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中考复习之物理117章基础知识背诵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20196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8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物理中考复习之物理117章基础知识背诵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版物理中考复习之物理117章基础知识背诵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版物理中考复习之物理117章基础知识背诵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教版物理中考复习之物理117章基础知识背诵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教版物理中考复习之物理117章基础知识背诵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物理中考复习之物理117章基础知识背诵Word下载.docx

《人教版物理中考复习之物理117章基础知识背诵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物理中考复习之物理117章基础知识背诵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物理中考复习之物理117章基础知识背诵Word下载.docx

(1)概念: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2)减小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

(3)误差和错误: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减小,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二、机械的描述

4.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的变化。

5.参照物

(1)定义:

研究物体运动和静止时,作为选作标准的物体。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即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不同。

三、速度及平均速度

6.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越大的运动的快。

(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越长的运动的快。

7.速度

(1)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

路程与时间之比。

(3)公式:

(4)单位及换算:

1m/s=3.6km/h

(5)类型

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改变的运动。

8.平均速度及测量

(1)平均速度:

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

(2)测量原理: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

v液>

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二、声音的特性

5.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6.音调:

声音的高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

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

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又记作赫兹(Hz)。

7.响度:

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振幅和人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8.音色:

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9.区分乐音三要素:

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

高声大叫──指响度;

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三、声的利用

10.可以利用声来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1.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1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

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

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

13.减弱噪声的方法: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第三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

(1)定义: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规定为0℃,沸水为100℃。

2.温度计:

(1)原理:

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使用方法:

①估:

估计被测物体温度。

②选:

根据估测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③看:

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④放:

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⑤读:

待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玻璃泡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液面相平。

⑥记:

正确记录测量的温度,不要漏掉单位。

3.体温计:

(1)用途:

测量人体温度

(2)特殊结构:

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间设计了细管(缩口)。

(3)体温计的量程:

35℃-42℃,分度值是0.1℃。

(4)使用:

可以(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要把水银甩到玻璃泡。

二.熔化和凝固

1.定义: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晶体:

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我们称为晶体,如海波、冰、各类金属等。

3.非晶体:

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地升高,这类固体我们称为非晶体,如松香、石蜡、玻璃等。

4.熔点和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凝固时的温度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定义: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汽化的两种形式:

蒸发和沸腾。

沸腾

蒸发

发生部位

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和同时发生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温度条件

达到沸点

任何温度

剧烈程度

剧烈

平缓

影响因素

液体上方气压

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速

温度变化

吸热,温度不变

降低

共同特点

都属于汽化现象;

发生时都要吸热

2.液化

(1)概念: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特点:

放出热量。

(3)方法:

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4)应用:

气体液化,使其体积变小,便于贮存和运输,例如煤气罐中的液化气。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2)特点:

吸收热量。

(3)应用:

生产中常用干冰升华获得低温来冷藏食物或实施人工降雨。

2.凝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3)常见现象:

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霜、雪、雾凇的形成等。

第四章《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条件:

光在 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线:

用来表示光的传播径迹的直线。

3.光速: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即c=3×

108。

4.现象:

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

二、光的反射

5.光的反射定律

(1)共面: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2)异侧: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等角:

反射角角等于入射角角。

6.可逆性: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的。

7.两种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它们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三、平面镜成像

8.平面镜成像特点

(1)虚实:

成的像为虚像。

(2)等大:

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3)等距:

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垂直:

像和物的连线与 镜面垂直。

(5)对称:

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9.平面镜的应用

(1)潜望镜:

由两块平面镜组成。

(2)塔式太阳能发电:

利用平面镜将太阳将太阳光会聚。

四、光的折射规律

10.光的折射规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3)角不等:

折射角随着入射角增大而增大。

(4)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5)可逆性: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11.光折射的应用:

折射使池水“变浅”,水中物体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的高一些。

五.光的色散

12.光的色散

(1)定义:

用三棱镜将太阳光(白光)分解为各种颜色的光的现象。

(2)白光:

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混合而成。

(3)应用:

彩虹是太阳光发生色散而形成的现象。

13.色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

14.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

定义:

红光之外之外的辐射。

特点:

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即热作用越强。

应用:

遥控、红外线夜视仪、诊断疾病。

(2)紫外线

在光谱的紫光以外看不见的光。

灭菌、杀死微生物、使荧光物质发光。

医用、钞票防伪标识。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凸透镜、凹透镜

1.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2.平行光线通过后能够会聚于一点的透镜可能是(C)

A.凸面镜B.凹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

3.仔细观察近视患者佩戴的眼镜,它实质上是凹透镜镜,对光有发散(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4.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用用符号F表示。

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符号f表示。

5.如图所示,O点为凸透镜的光心,F点为凸透镜的焦点,OF为焦距。

二:

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凸透镜_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像。

2.胶卷上涂着一层_对光敏感_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__,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3.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凸透镜__镜。

投影仪的构造中有一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物体经投影仪成—_倒立__、__放大__、__实__像,像和物体位于镜头的__异__侧(填同侧、异侧),

4.放大镜的镜头是一个___凸透镜___镜,像比物__大__(大、小),像与物在透镜的_同__侧(同、异),所成的像是__正立__的(倒立、正立)。

三: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2.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物距,用u表示。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像距,用v表示。

3.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不能(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

4.照相机照相时,物体离照相镜头比较远,成的是倒立、缩小、实像。

5.投影仪投影胶片时,物体离投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