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井点降水施工方案审批合格的模板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20679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支护井点降水施工方案审批合格的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基坑支护井点降水施工方案审批合格的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基坑支护井点降水施工方案审批合格的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基坑支护井点降水施工方案审批合格的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基坑支护井点降水施工方案审批合格的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坑支护井点降水施工方案审批合格的模板文档格式.docx

《基坑支护井点降水施工方案审批合格的模板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支护井点降水施工方案审批合格的模板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坑支护井点降水施工方案审批合格的模板文档格式.docx

2#住宅楼地上25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204304.47平方米,地上面积19712.08平方米,基底面积792.38平方米。

3#底商住宅楼地上25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20164.76平方米,基底面积为740.48平方米。

二、施工准备

1、学习和审查施工图纸,核对平面尺寸和标高,掌握各项技术要求,了解工程的规模、特点和质量要求,熟悉地质资料及周围环境,进行图纸会审,确定施工方案,并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场地平整,清除障碍物,做好排水设施,对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等加强监测和采取保护措施。

3、设置测量控制点,在施工区域内设置测量控制网,包括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准基点,并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4、修筑临时设施和道路,准备机具设备、物资和人员。

三、施工部署及施工顺序

根据设计图纸及《地质勘探报告》,本工程的地下室开挖至地下水位以下时,容易产生基土涌水、冒砂、隆起等现象,故需井点降水。

除井点降水措施外,地面设排水明沟,基坑四周设明沟和集水井排水,用抽水泵抽水外排,基坑内设盲沟排水,车库利用基础梁沟槽及时排除雨水及地面流水。

盲沟截面尺寸为200×

300,内填道渣。

排水流向基坑内集水井,用潜水泵定时抽水。

四、施工工艺和方法

(一)、施工测量

根据测量顺序,首先请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或其它有关单位,提供城市坐标控制点及标高基准点,以此为依据,根据自己的施工要求新设控制点和就此为依据进行轴线定位投放及标高控制。

根据施工要求,用控制轴线形成方格网控制,标高水准测量,采用“往返水准”测量法进行测量。

1.1测量器具的选择及要求

(1)、经纬仪3台精度2″

(2)、2m钢塔尺5把

(3)、自动安平水平仪3台精度1Km+0.03mm

(4)、100mm、50m、5m钢卷尺各备3把

(5)、对讲机三对500M范围

(6)、红铅笔30支

(7)、彩色油笔4套

(8)、墨斗6个

(9)、接收靶(有机玻璃)6块300×

300×

5MM

(10)、喷漆3罐

(11)、记录本3本

(12)、上述仪器均需经专业计量单位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间方可使用。

(13)、使用过程中,加强对仪器的常用指标检查,一但偏差超过允许范围,及时送检校正保证精度。

1.2建立施工控制网

在建筑施工中有大量的测量工作,施工测量应紧密施工,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

1、平面控制

为了施工方便,精度可以保证,自检方便,本工程建立施工方格控制网。

并在整个施工过程考虑,从打桩、挖土、浇筑基础垫层和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的定位轴线均能应用所建立的施工控制网。

随着施工的进行,将控制网延伸到施工影响区之外。

建立局部直角坐标系统:

根据设计点位的坐标轴的方向应严格平行于建筑物的主轴线或街道的中心线。

施工过程中根据房屋平面控制网。

施工控制点为红三角标志。

施工方格控制网点的精测和检核测量。

初定:

即把施工方格网点的设计坐标放到地面上,可利用打入的5×

30CM的小木桩做埋设标志用。

在初定时必须出前后方向桩,离桩约2-3M,根据埋设点和方向桩定出与方向线大致垂直的左右两个,后拉线定出施工方格网点,用水准仪校正顶面标高。

标桩顶顶部现浇混凝土,并在顶面放置200*200MM钢板,在钢板上用电钻打眼3(MM)。

精测:

用经纬仪180o时的改进方法进行检查之差应在≤±

10;

90o时的改进方法其结果之差应在≤±

6``。

2、高程控制

水准测量必须正确而周密地组织和合理地布置高程控制水准点,使立面布置,管道敷设和建筑物施工顺序进行。

本工程场地西侧均为耕地,植被覆盖。

基坑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约100.26m,南北约160.15;

开挖深度7.5—8.2m左右。

另外建筑物外部水准点标高系统与城市水准点的标高系统必须统一,因为要由城市向建筑工地敷设许多管道和电缆等。

1.3建筑物主要轴线的定位

1定位桩按照建筑施工控制网,实地定出控制轴线,再按设计的桩位图中所示尺寸逐一加以定出桩位,定出的桩位之间尺寸必须再进行一次校核,以防定错。

定位偏差不得超过1/2D(D为圆桩直径或方桩直径的边长)。

2、基坑与基础的测定

(1)用投影法将建筑物的对应控制点,投影建筑的的轮廓线。

用仪器设置方向线,此方向线的交叉点及为建筑物的角点,然后按设计图纸用钢尺定出其开挖基线的边界线。

(2)主轴线法,按建筑方格网来确定一条主轴线,然后根据主轴线逐一定出建筑物的轮廓线。

本工程根据现场的情况将控制点引测在砼路面上及周围的建筑物上。

2.1保证测量精度的主要措施

(1)、经纬仪工作状态应满足竖盘竖直,水平度盘水平,望远镜上下转动,视准轴形成一面必须是一个竖直平面。

(2)水准仪工作状态应满足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

(3)控制轴线前,后视点计算时,注意数值与角度的取值,计算步骤均仔细,测角采用二测回,测角误差控制在+10″内,测距采用测距仪往返测,取平均值。

(4)操作各种仪器时,均需按步进行,不可操之过急,发生差错,应及时纠正。

(5)使用钢卷尺操作前进行钢尺鉴定误差,消除定线误差,钢尺倾斜误差,挂力不均匀误差,钢尺对准误差,读数误差等。

2.2工程测量复核方案

测量复核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仪器的常用指标,一旦偏差超过允许范围,应及时校正,保证测量精度。

测量工作及复测工作均由专业测量人员负责,做到设专人操作、专用仪器、专人保管。

轴线平面控制复测:

地下室结构轴线控制测量采用极坐标法和直角坐标测量法来复核轴线。

直角坐标控制点投测完毕之后,互相之间应进行校核,同时应根据检验结果的偏差,及时调正、平差。

(二)、降水施工

1、井点降水施工

本工程井点降水布置根据郑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井点降水》施工。

工程地质:

拟建场地为耕地,植被覆盖。

整个场地地形较平坦。

地下水稳定水位绝对标高为74.170—74.670m。

地层、地形地貌:

据钻探揭露,在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除表层填土外主要是第四系全新统和晚更新统长江冲积和沉积的土层,按工程特性、土层结构、分布特点及成因时代等,可将场地内土层划分为8个地层单元,各土层自上而下分述入下;

①粉土:

黄褐色-褐色,松散,稍湿上部为耕植土,厚度0-0.8m,含有较多植物根系,0.8m以下含有铁锈等,分布不均,干强度低,无光泽反应;

②粉土:

棕黄色—褐色,松散,上部含有少量钙核,偶见铁锰质斑点。

该层土干强度低,无光泽反应,韧性中等;

③粉土:

褐黄色,稍湿,中密,干强度中等,粉质含量稍高,偶见螺壳碎片,无光泽反应,韧性中等;

④粉质粘土:

褐黄色,中密,湿,含云母和石英碎片。

中等压缩性,工程性能中等;

⑤粉土:

褐黄色,湿,中密,干强度中等,夹用粉砂薄层,无光泽反应,韧性中等;

⑥粉砂:

褐黄色,饱和,密实含少量暗色矿物质;

⑦粉质粘土:

褐黄色,湿,硬塑,较光滑—光滑,偶见铁锈杂质,局部含钙核无光泽反应,韧性中等;

⑧细砂:

褐黄色、密实,饱和,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和少量云母片,局部含量高。

本场地抗浮设计水可采用本场地自然地面下2.5m,绝对标高为78.00m;

地下水类型:

本场地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填土中,其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以蒸发方式排泄,水量较少,水位受季节性影响变化较大;

郑州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90.5mm,雨季多集中在4-7月,雨季地下水位相对较高,排泄形式以蒸发为主。

井点降水深度的确定:

从±

0.00计算,基础承台设计绝对标高78.00m计算,集水坑、后浇带等局部埋深降水根据施工需要进行处理。

±

0.00高于自然地面0.5m,地下水埋深常年水位在自然地面2.5m以下。

工程施工时地下水为常年水位向旺季水位发展。

工程基坑开挖深度是:

7.5—8.2m左右;

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场地存在丰富的地下水,基坑开挖时需要降水措施。

经场地踏勘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定位,建筑物基坑周边有足够的场地。

0.00计算,(a)基础承台设计深度以5.4m计算;

(b)建筑物室内±

0.00至自然地面高差0.5m;

(c)地下水位常年水位在自然地面2.5m以下。

工程施工时地下水为常年水位,地下水位取自然地面2.5m;

(d)实际基础承台开挖深度H1=0.4m;

(e)基坑基底干燥厚度h1=0.5m(见施工规范)。

井点降水计算(根据地质勘探报告及设计施工图计算)

本工程绝对标高78.00米,承台底标高约为0.4米,故应进行降水。

基坑分割中部临时疏干井点2套,合计12套。

局部电梯井、集水坑根据施工需要确定降水设备,根据实际施工需要确定。

井点系统的布置

根据井点降水计算结果,实际基坑降水深度25m,基础承台开挖深度8m,降水深度满足施工要求。

(1)井点设备进入施工场地前须认真检查井点设备,保证电机和集水箱的完好,主管和支管是否有损坏或滤管部分的滤纱完好。

如有损坏即时更换,检查主管和支管是否淤塞,如有即时疏通整理后使用。

(2)安装顺序:

从自然地面平整场地定位放线后,布置井点降水,按布置图施工,土方挖至5.2m后,开始降水。

同时布置集水坑、后浇带等加深的部分井点降水设备,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根据施工需要确定降水设备。

(3)井管埋设:

采用φ400mm冲管(或管式高压水冲枪)冲孔,孔径一般300-400mm深度比滤管深0.5-1.0,冲孔所需压力可根据该土质情况而定,并作上下左右摆动,井管间距以1.5m为主,井管到达设计深度后,在井管与孔壁之间用洁净的粗砂灌实,井点管应位于砂滤的中间,并作试验;

在装好的井管内注水,如果很快下降,则认为井管合格,砂滤层灌好后,所有井管上口填下0.50-1.0m的粘土,防止漏握,粘土填实应当深至需控范围内0.5-1.0m,全部井点管埋设完毕后,应接通总管与抽水设备进行试抽水,检查有无漏气,漏水现象,出水是否正常,发现有异样检修后方可使用。

(4)井点使用时,应保持持续不断地抽水,正常出水规律是“先大后小,先浑后清”,如不上水或水一直较浑,或出现清后又浑等现象,应立即检查,及时修正,值班人员要经常观测井点的真空度,一般不应小于55.3-66.7KPa。

如发现井点真空度不够时,应先检查管路是否漏气,井管与总管连接是否牢固,并对之及时处理。

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井管的淤塞情况,当井点管淤塞太多,严重影响井点的降水效果时,需用高压冲洗井点管划拨出重埋。

(5)注意事项

A、东侧井点降水降至承台下50cm范围,根据水位观测孔水位,严格控制抽水量,以西侧降水为主。

B、后浇带下预先埋设井点短支管,以后防止后期后浇带施工时,后浇带内出现渗水,以及时抽出渗水。

降水设备

本工程所用降水设备,轻型井点15套。

如局部产生电梯井、集水井或局部加深部分产生的井点设备另计。

轻型井点性能参数如下:

型号

3BA-9

泵重

50kg

抽吸深度

3.0-7.0m

排水量

3.0-55M3/h

转速

2900r/min

轴功率

4.6-6.32千瓦

效率

62.5-68.2%

叶轮直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