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20539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古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医古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医古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医古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医古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古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医古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古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古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A.兄弟B.长兄C.长弟D.堂弟

11.“一齐之傅几何,众楚之咻易乱”一句出自()

A.《与薛寿鱼书》B.《不失人情论》

C.《病家两要说》D.《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12.《良方自序》的作者是()

A.赵学敏B.沈括C.王世贞D.宋濂

13.《用药如用兵论》选自()

A.《儒门事亲》B.《医宗必读》

C.《景岳全书》D.《医学源流论》

14.下列句子中“当”义为“在”的是()

A.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

B.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

C.兹集也,藏之深山石室无当

D.今子当始弱之时,有荼毒之祸

15.下列句子中“以”为顺接连词的是()

A.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

B.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

C.循其两股,以至于阴

D.其窃滑以夷,其肌廉以微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以下可作句中语气助词的是()

A.之B.于C.其

D.言E.云

2.下列汉字在结构上属于同一类的是()

A.马B.上C.末

D.亦E.寒

3.针对《尔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我国第一部训诂专书

B.它是我国第一部字典

C.它大约成书于南北朝

D.全书共分三卷,十九篇

E.它解释词语的方式是同义互训

4.下列句子中含有“疾病”义词语的是()

A.必欲去大病大瘵,非汗吐下莫由也矣

B.大约皆以伤寒之法疗六气之疴

C.挟技劫病,贪利恣睢

D.徒为美疒火之囊橐耳

E.病者亦但知膏肓难挽,而不悟药石杀人

5.下列各句中含偏义复词的是()

A.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B.医案人或不识,所系尚无轻重

C.补者,以谷肉果菜养口体者也

D.甚至薰莸不辨,妄肆品评

E.所传异同,咸悉载录

6.下列句子属判断句的是()

A.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

B.异日进和药,乃复初

C.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

D.俾工徒勿误,学者惟明

E.《内经四、词语解释题(每词语0.5分,共10分)

1.主相晋国,于今八年,晋国无乱,诸候无阙。

相:

阙:

2.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工:

含宥:

3.或以医来求见者,未尝不以葆精毓神开其心。

毓:

开:

4.惟耽嗜典籍,奋切编摩,纂述诸家,心殚厘订。

编摩:

厘订:

5.幸子敬饵之近,不至于是,故可止御也。

饵:

近:

6.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

尔:

向隅:

7.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惠风:

品类:

8.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至今。

从:

施:

9.每调气度脉,浪决人死生,亦时或有验。

度:

浪:

10.盖前人作法,后人因也。

作法:

因:

五、今译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2.再获书辞,辱征引地理证验多过数百言,以为土之所出乃良,无不可者,是将不然。

3.然必也小大方圆全其才,仁圣工巧全其用,能会精神于相与之际,烛幽隐于玄冥之间者,斯足谓之真医,而可以当性命之任矣。

4.今之处药,或有恶火者,必日之而后咀,然安知采藏之家不常烘煜哉?

又不能必。

5.此三主者,苟以至公为嗜好,以众庶为耳鼻,上宣下畅,无所凝滞,虽有奸邪,何恶之遂?

六、阅读理解题(阅读短文并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每词语1分,共10分)

1.《内经》曰:

荣者,水谷之精也。

和调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

源源而来,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于脾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灌溉一身。

目得之而能视,耳得之而能听,手得之而能摄,掌得之而能握,足得之而能步,脏得之而能液,腑得之而能气。

是以出入升降、濡润宣通者,由此使然也。

注之于脉,少则涩,充则实。

常以饮食日滋,故能阳生阴长,液汗变化而赤为血也。

生化旺,则诸经恃此而长养;

衰耗竭,则百脉由此而空虚。

可不谨养哉?

故曰:

血者,神气也,持之则存,失之则亡。

总统:

宣布:

液:

然:

赤:

2.古人用药,补正必兼泻邪,邪去则补自得力。

又况虚中挟邪,正当开其一面,戢我人民,攻彼贼寇,或纵或擒,有收有放,庶几贼退民安,而国本坚固;

更需酌其邪正之强弱,而用药多寡得宜,方为合法。

是以古法中,有补散并行者,参苏饮、益气汤是也;

有消补并行者,枳术丸、理中丸是也;

有攻补并行者,泻心汤、硝石丸是也;

有温补并行者,治中汤、参附汤是也;

有清补并行者,参连饮、人参白虎汤是也。

庶几:

酌:

方:

是以:

是:

七、标点题(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共25分)

1.仲景治血以治冲为要冲脉丽于阳明治阳明即治冲也阳明之气下行为顺今乃逆吐失其下行之令急调其胃使气顺吐止则血不致奔脱矣此时血之原委不暇究治惟以止血为第一要法血止之后其离经而未吐出者是为瘀血既与好血不相合反与好血不相能或壅而变热或变而为痨或结瘕或刺痛日久变证未可预料必亟为消除以免后为诸患故以消瘀为第二法邪之所凑其正必虚去血既多阴无有不虚者矣阴者阳之守阴虚则阳无所附久且阳随而亡故又补虚为收功之法四者乃通治血症之大纲

2.诸疸之症而治之有要者丹溪之言极为真切也特治之之时既概以湿热复能察各症之由加药以瘳之更为对症无误耳至于治疸之药不宜多用寒凉必君以渗泄佐以甘平斯湿可除热易解若太寒凉重伤脾土恐变为腹胀此防于未然者也若既成腹胀者治法必须疏导湿热于大小二便之中总之新起之症惟通用化疸渗湿二汤及久病则宜补益宜参术健脾汤色疸久加黄芪扁豆子疸病久而口淡咽干发热微寒或杂见虚证赤白浊又当参酌治之宜当归秦艽散久而虚必温补宜人参养荣汤或四君子汤下金匮肾气丸若素虚弱避渗泻而过滋补以致湿热增甚又不在久病调补之例》者,三坟之一

医古文

(一)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

02976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D2.D3.B4.B5.A

6.B7.C8.C9.D10.A

11.B12.B13.D14.D15.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漏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ABCDE2.BCD3.ADE4.ABD5.ABCE

6.ACE7.ABCE8.BCD9.AB10.ABCD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裳既及膝煜煜然红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4.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

5.古代的训诂专著古书里的传注

四、词语解释题(每词语0.5分,共10分。

1.相:

辅佐。

缺失。

2.工:

高明。

宽恕。

3.毓:

护养。

启发。

4.编摩:

整理研究。

整理订正。

5.饵:

服用。

时间不久。

6.尔:

这样。

对着墙角哭泣。

7.惠风:

和风。

物类。

8.从:

同“纵”,合纵。

延续。

9.度:

诊察。

随意地。

10.作法:

创制原则。

沿用。

五、今译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他治疗疾病,合配汤药不超过几味药物,心中了解药物的分量和配比,不需要再去称量,药物煎好便让病人服用,告诉病人服药的注意事项,离开时病人就痊愈。

2.第二次收到您的书信,承蒙您引用不同地方的证验超过好几百字,认为道地出产的东西就是好的,没有不可以的,这大概是不正确的。

3.所以一定要心小、胆大、行方、智圆,全面地拥有这些才能,望、闻、问、切,全面地发挥它们的功用,在遇上病人的时候能够贯注精神,以玄妙隐晦的病情之中发现深藏的病机,这样才足以称得上高明的医生,而能够承担起救治性命的责任。

4.如今开处的药物,有的是不能用火炮制的,一定要用太阳照晒然后切碎,但这又怎么知道采摘收藏的人们未曾烘烤它呢?

这又不能断定。

5.这三位君王,如果把最为贤能的臣子作为自己最信任的人物,把众多的百姓最好自己掌握民情的对象,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宣通流畅,没有阻隔,那么既使有奸邪,又能导致什么恶果呢?

六、阅读理解题(每词语1分,共10分。

1.总统:

汇总统管。

宣发布散。

化生津液。

变红。

2.庶几:

或许。

考虑。

才。

所以。

这种方法。

七、标点题(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共25分。

每个标点位置或符号错误扣0.25分,每小题分值扣完为止。

1.仲景治血,以治冲为要。

冲脉丽于阳明,治阳明即治冲也。

阳明之气,下行为顺,今乃逆吐,失其下行之令,急调其胃,使气顺吐止,则血不致奔脱矣。

此时血之原委不暇究治,惟以止血为第一要法。

血止之后,其离经而未吐出者,是为瘀血。

既与好血不相合,反与好血不相能,或壅而变热,或变而为痨,或结瘕,或刺痛,日久变证,未可预料,必亟为消除,以免后为诸患,故以消瘀为第二法。

邪之所凑,其正必虚,去血既多,阴无有不虚者矣。

阴者阳之守,阴虚则阳无所附,久且阳随而亡,故又补虚为收功之法。

四者乃通治血症之大纲。

2.诸疸之症,而治之有要者,丹溪之言极为真切也。

特治之之时,既概以湿热,复能察各症之由,加药以瘳之,更为对症无误耳。

至于治疸之药,不宜多用寒凉,必君以渗泄,佐以甘平,斯湿可除。

热易解,若太寒凉,重伤脾土,恐变为腹胀,此防于未然者也。

若既成腹胀者,治法必须疏导湿热于大小二便之中。

总之,新起之症,惟通用化疸、渗湿二汤;

及久病,则宜补益,宜参术健脾汤。

色疸久,加黄芪、扁豆子。

疸病久,而口淡咽干,发热微寒,或杂见虚证,赤白浊,又当参酌治之,宜当归秦艽散。

久而虚,必温补,宜人参养荣汤,或四君子汤下《金匮》肾气丸。

若素虚弱,避渗泻而过滋补,以致湿热增甚,又不在久病调补之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