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1440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

从远处看上去,小麦的叶片是一片黄色,像生锈一样;

仔细看过去,你会发现一行一行粉状的东西。

这些粉状的东西,就是小麦条锈病的病原菌,它是真菌性疾病,属于担子门菌中的锈菌。

锈菌的孢子,就相当于植物的种子,而且,是可以通过气流传播的种子。

在适合的气候条件下,孢子就会萌发,侵入小麦,最后发病。

这些孢子,在叶片上的传播蔓延速度非常的快,由于一个又一个的孢子挤破了表面,使叶片水分大量蒸发,叶绿素遭到严重破坏,光合作用的面积就大大减少,小麦的叶子也就提早枯萎了。

小麦如果感染条锈病,到了生长后期,就会蔓延到小麦中上部的所有叶片,由于叶绿素遭到破坏,小麦失去光合作用,便不能再维持正常的生长,更不能完成小麦的结实。

条锈病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南、西北还有华北的一部分地区,最近几年,在四川、甘肃、陕西、湖北等省份多有发生,另外还有新疆,云南,贵州,重庆和山东的部分地区。

条锈病,在我国历史上,曾经造成过重大的损失,一般发病越早,损失越重,最重的可减产80%左右。

小麦条锈病发病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条锈病喜凉怕热,在我国,有一些地区非常适宜条锈病病菌的越冬,所以往年经常发生条锈病的地区,土壤中存有一定数量的病原菌,来年容易引起条锈病的发生。

第二,选种的品种,属于不抗条锈病的小麦品种。

第三,3到5月份,下雨比较多,适宜锈菌孢子的生长和蔓延。

小麦锈病中,除了条锈病,还有叶锈病和杆锈病。

人们常说:

条锈成行,叶锈乱,杆锈是一个大红斑,如果说条锈病产生的病症是比较有规律的,那么叶锈病,表现出来的病斑,则显得比较凌乱。

叶锈病的病斑成橙褐色,在叶片上不规则的散生。

叶锈病主要安生在我国西南 

华北 

西北和东北麦区,对小麦生长发育造成的影响,与条锈病相同。

杆锈病,顾名思义,它的发生部位,以小麦的茎杆和叶鞘为主。

秆锈病发生的病斑比较大,呈红褐色,有的,是椭圆形;

有的,是狭长形。

秆锈病主要发生在我国东北 

西北 

内蒙古等春麦区,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决定于发病的早晚和轻重,如果小麦早期发病,减产最多可达74%至84%。

小麦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也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它的病原菌叫白粉菌。

当白粉菌随着气流传播到小麦植株上以后,以危害小麦的叶片为主。

感染白粉病的小麦,叶片的正面最为明显。

受害叶片初期形成灰白色的小霉点,以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小霉点也变成了绒絮状的霉斑,严重的时候,绒絮状的霉斑可以相互连成一片,以至覆盖整片叶子。

感染白粉病的小麦,也是无法再进行光合作用,而且,小麦的抗旱性减弱,容易早衰、倒伏、致使麦粒秕瘦,产量降低。

受害的麦田一般减产5%-10%,严重的达到20%-70%。

白粉病在我国小麦产区的分布范围极广,在全国各麦区都有。

白粉病更是淮北麦区的一个常发性病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小麦白粉病在小麦秋苗至成熟期都会发病,5~6月份为暴发流行期。

白粉病最适宜发生的温度是10摄氏度到18摄氏度,最容易发生的湿度,是相对湿度在80%~97%。

如果温度适宜,而阴雨天又多、麦田湿度过大、光照不足,白粉病最容易发生。

在我国平原地区,麦田的密度太大,群体不合理,不能正常的通风透光,也会造成白粉病的发生。

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又叫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生长中、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

小麦赤霉病的病菌在土表或玉米秸秆等农作物残体上越冬,春季形成子囊壳,产生子囊孢子,经过气流传播到小麦的穗部。

小麦在抽穗扬花期受到病菌浸染,先在个别小穗上发病,然后沿主穗轴上下扩展,直到邻近的小穗。

病部呈褐色或枯黄。

潮湿时可产生粉红色霉层,空气干燥时病部和病部以上枯死,形成白穗。

小麦赤霉病的危害主要是形成枯白穗,严重的时候,损失可达30%—50%,同时影响小麦的品质。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受天气影响很大,在有大量菌源存在的条件下,小麦抽穗到扬花期这段时间,如果有连续三天以上降雨天气,就能造成赤霉病流行。

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以土壤传播为主的真菌病害。

随着高产品种的推广和水、肥、密度的增加,危害日益严重。

小麦纹枯病也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它的病源菌就是纹枯菌。

纹枯菌主要以菌核或菌丝的形态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夏或越冬。

在干燥土壤中能存活6年,在流动的活水中能存活6个月左右。

感染纹枯病的小麦,往往在叶鞘上形成中间为灰色,边缘为褐色的病斑,由于病斑像云彩一样,所以也叫做云纹斑。

云纹斑在整个叶鞘上不均匀的分布着,甚至还比较好看,但是它对小麦的危害却是不容乐观。

发生严重的病斑如果侵入小麦茎杆,小麦根基部会变黑腐烂,这是纹枯病导致小麦生长后期倒伏、死株和枯白穗的重要原因。

在我国河南、江苏、安徽、山东、河北等省份,纹枯病经常发生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土壤墒情好,小麦长势旺、密度高而造成的。

如果遇到降水充足,田间湿度大,则更利于早春纹枯病发生和病情上升。

小麦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又叫小麦立枯病和小麦黑脚病,也是一种真菌性病害。

小麦全蚀病菌是一种土壤寄居菌。

菌丝遗留在土壤中,以土壤中的病残体或未腐熟的粪肥为寄主越夏和越冬。

全蚀病是小麦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主要危害小麦根部和茎秆基部。

一般在抽穗前后发病明显。

主要症状是:

茎秆基部及叶鞘变为黑脚症状,根部变黑腐烂,根表可见病菌着生的葡萄菌丝。

到抽穗灌浆期,茎基部明显变黑腐烂,形成典型的“黑脚”症状。

由于病株根部与茎基部腐烂,病株常早枯死,形成白穗或子粒秕瘦,产量损失10%-20%,重者绝收。

小麦全蚀病也可随水流传播,多雨,高温,地势低洼,麦田发病重。

早播、冬春低温、成熟期受干热风侵害以及土质疏松、瘠薄、碱性、有机质少,缺磷、缺氮的麦田发病均重。

小麦常见虫害

小麦蚜虫

小麦蚜虫是小麦的重要害虫之一,又称腻虫或蜜虫,属于同翅目昆虫。

蚜虫的身体又小又软,大小如针头。

蚜虫的腹部有管状突起,用来吸食植物的汁液,所以,它是植物的大害虫。

蚜虫吸食小麦的枝叶,不仅阻碍小麦生长,而且形成虫瘿,传布病毒,而且造成小麦感染其他病毒。

小麦蚜虫的发生规律是地下叶片的蚜虫最先产生,然后往上爬到穗上,如果温度过高,小麦蚜虫怕高温,会从穗上往下爬躲避强光。

小麦蚜虫属于无性繁殖,如果温度适合,干旱少雨,三天就会产生一代。

小麦在整个生育期都会受到蚜虫的危害,尤其是小麦生长后期,蚜虫为害小麦穗部。

蚜虫大量吸食小麦的汁液,常使千粒重下降,影响产量,一般可减产20-30%,严重者可达50%左右。

小麦蚜虫在淮北地区是小麦上最重要的害虫,特别是穗期蚜虫危害更重,几乎年年都有发生,特别严重的年份,百穗蚜量可达万头以上,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的重要灾害之一。

小麦蚜虫适宜的相对湿度是50-80%,适宜温度为16-23度,在冬麦区的秋季,小麦出苗后麦蚜即迁入麦田为害,以卵或成蚜的型态在小麦根部、枯枝叶上或土块下越冬。

春季小麦返青后,麦蚜虫繁殖速度加快,到小麦灌浆期是麦田蚜虫数量最多,危害损失最严重的时期。

小麦蜡熟期产生有翅蚜飞离麦田,秋播麦苗出土后再重新迁回。

麦蜘蛛

麦蜘蛛呈卵圆形,黑褐色,体长0.6毫米,宽0.45毫米,四对足,第一和第四对足特别发达。

卵呈圆柱形,幼虫三对足,初为鲜红色。

麦蜘蛛主要取食麦的叶和茎,以刺状的口器穿刺植物的组织,吸取汁液。

被害叶片呈现黄、白斑点,轻则叶片发黄,株小粒轻,重则干枯死亡,干旱地块发生严重。

圆麦蜘蛛主要发生于黄淮地区的水浇地或低洼潮湿阴凉的麦地,长江流域也有发生。

主要为害小麦叶片,其次为害叶鞘和嫩穗,受害叶片枯黄干枯。

棉铃虫

棉铃虫是世界性的害虫,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棉铃虫的食性杂,除了主要取食棉花之外,也为害小麦、玉米等几十种作物。

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导致减产减收。

在黄淮流域的第一代棉铃虫主要在麦田为害,越冬成虫的发生期正是小麦抽穗期,雌虫将卵产在麦穗上,幼虫孵化后,钻入穗壳内吃内表皮和花器。

这个时候很难被人发现。

2--3龄之后,幼虫爬到麦穗表面,藏在小麦穗的缝隙外面,咬破外壳,取食正在灌浆的麦粒。

一直到幼虫老熟,一直蛀食麦粒。

综合防治方法

小麦病虫害是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因素,如何及时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治是保证小麦稳产、高产的关键。

我们在防治的过程中应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大方针,尽量采取以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争取以预防控制为目标,尽量不用或少用农药,用低毒、高效和残效期短的农药,适宜目前市场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市场要求。

选抗病品种

利用抗病品种,提高自身免疫力。

小麦病虫害多反复侵染防治困难,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的关键因素。

另外,在购买种子的时候,必须购买经植物检疫合格的种子。

在种子包装袋上贴有“植物检疫证明”标识的种子,才是合格的种子,无标识的种子是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种子,可能携带有危险性的病虫害。

应选用种子饱满度好,检疫合格及种子。

小麦播前常用的种子处理方法

播前用筛子筛除小粒种子,选用粒大饱满的种子。

也可用20%的盐水选种,不仅能选出子粒饱满的种子,而且还可以淘汰有病、虫的麦粒。

选好的种子必须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后播种。

选择晴天,将种子摊在阳光下曝晒,并经常翻动,使种子吸热均匀,改善种皮的通气性,增强种子活力,提高种子发芽率。

连续晒种2至3天。

用20%三唑酮乳油按种子量的0.2%拌种,可以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

或采用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20%三唑酮乳油50毫升,兑水2-3公斤,拌麦种50公斤,拌匀后堆闷2-3小时播种,可兼治多种地下害虫。

深耕灭茬 

消灭菌源

土壤表层病残体的残存量多,发病重。

小麦播种前或收获后宜深耕细耙,把留在土表的残体翻埋于土下,对未掩埋的残茬秸秆,应清除或沤肥。

合理施肥

首先,要使用完全腐熟的粪肥。

没有完全腐熟的粪肥中,含有大肠菌、线虫等病菌和害虫,直接使用导致病虫害的传播、作物发病,对食用小麦的人体健康也产生影响;

未腐熟有机物质在土壤中发酵时,容易滋生病菌与虫害,也导致小麦病虫害的发生。

因此,必须使用完全腐熟的粪肥。

施用化肥要注意氮 

磷 

钾营养元素的协调配合与平衡。

若土壤肥力高,有机质含量高,则氮肥施用量不宜超过磷肥用量;

若土壤贫疮,有机质含量低,磷肥施用量不宜超过氮肥用量。

精量播种

应大力推广机械,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以实现播种均匀,深浅一致和提高透气性强,达到苗齐,苗全,并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利用率。

灌溉与排水

播种后立即开好田间"

三沟'

做到沟沟相通,达到旱能灌,涝能排.开春后,要经常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