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文言文训练30篇精编版带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20156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6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文言文训练30篇精编版带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文言文训练30篇精编版带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文言文训练30篇精编版带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文言文训练30篇精编版带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文言文训练30篇精编版带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文言文训练30篇精编版带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文言文训练30篇精编版带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文言文训练30篇精编版带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文言文训练30篇精编版带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

②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底。

”________

③宁信度,无自信也。

(2)下列对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宁信度,无自信也。

A.我宁可相信量好了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B.我宁可相信量好了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感觉。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A.办事情应该严谨谨慎,不能粗心马虎、丢三落四。

B.办事情应该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不能不顾客观规律,搞教条主义。

2.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滥竿充数①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竽,宣王说③之,廪食④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①选自《韩非子》。

滥:

虚妄不实。

竽:

古代一种竹制簧管乐器。

滥竽,常用来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

②南郭:

复姓。

处士:

指没做过官的读书人。

③说(yuè

同“悦”,高兴。

④廪(lǐn)食:

这里是供给粮食的意思。

(1)联系上下文,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Ⅰ齐宣王使人吹竽________ 

①用;

②派;

③让

Ⅱ请为王吹竽________ 

①请求;

②敬辞;

③邀约

Ⅲ好一一听之________ 

①喜好;

②常常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________。

3.根据文言文,并完成练习。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________,问________。

一儿曰:

“________,而________。

一儿以________,而________。

“________,及日中________,此不为________?

“________,及其日中________,此不为________?

孔子不能________。

两小儿笑曰:

“________?

(1)根据原文填空。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________,问________。

一儿曰:

一儿以________,而________。

孔子不能________。

(2)两个小孩各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太阳离人的远近的?

(3)从两小儿的辩论中可以看出什么?

(4)“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

(5)你感觉下列哪幅图中的太阳大一些?

请动手量一量,看哪一幅大,并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感觉第一幅大一点,实际一样大。

因为这可能是眼睛受到了外界的影响,造成了视觉上的差异。

4.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②间画以为图。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

年甫冠③,性不喜华靡,闻喜宴④独不戴花,同列⑤语之曰:

“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注】①凛然:

稳重的样子。

②京、洛:

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

③甫冠:

指刚满20岁。

④闻喜宴:

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⑤同列:

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

(1)写出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退为家人讲________

②众皆弃去________

③光持石击瓮破之________

④同列语之曰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自是手不释卷,至不如饥渴寒暑。

(3)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

“嗟!

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

“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1)解释划线词的含义:

①以至于斯也 

斯:

②从而谢焉 

谢: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曩①有愚者,常于室外县履②为志③。

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

其妻收履。

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

“吾家徙乎?

”徘徊不进。

妻见之,曰:

“是汝家,何不入?

”愚者曰:

“无履,非吾室。

”妻曰:

“汝何以不识吾?

”愚者审视之,乃悟。

【注】①曩:

从前。

②履:

鞋。

③志:

标志。

(1)翻译下列划线词语。

①及午________

②至薄暮________

③是汝家________

④何不入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不见履,讶曰:

②愚者审视之,乃悟。

(3)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①好(hǎo 

o)龙,钩②以写③龙,凿④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⑤而下之⑥,窥头于牖⑦,施⑧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⑨失其魂魄,五色无主⑩。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sì

shì

)龙而非龙者也。

【注】①子高:

叶公的字。

②钩:

衣带上的钩。

③写:

摹画。

④凿:

古代饮酒的器具。

⑤闻:

听说。

⑥下之:

到叶公住所处。

⑦牖(yǒu):

窗户。

⑧施(yì

延伸。

⑨还(xuá

n)走:

转身就跑。

⑩五色无主:

脸色一会儿白,一会儿黄。

(1)给短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好________(hǎo 

o) 

似________(sì

(2)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①天上的真龙知道________,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

②叶公并不是真的________,他喜欢的只不过是________罢了。

(3)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叶公见到真龙后的样子的语句,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翻译出来。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古代的寓言故事有很多,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请你结合着译文,读一读下面这个故事吧!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吕氏春秋》)

【附参考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

“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

)一石(dà

n)。

食(sì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

)也。

走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ì

a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

)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yé

)?

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才美不外见________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从文中第一段看,千里马如果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4)这篇文章的表现手法是________。

千里马遇不到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________的社会现实。

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入木三分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

七岁善书。

十二见前代《笔说》②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父曰:

“尔何来窃吾所秘?

”羲之笑而不答。

母曰:

“尔看用笔法?

”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

语羲之曰:

“待尔成人,吾授也。

”羲之拜请:

“今日用之。

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③也。

”父喜,遂与之。

不盈期(jī)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④见,语太常王策曰:

“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流涕曰:

“此子必蔽吾名!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⑤,工人削之,入木三分。

【注】①旷:

王旷,王羲之的父亲。

②《笔说》:

论书法的书。

③幼令:

幼年时美好的才华。

④卫夫人:

东晋书法家。

王羲之少时,曾经跟她学习书法。

⑤祝版:

祭神的木板。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七岁善书________

②恐不能秘之________

③语太常王策曰________

(2)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划线的“之”指代的对象。

①窃而读之________

②今日用之________

③工人削之________

(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共一处)

十二见前代《笔说》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4)文中王羲之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5)“入木三分”已成为一个成语,请你说出它现在的含义。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①契②其舟,曰:

”舟止,从其所契者③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④?

【注】①遽(jù

急忙、立刻。

②契(qì

用刀子雕刻。

③契者:

雕刻的地方,④惑:

迷惑、糊涂。

④“不……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方式。

(1)试将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2)这是我们熟悉的一个寓言故事,可概括成一个成语:

(3)你还积累过许多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请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东床姣婿

郗太傅①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②书求女婿。

丞相语郗信③:

“君往东厢,任意选之。

”门生归,白郗曰:

“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④,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郗公云:

“正此好!

”访之,乃是逸少⑤,因嫁女与焉。

——《世说新语》

【注释】①郗(xī)太傅:

郗鉴,以儒雅著称,官至太尉。

②王丞相:

王导,东晋琅琊临沂人。

曾任三朝丞相,在东晋政权中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③信:

使者,即上文中的门生。

④矜持:

庄重,拘谨不自然。

⑤逸少:

王羲之,字逸少,是王导的侄儿。

(1)用两条“/”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

(2)下列各句中,下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丞相语郗信:

告诉

B.白郗曰:

姓氏

C.咸自矜持:

D.因嫁女与焉:

于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

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4)从选文内容可以看出王羲之是一个怎样的人?

12.阅读理解。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

“何为中止?

”对曰:

“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曰:

“此织断,能复续乎?

”(以此戒之)。

自是之后,孟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