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革命时期解决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22434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革命时期解决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革命时期解决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革命时期解决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文档格式.docx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革命时期解决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革命时期解决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文档格式.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革命时期解决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文档格式.docx

在土地革命初期,采取的土地政策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没收一切土地而不只是没收地主土地进行分配,这样没有把地主的土地和富农、中农的土地进行区分,往往造成对富农和中农利益的损害,影响了他们的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不利于土地革命的开展。

其次,土地所有权属于工农民主政府而不是属于农民个人,这样不符合中国农村的实际和中国的国情,容易侵犯中农利益,不易为广大农民所接受,不利于土地革命战争的顺利进行。

注意:

在土地革命初期采取的土地政策存在的两个问题通常是辨析、材料题和相关的论述题的重要的得分点,考生要认真领会,学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1929年4月,在总结赣南土地斗争的基础上,毛泽东主持制定了兴国县《土地法》,将井冈山《土地法》中的“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纠正。

随着各根据地土地革命斗争的普遍发展,长期没有解决的土地所有权问题也开始得到解决。

到1931年初基本形成了一套比较切实可行的土地革命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

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以多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

抗日战争时期(1941),中国共产党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以适当调节各抗日阶级在根据地的经济利益。

这一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要求地主实行减租减息;

另一方面要求农民交租交息。

这是因为:

①减租减息的根本目的是扶助农民,减轻封建地主经济对农民的剥削,以调动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把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争取到抗日统一战线的联盟内。

②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大多数地主有抗日的要求,对地主实行减租减息、农民实行交租交息后有利于缓和地主阶级和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保障地主的地权、财权和人权。

③富农是抗日和生产不可缺少的力量。

把富农的生产方式定性为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使富农继续保有它的土地和继续它的生产方式。

这一政策既有利于照顾参加抗日的地主、富农的经济利益,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农民的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

意义:

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联合地主一致抗日。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中共中央就根据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情况,发出了《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及时地将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为了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进一步推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1947年7月到9月,在刘少奇主持下,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它是一个彻底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它明确规定: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到1948年秋,大约1亿人口的解放区完成了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的生产关系。

这种土地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

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斗争时期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为减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阶级,以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早日恢复发展农村经济,实行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意义:

1.1952年底,全国土改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2.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3.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

4.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5.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

6.摧毁了美蒋反动集团的社会基础。

从抗日到新中国三次之间的区别:

第一次是民族主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抗日,全国一致反抗日本侵略。

第二次是阶级斗争时期,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实行有阶级区分的土地政策,联合贫下中农对抗资产阶级。

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措施,所以保留了富农经济,减少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阻力,为经济恢复建设提供稳定的保障。

第三次与前两次的区别:

1.范围更广(以往是在根据地或解放区进行,这次是在全国包括少数民族地区推行);

2.目的有了新变化(以往是为了赢得革命的胜利,这次是为解放农村的生产力和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3.对富农实行了新的政策(以往是打击或限制,这次采取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4.影响更深远(这次土改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使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