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方案57846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20891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1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降观测方案57846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沉降观测方案57846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沉降观测方案57846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沉降观测方案57846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沉降观测方案57846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沉降观测方案57846Word格式.docx

《沉降观测方案57846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降观测方案57846Word格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沉降观测方案57846Word格式.docx

路基起讫里程DK435+979.7~DK436+904.02,全长924.32m。

DK435+979.7~DK436+904.02段路基部分需要布设沉降观测断面16个,基底沉降监测断面12个,B型监测断面6个。

山杨村特大桥、柘皋河特大桥测点共1116个,连续梁观测点共60个,现浇简支梁6个。

涵洞沉降观测点16个。

2编制依据

(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6)《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7)《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

(8)《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

(9)新建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安徽、浙江段)施工图设计文件;

(10)新建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安徽、浙江段)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11)京福公司下发的相关文件及要求;

沉降和位移观测断面

监测项目

里程位置

断面个数

基底测点个数

路基面测点个数

位移测点个数

路基沉降监测断面

DK435+979.7、DK436+075、+175、+270、+380、+480、+580、+680、+780、+885、+884、+898、+904;

13

39

基底沉降监测断面

DK43+979.7、DK436+075、+175、+270、+380、+480、+580、+680、+780、+885、+899

11

3

33

B型全自动沉降监测断面

DK435+985、DK436+185、+385、+585、+785

5

15

桥梁沉降观测

山杨村特大桥31个墩台、柘皋河特大桥246个墩台

1156

 

连续梁沉降观测

(60+100+60)m连续梁、(40+72+72+40)m连续梁、非标梁

66

涵洞沉降观测

DK436+353涵、DK436+423涵、DK436+538涵、DK438+652涵

16

3组织管理机构及人员设备配置

根据本区段的沉降观测特点及工作量,拟定沉降观测人员共5人,其中负责人1名;

专业测量人员3名,内页组1名,成立沉降观测组,明确专人负责,沉降观测责任到人,保证人员相对固定。

组织管理机构

组长:

苏欢迎

外业组:

王坡浪、张俊杰、冯永超

内业组:

汪学运

3.1人员分工及资质

序号

姓名

职称

职务

资质情况

1

工程师

技术总负责

2

王坡浪

技术员

队员

测工

张俊杰

4

冯永超

3.2仪器设备配置

仪器名称

仪器型号

精度指标

数量

状态

电子水准仪

DINI03

0.3mm

有效

铟瓦尺

3m

/

数据处理软件

4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4.1观测断面设置原则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填方高度、地基条件、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来设置沉降变形观测断面。

同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掌握的地形、地质变化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断面。

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一般情况下沿线路方向每间距50m设置一个路基面沉降变形观测断面。

软土及松软土和岩溶及采空区地基地段沿线纵向每30m左右一个沉降观测断面;

桥路过渡段和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的地段应适当加密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及路堑可放宽到100m。

4.2观测点设置原则

为有利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各部位观测点须设在同一横断面上,偏差不超过±

5cm。

沉降监测桩:

选择Φ20mm以上直径的钢筋,顶部磨圆,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在观测断面通过测量埋置在设计位置,埋置深度不小于0.6m,入路基基床表层以下0.55m,桩周0.1m用C15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沉降板:

由钢底板、金属测杆(直径20mm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直径49mmPVC管)组成。

钢底板尺寸为30cm×

30cm,厚0.8cm。

采用水平仪按二级测量标准测量。

沉降板埋设位置处可垫10cm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底板的水平与垂直度,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

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保护套管,完成沉降板埋设工作。

采用电子水准仪按二等水准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0.5m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

金属测杆用内接头连接,保护套管用外PVC管接头连接。

4.3路基沉降水准路线

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附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图4.3所示:

图4.3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

5.1路堤地段从路基填土开始进行沉降观测;

路堑地段从级配碎石顶面施工完成开始观测。

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

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时间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5.2沉降观测设备的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施工单位的填筑施工要与设备的埋设做好协调,做到互不干扰、影响。

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工作应按要求进行,不能影响路基填筑质量。

5.3路基填筑过程中应及时整理路堤中心沉降观测点的沉降与边桩的位移量,当中心地基处沉降观测点沉降量大于10mm/天或边桩水平位移大于5mm/天、竖向位移大于10mm/天时,应及时通知项目部,并要求停止填筑施工,待沉降稳定后再恢复填土,必要时采用卸载措施。

5.4观测精度要求:

路基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的精度为±

1.0mm,读数取位至0.1mm;

位移观测测距误差±

3mm;

方向观测水平角误差为±

2.5″。

5.5观测频次要求:

路基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下表的规定。

表5.5路基沉降观测频次表

填筑或堆载

一般

1次/天

沉降量突变

2~3次/天

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

1次/3天

堆载预压或路基施工完毕

第1~3个月

1次/周

第4~6个月

1次/2周

以后

1次/月

轨道铺设后

第1个月

第2、3个月

3~12个月

1次/3月

实际工作进行时,观测时间的间隔还要看地基的沉降值和沉降速率。

当两次连续观测的沉降差值大于4mm时应加密观测频次;

当出现沉降突变、地下水变化及降雨等外部环境变化时应增加观测频次。

路基施工各节点时间(包括路基堆载预压土前后、卸载预压土前后、运梁车架桥机通过前后、基床表层施工、轨道板底座施工、铺板、轨道板精调以及铺轨时间)应具有沉降观测数据。

观测应持续到工程验收交由运营管理部门继续观测。

6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无砟轨道铺设前,应对桥涵沉降、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桥涵基础沉降、梁体变形等符合技术标准要求。

通过各施工阶段对墩台沉降的观测,验证和校核设计理论、设计计算方法,并根据沉降资料的分析预测总沉降和工后沉降量,进而确定桥梁工后沉降是否满足铺设无砟轨道要求。

根据沉降资料分析,对沉降量可能超标的墩台研究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以保证桥梁工程的安全;

同时积累实体桥梁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

观测期内,基础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

7观测点的设置原则及工作基点的布设情况和保护措施

为了满足变形观测的需要,需要在梁部、桥台、桥墩及承台上设置观测标。

每个桥墩均设置承台观测标、墩身观测标,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

随施工的逐步进行依次进行墩身、桥台、梁体的变形观测。

7.1承台观测标:

设置两个观测标,观测标-1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观测标-2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

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

7.2墩身观测标:

观测点数量每墩2处,位于墩身两侧;

桥墩标一般设置在墩底高出地面或水位0.5m左右。

当墩身较矮立尺困难时,桥墩观测标位置可降低或设置在对应墩身埋标位置的顶帽上。

特殊情况可按照确保观测精度、观测方便、利于测点保护的原则,确定相应的位置。

桥墩上观测标的具体设置位置见下图:

图7.2承台与墩身观测标设置

7.3桥台观测标:

原则上应设置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测点数量不少于4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横桥向)。

7.4梁体观测标:

简支梁,现浇简支梁的一孔梁设置观测标6个,分别位于两侧支点及跨中,横向布置见下图:

7.5连续梁

连续梁上的观测标,根据不同跨度,分别在支点、中跨跨中及边跨1/4跨中附近设置,3跨以上连续梁中跨布置点相同,三孔一联设置18~28个观测标,四孔一联设置32个观测标,横向布置参照简支梁设置。

纵向布置详见下图:

7.6涵洞观测标:

涵洞自身沉降观测需要在涵洞边墙两侧布置沉降观测点,测点数量不少于4个。

涵顶填土沉降观测参照路基地段沉降观测点布置方式,采用在涵顶线路中心位置埋设沉降板进行观测的方式。

7.7桥梁梁部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闭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图6.8所示,其中测点1,2,3,4构成第一个闭合环,测点3,4,5,6构成第二个闭合环。

图7.7桥梁梁部沉降观测水准路线示意图

7.8桥梁墩台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闭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于墩台两侧,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图6.9所示:

图7.8桥梁墩台沉降观测水准路线示意图

7.9基准点

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基准点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