及人与非生物及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作用(影响)。

人的自然交流是一种半自然、半社会的信息交流,是一种半意识化的信息交流。

人与人的社会信息交流过程,是人的主观意识的相互作用。

这种交流是最复杂、最高级的信息交流,依赖于交流双方的意识及行为,而交流行为既受心理因素影响,又因一定的社会规则,同时与社会其他方面联系,构成整个社会运行的大系统。

15、传统上理解的信息交流是在同一时间平面上实现的,是一种横向交流或共时交流。

信息交流的定义是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认知主题(人或人组成的机构、组织)之间借助于相应的符号系统所进行的知识、消息、数据和事实等信息的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共时信息交流或横向信息交流主要是克服空间障碍,及时信息共享,历时信息交流主要是克服时间障碍,填补过去和现在的鸿沟,为继承和发展提供条件。

信息交流可以是直接的,如对面交流,也可以是间接的如非同时交流、非对面交流。

间接交流,至少由一个“人参与”的环节,这种传递称为信息链。

信息链的节点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生成和传递的文献或其他形式。

16、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

信息交流是一种社会性过程,它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和要素,这些条件和要素可以概括为:

信息发送者、信息接受者、交流通道、符号体系、知识信息库、支持条件。

17、美国社会学家H.门泽尔从载体角度对信息交流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正式过程”和“非正式过程”,这模型下,社会中的信息交流分为“正式交流”(有正规合法渠道、受法律保护,是社会组织机构运行的必要条件)和“非正式交流”。

正式交流是通过科学文献信息系统或“第三方”的控制而进行的信息交流,优点是:

获得信息可靠程度高,能从大量文献中找到有关某一课题详细的全面的科学信息、不需要与信息生产者本人见面。

这种交流的缺点是:

信息传递不及时、通过文献查找科学信息需要一定的技巧。

非正式交流是指科学家、研究人员之间通过个人接触进行的信息交流。

这种交流的特点是:

信息间隔时间短;

信息选择性和针对性强;

传递信息时反馈迅速;

对所得到的信息易于理解,并能给出恰当评价。

局限性是:

可靠性和准确性难以判断;

往往只有少数人有参与直接交流的机会;

不能为以后加工进行情报积累。

18、在社会信息流中,除了S和R之外,在S和R之间还有数量不等的中介环节的介入,如编辑部、出版社、书店、图书馆、信息中心、电视台等对知识信息的传播,或是其他社会组织、行政机构对信息指令的上传下达,这些中介环节构成了信息交流和传播必不可少的条件。

信息栈(W表示)是信息从S向R流动过程所经过的环节。

它必须是人或人工系统,如出版机构、信息机构、广播系统等,功能是接受、处理、存储和传递信息。

这种有信息栈参与的社会信息传播过程,我们可以称为“栈交流”,S与R的直接交流可以称为“零栈交流”。

我们可以根据信息栈W的功能特征分为时间栈和空间栈。

时间栈主要实现信息的时间传递,有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等,空间栈主要实现信息的远距离传递,有新闻、报纸、互联网等。

不论是时间栈还是空间栈,都有两方面的职能,从S或前栈获取信息,并加以处理、转换、存储、积累和选择;

另一个职能是对R或后栈传递信息。

“信息栈”理论的特点之一是将常义上的用户认为的信息源追溯到信息生产者,有利于我们了解信息系统和信息机构的功能;

特点之二是有助于我们突破不同学科的界限,在一般意义上理解信息交流传播的基本机制,为信息管理提供理论方法支持。

19、直接交流与社会代理交流的区别:

直接交流是S-R的直接联系,它的媒介系统是纯自然的和客观的,没有社会因素的介入。

社会代理交流则是借助于社会系统的介入才能完成的交流,如图书馆、信息中心等。

直接交流生动、直观、反馈迅速、间隔时间短、社会代理交流则没有这些特征;

直接交流中,源信息(S提供的信息)或需求信息(R提出的信息)是直接沟通的,是S或R直接联系,而社会代理交流的源信息和需求信息均需由A代理,由于表述与转换因而常常发生变化,如表达语言、表述方式和重点都受A影响;

S-R直接交流时,都是共时交流,而社会代理交流中,既有共时交流,又有历时交流,历时交流又有回溯式和未来式两种;

直接交流是S-R关系,社会代理是S-A-R关系,但是S-A-R可以转化为S-R;

当A出现多级代理,根据传递性,可以将与其直接联系的一次代理视为全部代理。

20、无论是直接交流(零栈交流)还是间接交流(栈交流),信息的传递模式有以下4种:

多向主动传递,S或A针对整个社会的需要将自己生产或收集到的信息主动传递给事先未确定的接受者R,已经发展成为专业信息服务的基本形式。

网上提供的各种目录、索引、文摘等工具就属于多向主动传递模式。

传统的多向传递大多是一个信息单位服务于某有一区域,与之相比,网络环境下的多向主动传递的范围扩展到全世界,有时间间隔短、选择性高、针对性强和信息交流迅速直接生动等优点。

单向主动传递,S或A在调查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将信息传递给事先确定的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