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选考部分B版苏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15997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4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选考部分B版苏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选考部分B版苏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选考部分B版苏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选考部分B版苏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选考部分B版苏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选考部分B版苏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选考部分B版苏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选考部分B版苏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选考部分B版苏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分解反应

CaCO3CaO+CO2↑

AB+C===A+CB

置换反应

H2+CuOCu+H2O

AB+CD===AD+CB

复分解反应

NaOH+HCl===NaCl+H2O

另外根据在反应前后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4.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图

【易错判断】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

(3)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4)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

(5)Na2O和Na2O2均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故二者都是碱性氧化物(  )

(6)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7)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

(8)溶于水呈酸性的是酸,呈碱性的是碱(  )

(9)HCOOH含有两个氢原子,所以是二元酸(  )

(10)盐一定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  )

(11)臭氧变成氧气是物理变化(  )

(12)将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放入浓硫酸属于物理变化(  )

(13)冰变成水是物理变化(  )

(14)煤的气化、液化、干馏都是物理变化(  )

(15)分馏、蒸馏、蒸发、萃取、分液、过滤都属于物理变化(  )

(16)加热I2,固体从试管底部升华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  )

(17)紫色石蕊试液中加入活性炭褪色是化学变化(  )

(18)用铂丝蘸取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方法总结]

1.把握元素与物质的类型之关系

(1)游离态:

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2)化合态:

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3)纯净物:

由同种物质组成。

(4)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2.判断物质变化的两个角度

(1)从宏观角度来看,判断依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则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则是物理变化。

(2)从微观角度来看,判断依据是看是否有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

(3)注意:

升华、萃取、分液、蒸馏(分馏)、吸附、盐析、金属导电、焰色反应、电离等都是物理变化;

脱水、蛋白质变性、水解、同素异形体互变、电解、熔融盐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等都是化学变化。

[考法题组]

[易错判断题]

1.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

A.一定是一种单质B.一定是纯净物

C.一定不是化合物D.不可能是混合物

解析 某物质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元素可形成氧气、臭氧两种物质。

若仅由O2组成,则该物质属单质,也是纯净物;

若由O2、O3共同组成,则该物质是混合物。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仅由一种元素不可能组成化合物。

答案 C

2.(金华联考)下列物质所属类别不正确的是(  )

A.纯碱——碱B.醋酸铵——盐

C.金属钠——还原剂D.二氧化硅——酸性氧化物

答案 A

[应用拓展题]

3.下列有关变化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海水中提取镁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B.用侯氏制碱法制纯碱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C.用“地沟油”纯化生产“生物燃油”的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D.激光法蒸发石墨得C60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解析 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是Mg2+→Mg(OH)2→MgCl2→Mg,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A项正确;

侯氏制碱法的过程是NaCl→NaHCO3→Na2CO3,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B项正确;

“地沟油”纯化是分馏的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C项错误;

石墨与C60的结构不同,在转化的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的形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D项正确。

[分类辨析题]

4.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下列分类肯定合理的是(  )

A.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B.根据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C.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D.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解析 A项,根据酸分子溶于水电离出氢离子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B项,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C项,如非金属元素H、B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但是非金属元素。

答案 D

考点二 胶 体

[考试标准]1.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a/a)。

2.胶体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a/a)。

一、物质的聚集状态与性质

物质的聚集状态

微观结构

微粒的运

动方式

宏观性质

固体

微粒排列紧密,微粒间空隙很小

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

有固定的形状,几乎不能被压缩

液体

微粒排列较紧密,微粒间空隙较小

可以自由移动

没有固定的形状,不易被压缩

气体

微粒间距离较大

没有固定的形状,容易被压缩

二、胶体

1.分散系

(1)概念: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分散剂)中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

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2.胶体的本质特征和应用

(1)胶体的本质特征: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10-7m之间。

(2)胶体的分类:

胶体的种类很多,按照分散剂状态的不同,可分为气溶胶、液溶胶和固溶胶。

(3)胶体和溶液的鉴别方法: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鉴别胶体和溶液。

(4)胶体的应用:

自来水常用某些含铝含铁的化合物作净水剂。

这些物质溶于水后,产生的Al(OH)3胶体或Fe(OH)3胶体吸附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使水澄清。

(1)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

(2)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

(3)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  )

(4)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

(5)向污水中投放明矾,生成能凝聚悬浮物的胶体:

Al3++3H2OAl(OH)3(胶体)+3H+(  )

(6)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Cl3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  )

(7)“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

(8)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不属于胶体(  )

(9)依据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

(10)明矾用作净水剂(  )

 (4)×

 (5)√ (6)×

 (7)√ (8)√ (9)×

 (10)√

[方法总结]

1.溶液、胶体和浊液的异同点

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直径/nm

外观特征

能否通过滤纸

有无丁达尔效应

溶液

小于1

均一、透明、稳定

NaCl、蔗糖溶液

胶体

在1~100之间

均一、有的透明、较稳定

Fe(OH)3胶体

浊液

大于100

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

不能

泥水

2.胶体应用的理解方法

根据性质决定用途的学科思想,我们在理解胶体应用时,首先要从胶体的性质入手,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的对应关系归纳如下

性质

应用

吸附性

明矾的净水

丁达尔效应

可以鉴别溶液和胶体

电泳

(1)判断胶粒带何种电荷;

(2)静电除尘

渗析

(1)可以进行胶体的提纯;

(2)血液透析

聚沉

(1)氯化铁止血;

(2)三角洲的形成;

(3)有效施肥;

(4)工业制肥皂;

(5)墨水不能混用;

(6)判断胶粒带何种电荷;

(7)卤水做豆腐

[易错辨析题]

1.(杭州联考)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  )

A.外观澄清、透明

B.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C.丁达尔现象

D.分散质粒子能透过半透膜

解析 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分散质的大小。

答案 B

[延伸判断题]

2.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FeCl3溶液与Fe(OH)3胶体的外观都是澄清、透明、均匀的

B.溶液中溶质粒子能通过半透膜,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

C.光束通过淀粉溶液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光束通过蔗糖溶液时,则无此现象

D.溶液最稳定,放置后不会生成沉淀;

胶体很不稳定,放置后很快会生成沉淀

解析 A项,FeCl3溶液与Fe(OH)3胶体均为澄清、透明、均匀的分散系;

B项,半透膜允许溶液中溶质粒子通过,不允许胶体中分散质粒子通过;

C项,蔗糖溶液不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淀粉溶液具有丁达尔效应;

D项,溶液最稳定,胶体属于介稳体系,在一定条件下,能长时间稳定存在。

[应用强化题]

3.下列各图所示的现象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

A.图①:

清晨,日光下的树林

B.图②: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C.图③:

用激光笔照射氢氧化铁胶体

D.图④:

钠的焰色反应实验

解析 A项,图①:

发生了丁达尔效应;

B项,图②:

一些极细的泥沙(直径在1~100nm)悬浮在长江水中形成胶体,在入海口遇到海水,海水中含大量的电解质,发生胶体的聚沉而形成三角洲;

C项,图③:

D项,图④:

焰色反应是电子的跃迁,与胶体的性质无关。

(时间:

45分钟)

[基础过关题]

1.(宁波模拟)下列加点字的含义不是指“元素”的是(  )

A.碘遇淀粉变蓝

B.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

C.矿泉水中含有钙、镁等矿物质

D.氧的同素异形体有氧气、臭氧等

解析 A中碘指单质I2,其余均指元素。

2.下列对于NaHSO4的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

A.NaHSO4是盐B.NaHSO4是酸式盐

C.NaHSO4是钠盐D.NaHSO4是酸

解析 NaHSO4是酸式盐、钠盐、盐,但不是酸。

3.下列对Na2CO3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属于盐类

B.该物质既含金属元素又含非金属元素

C.该物质不能发生化合反应

D.该物质有时候能和NaOH划为一类

解析 Na2CO3既含金属元素又含非金属元素,属于盐类,与NaOH具有相同的阳离子。

Na2CO3能和水以及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

4.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