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嵌岩桩专项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
《人工挖孔嵌岩桩专项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挖孔嵌岩桩专项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99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地下铁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
6、部颁、行业标准:
《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J162-2002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J286-2004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铁路砼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2004J342-2004)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008)
7、地方文件:
《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建质[2006]192号)
《重庆市建筑节能条例》(重庆市人大[2007]第34号公告)
《重庆市建设工程十项施工质量通病防治要点》(渝建发[2004]172号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扬尘控制工作方案》(渝建发(2009)13号
《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现场文明施工标准》(渝建发[2008]169号)
《重庆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渝建发[2008]177号)
8、施工现场调查所了解、掌握的情况和资料。
9、我单位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机械设备装备能力及多年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10、国家和相关部门有关施工安全、质量、验收等方面的规定、标准、法规文件等。
(三)编制原则
1、严格执行建设程序和施工程序。
2、合理布置施工现场,做到施工全过程对环境的破坏最小,占地场地最少,并有周密的环境保护措施。
3、工期是必保,质量是前提。
根据工程分布、工程数量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工期的前提下划分施工区段。
在选择施工设备和施工方法时满足技术先进、可靠,确保工程质量的原则。
4、科学组织、合理安排,有利于各工程之间的相互衔接、配合,减少相互间的施工干扰。
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中,重点安排控制工期工程,合理安排其它工程的施工。
5、做到施工总体部署和分项工程施工组织相结合,使其具有内容全面、思路清晰、从面到点、重点突出。
6、进度安排的指标平均而先进,运用统筹的方法组织平行作业和立体交叉作业,做到施工顺序合理、施工进度均衡。
二、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轨道交通一号线赖家桥站、微电园站及区间高架和出入段线工程经中梁山隧道出洞口~终点里程K32+321.917高架区间、出入段线及车站全长4.55km,含一个出入段线、3个高架区间、2个高架车站。
人工挖孔桩桩基长度在10~30m之间。
1、中梁山隧道出洞口~赖家桥车站区间
中梁山隧道出洞口至赖家桥站高架桥区间高架线路位于规划中科技大道北线路侧,线路起讫里程为K28+170.945~K29+245.703,总长1074.758m。
本区间线路两侧现状基本为农田,地面高程起伏不大,规划中的科技大道路幅规划为双向6车道,红线宽度为47m,科技大道北线目前正处于设计阶段,基本上和轨道交通工程同步实施。
线路线间距为4.6~24m,中间为赖家桥车辆基地的出入段线,出入段线的线间距为4.6~4.8m。
右正线平面曲线最小半径为1500m,出入段线平面曲线最小半径为197.25m。
线路最大纵坡为26‰。
在赖家桥站站前后均有折返线。
该段轨道均采用整体道床无缝线路,整段均为无缝线路固定区。
2、赖家桥车站
赖家桥车站总长120.4m,总宽28.9m。
车站起点里程K29+245.703,终点里程K29+366.203,为双线岛式高架车站,地面二层,结构采用“桥-建”组合结构体系,包括车站基础、主体及附属工程。
3、赖家桥车站~微电园车站区间
赖家桥站至微电园站高架桥区间高架线路从位于科技大道北线路侧过渡到路中3.5m的绿化带内,线路起讫里程为K29+366.203~K31+041.217,总长1675.014m。
和赖家桥车站相连段道路目前暂无规划资料,科技大道路幅规划为双向6车道。
线路线间距为24~4.6m,正线最小半径为500m,最大纵坡为27‰。
该段轨道均采用整体道床无缝线路,整段均为固定区。
4、微电园车站
微电园车站主体结构位于规划道路中央隔离带内,主题结构层数为三层,侧式站台,平面尺寸为126m×
22.8m,纵向轴距为2×
13m+3×
12m+2×
13m+12m+2×
13m,地上一层为站厅层,地上二层为站台板下层,地上三层为站台层。
车站起点里程K31+041.217,终点里程K31+167.917,线路线间距为5.2m。
5、微电园车站~终点区间
微电园站至陈家桥站高架桥区间高架线路从位于科技大道北线路侧过度到路中3.5m的绿化带内,线路起讫里程为K31+167.917~K32+321.917,总长1154m。
线路科技大道路幅规划为双向6车道,目前正处于实施状态,线路线标准段线间距为4.9m,正线最小半径为795.1m,最大纵坡为16‰。
本区间高架线路从位于科技大道北线路侧过度到规划路中3.5m的绿化带内,线路两侧基本为农田,地面高程起伏不大,线路两侧规划为教育科研用地、住宅用地、商业用地等,科技大道路幅规划为双向6车道,红线宽度为47m,科技大道北线目前正处于设计阶段,基本上和轨道交通工程同步实施。
本区间轨道交通线路线标准段线间距为4.9m,正线最小半径为795.1m,最大纵坡为16‰。
6、出入段线
长度397.07m,起点里程K0+000.00,终点里程K0+397.070,主要为该段的上下部结构、桥面系及附属工程。
(二)地质地貌条件
轨道交通一号线赖家桥站、微电园站及区间高架和出入段线工程沿线为剥蚀丘陵及浅丘地貌,地面高程275~308米,中线上高出地面最大距离约15m,地形起伏较小。
丘坡基岩大部分裸露,残留土层薄,低洼处沉积粘土,厚2~4米,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的泥岩。
在里程K29+469~K29+500跨越梁滩河,梁滩河周边的冲积土层相对较厚,厚3~6米,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的泥岩。
地下水为潜水,以基岩强风化带为主要含水介质,受季节影响明显,并受梁滩河水位的影响,动态幅度大。
本段线路表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Q4ml)、冲洪积层粘土(Q4al)及粘性土层(Q4el+dl);
基岩为一套强氧化环境下的河湖相碎屑岩建造、由砂岩~泥岩不等厚的正向沉积韵律层组成的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及砂质泥岩。
本段线路沿线为原始地貌,地下水的类型主要为局部性上层滞水,主要分布在低洼地段的残坡积层、冲洪积层中,地下水位在284.66~285.25m。
参照设计总说明水文条件意见,地下水及场地内素土对混凝土及其结构无腐蚀性。
在建工程范围内未发现断层、滑坡、软弱夹层、危岩及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
按照设计要求选择弱风化砂质泥岩或砂岩及以上岩层作为桩基础持力层。
(三)、地震设防
区域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四)、气候条件
根据重庆市气象局提供的重庆主城区气象资料,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沿线气象资料如下。
气温:
常年平均气温18.3℃左右,月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是1月份为5.7℃,极端最高气温44℃(2006年8月27日),极端最低气温-1.8℃(1955年1月11日)。
降水量:
多年平均降水量1082.6mm左右,降雨多集中在5~9月,其降雨最高达746.1mm左右,多年平均日最大降雨量122.9mm,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大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
湿度:
年蒸发量1079.2mm;
最大年蒸发量1347.3mm;
年平均相对湿度79%;
年平均绝对湿度17.7MPa;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MP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
风:
全年主要风向向北,全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26.7m/s。
(五)、施工条件
1、交通条件
本工程所在地行政区域属沙坪坝区。
施工区域内路网发达,交通条件良好。
既有道路基本满足施工运输要求,只需修筑部分施工便道。
2、施工用水、电条件
根据现场调查,线路附近均有高压电网通过,施工用电可与当地电力部门协商,就近“T”接。
工程位于城区内,施工用水计划采用自来水,与自来水公司协商,引至各施工区段。
(六)、材料
钢材、水泥、商品砼为甲供材料。
甲供材料由业主或供应商运达工地。
钢材、水泥由我方负责卸货,商品砼为供应入模。
所有下部结构工程采用商品砼,护壁制作采用自拌混凝土。
1、混凝土
C30混凝土及以下最大水胶比≤0.45,胶凝材料总量不宜高于400kg/m3。
由于本工程化学侵蚀环境作用等级为H2,所以胶凝材料应≥320kg/m3,最大氯离子含量1‰,最大碱含量3kg/m3。
2、水泥
混凝土要求采用普硅水泥配制,宜使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牌的水泥(水泥等商品应具有专业部门的质量检验合格证)。
为了控制砼早期强度的过快发展,水泥中C3A含量不宜超过8%,水泥细度(比表面积)不超过350m2/kg,游离氧化钙不超过1.0%。
选用水泥时,应以能使配制的砼强度达到要求、收缩小、和易性好和节约水泥为原则。
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并附有制造厂的水泥品质试验报告等合格证明文件。
水泥出厂后,按有关施工规范和验收规范要求分批进行检查验收。
3、骨料
应尽可能采用同一料场的石料、砂料,以保证结构外观色泽一致骨料质地均匀坚固,粒形和级配良好、吸水率低、空隙率小。
粗骨料抗压强度应大于砼强度的2倍,压碎性指标<
7%,空隙率<
40%,骨料应选用良好的级配,最大粒径<
2.0cm,且不超过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2/3,同时不得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3/4;
含泥量低于0.5%,针状、片状颗粒含量<
5%。
不容许采用卵石或卵石破碎方法生产。
细骨料含泥量低于1%。
宜采用中粗砂,如果采用特细砂时,应满足有关规定和施工规范的要求,并能满足结构的抗裂和抗渗要求。
各类砂石应分批检验,在现场标明材料的规格,分别堆放。
4、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必须是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并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其质量应符合现行《混凝土外加剂》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规定,添加外加剂均应在满足混凝土强度、抗渗等级、膨胀率的前提下,通过砼配合比试验确定适应性和相应渗入量,试配报告单应提交施工监理或有关单位批准。
以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离析性能,保持其均匀性。
早期强度不能通过添加早强剂来得到。
外加剂性能指标必须通过有关质检部门的鉴定。
5、钢筋
钢筋砼中的钢筋和预应力砼中的非预应力钢筋必须符合现行《钢筋砼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钢筋砼用热轧钢筋》(GB1499)等的规定。
(七)、工程重点及难点
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相对较为简单,但是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安全形势较严峻。
所有的孔桩,在开挖过程中,应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