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中课程有效教学设计案例之气象灾害.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20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中课程有效教学设计案例之气象灾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精品高中课程有效教学设计案例之气象灾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精品高中课程有效教学设计案例之气象灾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精品高中课程有效教学设计案例之气象灾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精品高中课程有效教学设计案例之气象灾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高中课程有效教学设计案例之气象灾害.docx

《精品高中课程有效教学设计案例之气象灾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中课程有效教学设计案例之气象灾害.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高中课程有效教学设计案例之气象灾害.docx

精品高中课程有效教学设计案例之气象灾害

高中课程有效教学设计案例之《第二章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

学习方案设计

学校名称:

河南省临颍一高

课程名称:

高二地理

内容主题:

《中国的气象灾害》

教材版本:

人教版选修五

教师姓名:

郭俊红

教龄:

22

本班学生

课堂学习情景照片

简介:

我班实施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刚开始。

本课是高二地理《中国的气象灾害》(人教版)选修五,课时安排为2课时,分别是“问题发现评价课"、“问题展示解决课”.在本课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的结构化预习、合作讨论、展示交流以及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阅读和思考掌握各种气象灾害的分类、分布地区、特点、成因、发生的时间、造成的危害等。

上课

年级

高二

地理学科

主题

中国的气象灾害

导学

教师

郭俊红

课时

2

课型

问题发现评价课,问题展示解决课

学习

日期

2014。

03.06

 

学习

目标

知识技能:

1。

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2。

结合实例,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来认识我国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能综合全面地看待和分析问题,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重点难点

重点:

1。

中国气象灾害的地理分布、灾情特点及发生原因。

2。

各种气象灾害的发生原因。

难点:

结合自然和人文原因分析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关键问题

结合自然和人文原因分析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法:

学生自主学习,走进文本

2.合作探究法:

通过合作交流,解决疑难及重点难点

3.展示交流法:

通过小组展示,探讨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进行思维拓展训练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学习工具单

2.学生准备一些现实生活中有关气象灾害的实例。

 

学习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程序要素

时间

创设情景

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一。

创设情景

呈现目标

3

创设语言情景

1.呈现实例

2.呈现学习目标

通过实例,激发学习兴趣,希望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

二。

自主学习

结构预习

20

创设自主预习情景

 

[旁白]请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情景,发现问题、评价问题

1。

课前下发《问题导读—评价单》

2。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困学生

3.采用“一分钟关注法"对不认真的同学进行关注

1.学生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单上的要求,采取“六字"预习法(查、划、写、记、练、思)进行结构化预习

2.学科长组织成员自主学习

三.

预习评价

合作讨论

7

创设预习评价情景

[旁白]请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完成《问题导读-评价单》

1。

关注学困学生

1.学生自主独立完成

2.学科长、小组长检查

四。

小组展评

合作探究

11

创设组间展评情景

小组内部进行小展评,最后进行组间大展评。

1。

组内小展评,小组长负责

2。

组间大展评,学术助力负责

五。

归纳共性

生成问题

4

创设问题生成情景

[旁白]要求学习小组讨论生成

1。

教师引导学生对预习所生成的问题进行整理

2.教师巡回指导和观察问题质量

1.小组合作交流,对个性问题进行有效评价,答疑解惑

2.生成小组共性问题,由学术助理将问题生成卡回馈给老师

 

学习过程设计(第二课时)

程序要素

时间

创设情景

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一.

创设情境

问题呈现

 

5

 

创设问题学习情景

[旁白]上节课我们进行了结构化预习,这节课我们接着对生成问题进行深层

思考,通过合作展示交流解决所有问题

1.课前下发《问题解决-评价单》

2.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逐组巡查,教师参与进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围绕此单上的问题分组展开

积极讨论,使讨论具有实效性和深刻性。

二。

自主学习

合作讨论

5

创设讨论学习情景

[旁白]下面由小组内部讨论,时间为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学习

2.引导学生讨论中展写

1。

讨论中遵循“12345”策略.

2.由学科长负责组织讨论。

 

三。

展示交流

规范评价

 

25分

 

 

创设展示学习情境

 

1。

对学生展示情况给予及时评价

2.采用“煽风点火”策略引导学生进行质疑

3。

采用“阳光灿烂法”鼓励学生大胆演讲

1。

展示时要遵循“展、思、论、评、演、记”六原则

2.在小组展示时,各组成员要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观点,积极思考并及时质疑追问,要科学评价别人发言,适当保留个人意见

四.

问题训练

合作指导

6

创设

自主

学习

情景

1.教师根据小组展示情况,对小组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引导,并对重点进行拓展指导

2。

对小组展示不到位的知识点进行质疑、补充。

3。

小班学生发放《问题拓展—评价单》

1.学生积极主动并自主完成挑战性问题

2.让最先做完的学生到黑板展写,并给大家展讲

五.

归纳概括

提升意义

4

创设总结情景

1。

小组内讨论1分钟

2。

各小组代表发言,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1.每个小组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

2.积极发言,高度概括

专家评价:

附件:

1.《中国的气象灾害》问题导读—评价单

2.《中国的气象灾害》问题解决—评价单

3.《中国的气象灾害》问题拓展—评价单

参考文献:

【1】《韩立福:

有效教学法》

【2】《新教材完全解读》

【3】《地理选修五教师教学用书》

 

《中国的气象灾害》问题导读—评价单

高二地理组设计人:

郭俊红审核人:

宋婉丽序号:

01

班级: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2。

结合实例,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来认识我国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使学生能综合全面地看待和分析问题,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重点难点】

1.中国气象灾害的地理分布、灾情特点及发生原因。

2。

各种气象灾害的发生原因。

3.结合自然和人文原因分析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关键问题】

结合自然和人文原因分析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学法指导】

学习本节要在实现结构化预习(采取“查、划、写、记、练、思”阅读“六字诀”方法)基础上,结合重点难点、学习目标来学习,解决教师生成的主要问题。

课中学生讨论,采取12345策略,课后学生进行回归拓展学习.

【知识链接】

简介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种类由原来的3种增加到11种,为人们所熟悉的黑色台风预警信号将退出历史舞台。

新版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等级(Ⅳ、Ⅲ、Ⅱ、Ⅰ级),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同时以中英文标识,与国家的所有应急处置等级和颜色保持一致。

而台风、暴雨、寒冷3种预警信号的黑色预警信号将成为历史,统一以红色为最高等级,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分类

14种突发气候灾害预警信号:

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低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

【预习导读】

问题1.气象灾害的种类有哪些?

对我国农业影响范围最广、灾情最重的有哪三种?

(45页)

问题2。

旱灾在我国发生的特点?

全国有哪四个旱灾发生中心?

(45页)

问题3。

不同的区域的旱灾特点是什么?

(46页,并看图表2。

4)

问题4。

我国旱涝的关系是什么?

(47页)

问题5。

台风发生的时间、空间分布的特点。

(47页)

问题6。

寒潮发生的时间、源地、入侵我国的主要途径。

(50页)

问题7。

我国山脉的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50页)

问题8。

寒潮的危害是什么?

在南北方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50页)

问题9.我国的气象灾害多发区是哪里?

发生的原因、损失是什么?

(51页)

问题10.华北地区缺水的表现及其原因是什么?

问题11.沙尘暴发生的季节。

(52页)

【预习评价】

1。

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的气象灾害的是()

A。

地震B。

风暴潮C。

干旱D.泥石流

2.形成我国长江流域伏旱天气成因的是()

  A.副极地低压B.反气旋C.气旋D.赤道低压

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完成3~4题.

3.可引发风暴潮的天气系统有()

①热带气旋②副热带高压③温带气旋④极地大陆气团⑤冷暖空气交互影响形成的锋面⑥极地高气压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

4.热带和温带风暴潮危害都比较严重的区域有()

A.欧洲北海沿岸B.美国东海岸C.我国南方海区沿岸D.南亚印度洋沿岸

5.下列有关黄淮海平原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春旱多风沙②气温年较差大③降水集中在夏季④温带大陆性气候⑤伏旱严重

A.①②③B.②③④C。

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

6。

黄淮海地区水资源不足,解决的可行性措施有()

①节约用水②跨流域调水③雨后人工回灌④减少高耗水农作物的种植面积

A.①③④B.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④

【我的问题】

 

【多元评价】

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

学科长评价:

《中国的气象灾害》问题解决-评价单

高二地理组设计人:

郭俊红审核人:

宋婉丽序号:

02

班级:

组名:

姓名:

【学生生成问题】

【教师预设问题】

问题1.干旱灾害的成因是什么?

问题2.为什么东部季风区是旱灾频发区?

问题3.台风对沿海地区农业和城市有什么影响?

问题4.华北地区最缺水的成因是什么?

问题5.沙尘暴的成因是什么?

挑战性问题:

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

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的进退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先后D.用水季节变化

2.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

A。

人口稀少B.经济落后

C。

平原地形D。

高原和盆地

3.关于干旱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东部地区的春旱、伏旱都是因为长时间受单一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

各种干旱灾害的出现,都是冷、暖锋过境后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C。

西亚、北非沙漠的出现,共同原因都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和寒流的影响

D.世界有许多地方干旱灾害日益严重,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和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有关

4.关于寒潮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A。

强冷空气南侵B。

冷锋南C.气旋过境D.反气旋过境

5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是()

①全部实现耕作业向畜牧业的转化②改进耕作制度③营造防护林④整治河道巩固提防

A.①③B.①④C.②④D。

②③

近年,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报道,2002年4月中旬,在世界四大沙尘暴中心之一爆发的一场强沙尘暴扬起的沙尘,随高空气流运行,导致瑞士山地的一场“泥雨”,将雪白的山峰染成了咖啡色。

完成6—8题。

6这次沙尘暴的源地是()

A.中亚和中国西北部B.北美中南部

C。

撒哈拉大沙漠南部D.澳大利亚中部

7导致在瑞士降泥雨的主要原因是()

A.自东向西的海洋气流与含有沙尘的气流在山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