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西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1483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西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上海西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上海西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上海西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上海西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西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海西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西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西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992年以来,上海经济已连续1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2004年,上海市实现生产总值7450.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增幅为199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比1990年增长3.9倍,平均每年增长12%。

2004年,上海完成财政收入3591.73亿元,比上年增长27%,由于出口退税体制变化,扣除出口退税后的全市财政收入3325.14亿元,比上年增长17.5%。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到1119.72亿元,比上年增长24.5%。

其中,增值税131.55亿元,比上年下降22.7%;

营业税442.46亿元,比上年增长33.1%;

个人所得税88.69亿元,增长23.5%;

房产税27.08亿元,增长20.8%。

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和政府职能转变,促进了区县经济实力的增强。

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区县财政收入对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5%。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395.69亿元,比上年增长26.6%。

三、上海的产业结构

上海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的产业基础不断巩固。

2004年,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788.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9%;

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3565.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9%。

1991~2004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平均每年增长12.3%;

第三产业增加值平均每年增长12.7%;

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由4.3∶63.8∶31.9调整为1.3∶50.8∶47.9。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上海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2004年,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六大行业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40%。

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居第三产业之首,达到10%;

批发和零售业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2%。

房地产业继续快速发展,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0.5%上升到8.4%。

四、上海的投资结构

上海的固定资产投资以支持世博会、产业升级项目,以及能源、交通等领域的建设为重点,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84.66亿元,比上年增长25.8%。

在投资总额中,重大工程建设投资完成655亿元,占21.2%。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175.46亿元,增长30.4%,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38.1%。

从产业投向看,三次产业的投资比例为0.2∶32.7∶67.1。

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

2004年,全市民间投资完成716.02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3.2%。

五、上海的城市建设投资

以构建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和立体化交通网络建设为核心,加速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

1991-2004年,全市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累计达到5471.38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5.7%,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3.4%。

城市基础设施网络的不断完善,为进一步改善上海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城市综合功能创造了有利条件。

上海的重大工程建设根据上海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目标,科学统筹,加快推进,相继建成了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内环高架路、延安高架路、地铁一号线、地铁二号线、轻轨明珠线一期、磁悬浮列车、浦东国际机场、轨道交通5号线、等一批标志性工程。

2004年,上海重大工程建设完成投资655亿元。

建成和开工了外高桥电厂二期、中环线浦西北段主线高架、上海天然气主干网一期、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二期等28项重大工程。

A30郊环北段、A2沪芦等高速公路建成,轨道交通1号线北延伸段投入试运营,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达到485公里,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125公里(含磁悬浮),复兴东路隧道建成通车,使中心城区的越江车道数增至50条。

六、上海的人口与就业环境

由于大量人口迁入和外来流动人口增长迅速,上海人口总量规模不断扩大。

至2004年末,全市户籍人口已增加到1352.39万人,是解放初期的2.6倍,占全国总人口的1%。

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742万人,比上年增加31万人。

2004年,全市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133人。

上海不断优化创业环境,进一步促进就业。

2004年末,上海共有从业人员836.49万人,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149.29万人,占17.8%;

集体单位从业人员225.52万人,占27%;

“三资”、私营等其他经济单位从业人员461.68万人,占55.2%。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是近10年来的首次下降。

七、环境保护和治理

以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重点地区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城市整体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2004年,全市用于环保的资金投入225.37亿元,相当于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03%。

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用水质标识指数衡量,全年中心城区重点整治河道污染比上年下降17%。

全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超过300万吨/日。

苏州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全面开工,整治中心河道75条(段)共98公里,敷设截污管道56.69公里。

大气环境显著改善。

全市区域降尘量比上年下降25%。

全年空气质量指数达到二级和优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85%。

上海绿化建设以实施科技兴绿、科技兴林为重点,大力推进城市生态景观走廊建设,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至2004年末,上海城市园林绿地面积2.67万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1.1万公顷。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6%。

近年来相继建成了延安中路绿地、太平桥绿地、黄兴公园、大宁绿地、徐家汇公园、广场公园三期、徐家汇公园三期、延虹绿地、世博林绿地等近250块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开放式生态景观绿地,使市民的生活和创业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八、上海中长期发展目标

面对充满机遇而又富有挑战的21世纪,上海已经确定了新的中长期发展目标:

把上海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在中国率先实现现代化。

九、上海市嘉定区概况

嘉定区位于上海西北部,东与宝山、普陀两区接壤;

西与江苏省昆山市毗连;

南襟吴淞江(苏州河),与闵行、长宁、青浦三区相望;

北依浏河,与江苏省太仓市为邻。

总面积458.8平方公里。

行政区域界线总长167.8461公里。

全区辖南翔、安亭、娄塘、马陆、徐行、华亭、外冈、黄渡、江桥等9个镇和新成路、真新新村、嘉定镇等3个街道,以及嘉定工业区和菊园新区。

下设118个居委会,233个村委会。

区人民政府设在博乐南路111号。

现总户数15.89万户,户籍总人口48.64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0.85万,少数民族21个700多人。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060人。

嘉定地区的气候特点为:

春暖、夏爽,年平均气温约16.8度,年降水量约1170毫米。

年日照时数约1740小时。

嘉定区的工业已形成汽车配件及汽修业、电子电器、金属制品、化工及精细化工、通信电缆及设备、纺织服装等6个支柱产业和食品、新材料、包装材料、饲料等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

支柱产业的工业总值占全区三级工业总值的45.7%,除1个市级工业区(嘉定工业区),3个区级工业区(南翔、江桥、唐行)和一镇一点的镇级工业区外,还建有希望、蓝天、沪太、大众等20多个私营经济小区,工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

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全区工业的主力,其工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7.7%。

在世界排名前500家公司中有10多家在嘉定投资办企业,如美国通用汽车、通用电气、荷兰飞利浦、德国大众、日本伊藤忠、富士通、丰田等公司。

私营工业继续发展,其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15%。

 

嘉定区利用区位优势,实施以市兴区战略,204、312国道沿线建设的上海安亭汽车市场、上海市金翔木材批发市场、上海轻纺市场、上海装饰市场、嘉定农副产品交易中心、上海真新粮食交易市场、上海胶合板批发市场、上海东方汽配城、江桥镇现代物流园区等大中型市场初步构建了服务上海、辐射全国的集购销、仓储、加工、转运于一体的商流物流基地。

新嘉商场、上海博乐购物中心、嘉定商城、银华商厦、商扬商厦、农工商超市等现代化商业设施为嘉定作为上海西北新城商业窗口的繁荣发达树立了新形象。

嘉定区有明显的科技优势。

境内有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10余家科研机构,有以工商、管理、法学类专业为重点的上海大学嘉定校区和上海科技干部管理学院(上海科技职工大学),还有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等30多家市属工业企业。

这些单位科技人才多,研究门类多,具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凭借这一优势,全区通过“技术嫁接”、“攀亲联姻”等方式,创办民营科技企业1989家。

64家市、区级高新技术企业大都是科研生产联合体,其产品涉及光电子、微电子、新型材料、新能源、计算机软件、传感技术等高新科技领域。

经过6年时间的建设,由嘉定高科技园区、复华高新技术园区和中科高科技工业园组成的上海嘉定民营科技密集区已初具规模。

该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是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一部分,以吸引海外学子和科技人员兴办民营科技企业为重点,主要发展汽车配件、冷冻器具、电子产品和金属加工四大产业,2000年实现产值24亿元。

经济背景篇

一、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制造业产业转移、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了全球产业分工格局的重组,呈现出产业集群化、研发全球化、制造信息化、服务外包化的态势。

很多跨国制造商一来为了降低成本,二来希望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纷纷把一些其他业务,如物流体系、人力资源培训、人事代理、财务法律咨询等,或者外包给专业公司打理,或者转移到低成本地区。

二、上海发展的重点

经过多方调研,上海首先提出重点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污染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之后,这一战略也成为长三角各城市调整结构、产业升级的共同目标。

这是长三角发展现代服务业自身的内驱力;

放眼世界,这种转变本身也是全球产业新一轮转移趋势所致。

这种趋势正在长三角一带上演,尤其是上海。

这里拥有中国目前最为集中的跨国制造企业,随着工业产品本身越来越趋向自动化、高科技化、高附加值化,他们同样需要并寻找金融、信息、技术和流通方面的配套服务企业。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具有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综合优势,特别是二、三产融合的生产性服务业。

从发达国家服务业发展的经验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的主要动力。

根据上海市政府制订的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目标,至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500亿元以上,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市总就业人口的比重稳步提高;

中心城区服务业增加值占中心城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80%以上。

并先后制定出台了《上海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纲要》(市府[2005]7号文)和《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行动方案》(市府[2005]16号文)等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与制造业融合的生产性服务业,将重点规划建设一批定位清晰、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规模集聚、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