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23989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

其基本错误是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

心里起源说: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是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著有《教育史教科书》一书。

孟禄从心理学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劳动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凯洛夫等教育学家。

劳动起源论者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运用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阐述人和人类社会起源的观点,从恩格斯的“劳动在一定意义上创造了人类本身”这一基本命题出发,推断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我国学者杨贤江在《新教育大纲》中,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述教育起源的理论,正确解释了教育起源问题,他说:

“自有人生,便有教育”,认为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使社会成员适应群体社会生活和群体生产活动的需要,也是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在生活实践过程中进行的。

“四书”“五经”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特别是“四书”成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不再是科举的内容,儒家主张的“学而优则仕”,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

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中世纪欧洲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

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1)教会教育:

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学习方法是背诵。

(2)骑士教育:

教育内容是效忠领主的品质和军事征战的本领,具体包括“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同时也进行宗教观点和武士道德品质的教育。

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做出规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知识、智力、品德、审美、体质诸方面的发展,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构。

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即指明这种人符合什么社会的需要或为什么阶级的利益服务。

其中关于身心素质的规定是教育目的结构的核心部分。

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人才的总的要求。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教育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实际上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与形形色色的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教育目的论划清了界限。

其次,它指明了人的发展的方向,指明了人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学校教育制度发展历程

学校教育制度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历程。

(1)前制度化教育。

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最终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教育实体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2)制度化教育。

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3)非制度化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每一个人应该能够在一个比较灵活的范围内,比较自由地选择他的道路。

孔子的教育思想

儒家代表人物:

孔子,代表作为《论语》。

教育学思想:

第一,认为人先天的差别不大,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

第二,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强调忠孝和仁爱。

第三,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

第四,重视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第五,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教育学著作《学记》【考点归纳】

春秋战国时期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

《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学记》还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在教学方面,《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即“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躐等”,即循序渐进。

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进入近代,国家教育的思想与民主的教育思想都在发展。

这在英国哲学家洛克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一方面,他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另一方面,他主张的又是绅士教育,认为绅士的教育要把德行的教育放在首位,他轻视国民教育,主张绅士教育应在家庭实施。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1.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代表作:

《普通教育学》。

教育观点:

教育学要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

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特点。

2.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杜威代表作:

《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家,他主张教育应该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

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

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

义务教育的概念

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教师职业的特点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一般来说,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

(1)传道者角色;

(2)授业、解惑者角色;

(3)示范者角色;

(4)管理者角色;

(5)父母与朋友角色;

(6)研究者角色。

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合格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1)学科知识素养。

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

(2)文化素养。

教师除要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素养之外,还必须有广博的文化素养。

(3)教育专业素养。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

敬业;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创始人:

冯特。

代表人物:

铁钦纳。

理论主张:

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心理学的方法是实验内省法

2.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

杜威、安吉尔等。

与构造主义心理学一样,主张研究意识,但他们认为心理学的目的是研究人在适应环境中心理的机能作用。

3.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建立标志:

1913年,华生发表了《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

(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

(2)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4.格式塔心理学

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

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5.精神分析心理学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

研究重点是异常行为和无意识现象。

6.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罗杰斯等。

心理学应该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研究人自身潜能的发展。

7.现代认知心理学

早期代表: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认知心理学正式建立的标志:

奈瑟于20世纪60年代末所写的《认知心理学》一书。

人不是被动的刺激物的接受者,人脑中进行着积极的、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

第一章教育基础

教育基础这一章主要考查考生教育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要求考生具有教育基本理论、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等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对于这些内容应重点记忆与理解。

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高频考点提要

一、小学教育概述

(一)小学教育的慨念

现代教育学定义“小学”为学龄儿童(6至12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现分为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完全小学、中心小学以及实验小学五种类型。

(二)小学教育的任务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既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

所以,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打好基础,即要求学好语文、数学,打好读、写、算的基础;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使小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自己的手和脑,运用自己的智慧与体力,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公民和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打下基础。

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

《教育大辞典》将先秦至今的小学教育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先秦至鸦片战争前期的古代小学教育、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期的近现代小学教育以及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当代小学教育。

(一)古代的小学教育

1.先秦时期的小学教育

先秦时期主要包括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三个阶段,该时期小学教育的重点内容见下表:

2.秦汉至明清时期的小学教育

秦汉至明清时期小学教育的相关重点内容见下表:

续表

WelcomeTo

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