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24358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7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健康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职业健康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职业健康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职业健康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职业健康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健康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

《职业健康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健康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健康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

确诊为职业病的,用人单位还应当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接到报告的部门应当依法作出处理。

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依照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依据职责划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二、一些名词解释

1、职业病:

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职业禁忌症:

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3、法定职业病:

由国家认可的并立法颁布的职业病。

4、职业健康检查:

是由企业、事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的健康检查,目的在于筛查职业病、疑似职业病及职业禁忌证。

5、劳动防护用品(也称个人防护用品):

是指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免遭或者减轻人身伤害和职业危害所配备的防护用品。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

1、生产工艺中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①生产性粉尘有水泥尘、煤尘、有机粉尘等;

②生产性毒物有砷、汞、苯、有机磷农药等;

(2)物理因素

①异常气象条件和气压有高压、低压、高温、低温等;

②噪声、振动;

③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有α、β、γ、Χ射线,红外线、紫外线等;

(3)生物因素

①炭疽杆菌可能导致的炭疽;

②森林脑炎病毒可能导致的森林脑炎;

③布氏杆菌可能导致的布氏杆菌病;

2、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有夏季的太阳辐射;

(2)建筑或布局不合理有无毒与有毒的装置安排在一起;

有高毒与低毒的装置安排在一起等;

(3)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的生产环境污染。

3、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劳动过程不合理;

(2)劳动强度过大、劳动安排不当;

(3)过度精神或心理紧张;

(4)长时间不良体位和姿势劳动;

(5)使用劳动工具不合理等;

(6)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四、构成法定职业病的要素

1、劳动关系上:

必须是用人单位的劳动者;

2、工作岗位上:

必须是在正式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3、法定危害因素:

必须是因接触职业病因素而引起的;

4、法定职业病目录上:

必须是国家颁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上述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五、职业病的分类

2013年12月2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4部门联合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其包括职业病共分为10类132种。

具体如下: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呼吸道、消化道、皮肤。

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同时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给予适当岗位津贴。

当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六、职业健康检查

职业健康检查是指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的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健康检查。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目的在于掌握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发现职业禁忌;

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劳动者的健康损害;

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是为了解劳动者离开工作岗位时的健康状况,以便分清健康损害的责任。

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应当与用人单位签订委托协议书,由用人单位统一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也可以由劳动者持单位介绍信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健康检查、应急医学检查、职业病危害潜伏期长的离岗后的随访医学检查。

七、职业病鉴定程序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职业病鉴定程序如下:

1、申请

当事人向作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提出鉴定申请。

鉴定申请需提供的材料包括:

鉴定申请书,职业病诊断病历记录,诊断证明书,鉴定委员会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2、审核

职业病诊断鉴定办事机构收到当事人的鉴定申请后,要对其提供的与鉴定有关的资料进行审核,看有关材料是否齐备、有效.职业病诊断鉴定办事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资料之日起10日内完成材料审核,对材料齐全的发给受理通知书;

对材料不全的,通知当事人进行补充.必要时由第三方对患者进行体检或提取相关现场证据.当事人应当按照鉴定委员会的要求,予以配合。

3、组织鉴定

参加职业病诊断鉴定的专家,由申请鉴定的当事人在职业病诊断鉴定办事机构的主持下,从专家库中以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当事人也可以委托职业病诊断鉴定办事机构抽取专家,组成职业病鉴定委员会,鉴定委员会通过审阅鉴定资料,综合分析,作出鉴定结论.鉴定意见不一致时,应当予以注明。

4、鉴定书

鉴定书的内容应当包括:

被鉴定人的职业接触史;

作业场所监测数据和有关检查资料等一般情况;

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的主要争议以及鉴定结论和鉴定时间.鉴定书必须由所有参加鉴定的成员共同签署,并加盖鉴定委员会公章。

5、异议处理

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在接到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之日起30日内,可以向做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

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负责职业病诊断争议的首次鉴定。

当事人对设区的市级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在接到职业病诊断鉴定书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原鉴定机构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鉴定。

注意事项:

省级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鉴定为最终鉴定。

八、劳动防护用品

1、劳动防护用品又称个人防护用品,是指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免遭或者减轻人身伤害和职业危害所配备的防护用品。

劳动防护用品供劳动者个人随身使用,是保护劳动者不受职业危害的最后一道防线。

当劳动安全卫生技术措施尚不能消除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危险及有害因素,达不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有关规定,也暂时无法进行技术改造时,使用护品就成为既能完成生产劳动任务,又能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的唯一手段。

劳动者必须规范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

2、劳动防护用品分类:

(1)按传递给人体的能量造成急性伤害的防护方式:

①势能转变为动能时,通过介质来吸收和缓冲的防护方式,如安全帽、安全带等;

②电能的绝缘防护,如绝缘手套;

③利用试剂将急性有害的化学能变为无害的防护方式,如急性有害气体的防毒面具,强溶剂防护有丁腈手套等;

④给操作人员输送新鲜空气的防护方式,如各种防毒面具;

⑤飞来物体和落体的防护,如安全帽、防护镜等;

(2)按传递给人体的能量造成慢性伤害的防护方式:

①消除化学能的防护,如防护全身的防护服;

②吸收、减低噪声能量,如耳塞;

③辐射热能的屏蔽,如高温防护服;

④放射线的屏蔽,如防紫外线的遮光镜;

(3)按照防护部位一般可分为九类

①安全帽类:

是用以保护头部,防撞击、挤压等伤害的护具。

如安全帽、一般防护帽、防尘帽、防水帽、防寒帽、防静电帽、防高温帽、防昆虫帽等;

②呼吸护具类:

是用以预防尘肺和职业病的重要护具。

如防毒面具、过滤式防毒面具、滤毒罐(盒)、防尘口罩、复式防尘口罩、过滤式防微粒口罩、长管面具等;

③眼防护类:

是用以保护作业人员眼睛、面部,防止外来伤害的护具。

如电焊面罩、焊接镜片及护目镜、一般眼镜、防冲击眼护具、有机防护眼镜等;

④听力防护类:

是用以保护听力的护具。

如耳塞、耳罩、耳帽等;

⑤防护手套类:

是用以手部保护的护具。

如耐酸碱手套、电工绝缘于套、电焊手套、布手套、纱手套等;

⑥防护服类:

是用以保护职工免受劳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因素的伤害的护具。

如绝缘服、耐酸碱防护服、耐油防护服、防静电工作服、防火服、雨衣、工作服、防寒服等;

⑦防护鞋类:

是用以保护足部免受伤害的护具。

如绝缘鞋、耐油鞋、雨鞋等;

⑧防坠落类:

是用以防止坠落的护具。

如安全带、安全绳和安全网等;

     ⑨护肤用品类:

是用以外露皮肤的保护用品。

如护肤膏和洗涤剂等;

(4)按防护用途分类

防尘用品,防毒用品,防酸碱制品,耐油制品,绝缘用品,耐高温辐射用品,防噪声用品,防冲击用品,防放射性用品,防水用品,涉水作业用品,高处作业用品,防微波和激光辐射用品,防机械外伤和脏污用品,防寒用品,农业作业用品等。

(5)按是否列入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分类:

(分类名称)

①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确定并公布,包括头部护具类、呼吸护具类、眼(面)护具类、防护服类、防护鞋类、防坠落护具类。

②一般劳动防护用品:

未列入目录的劳动防护用品为一般劳动防护用品。

九、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方法

1、变更生产工艺;

2、替代;

3、通风;

4、隔离与屏蔽;

5、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6、保持清洁卫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