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19878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6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小学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一)新课导入:

操作活动导入

师:

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摆纸片的活动。

(课前一分钟)

(出示:

在黑板上贴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

用这样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不重叠、不间隔横着(手势辅助)横着排下去,可以表示怎样的长度?

还能说吗?

提问: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

这些长度与3厘米有什么关系呢?

(预设学生的回答是:

这些数都是长3厘米的倍数,3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所以能不断排下去)

设问:

那竖着排呢?

你又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

通过操作活动,复习倍数,让学生直观的感知,为这节课做铺垫。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在刚刚结束的寒假中,小明积极参加了社区的公益活动,为了增加春节期间的节日氛围,(出示媒体课件展示)社区要用如图所示的这种规格的剪纸作品布置成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展板,来装饰社区。

根据情境图,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用多少个“春”字作品可以摆成正方形展板?

这些展板的边长分别是多少分米?

最短是多少分米?

最长是多少分米?

你能不能帮小明解决这些问题?

2、操作感知。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代替“春”字,组内合作,摆摆看,解决问题。

(2)学生操作,老师巡视,适时指导,对于找到一种摆法的学生,应立即提示他们思考是否还有其他不同的摆法。

挑选学生作品留待展示。

(3)情况反馈:

指名学生到实物展台上摆给全体同学看。

学生拼出的结果预设:

①用6个小长方形,摆出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

教师适时提问:

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摆成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个?

一共需要几个?

怎样用算式表示?

(6÷

3=2(个),6÷

2=3(个),2×

3=6(个))

②用24个小长方形,摆出边长是12厘米的正方形。

再提问:

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摆成边长12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个?

(12÷

3=4(个),12÷

2=6(个),4×

6=24(个))

(4)总结规律。

根据刚才摆正方形的过程,我们想一想,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12厘米的正方形,还能不能铺出其它边长的正方形?

教师提出要求:

先自己思考,

把你的想法和在组内交流一下,比一比谁想到的多?

全班交流:

(能正好摆成边长12厘米、18厘米、24厘米……的正方形)

师课件演示:

摆一个边长是18厘米的正方形。

为什么正好摆成边长6厘米、12厘米、18厘米、24厘米……的正方形?

你发现摆成的正方形的边长与小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指名回答。

(边长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是这样的(课件出示)

还有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请同学们看课件。

(课件出示下图)

2的倍数3的倍数

 

学生边说边出示填充。

2、4、8、106、123、9、

14、16、18……15、21

…………

2和3公有的倍数

像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

(板书:

公倍数)这里的省略号又意味着什么?

因为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同样用省略号来表示。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

(预设:

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既是一个数的倍数,又是另一个数的倍数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则:

不错,公倍数是对于至少两个数而言的。

师小结:

2和3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其中最小的的是6,它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

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

在刚才的实际问题中,正方形展板的边长可以是6分米、12分米、18分米……最短边长是6分米,没有最长边。

新课的教学始终围绕着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认识了公倍数与最大公倍数的意义。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大家学得怎么样呢?

快来检测一下吧。

(学生完成达标检测,师巡视辅导,学生完成后,师课件演示订正答案)

(三)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

1.用△圈出4的倍数,用○圈出6的倍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表中4和6的公倍数有。

4和6的最小公倍数有。

(四)学习反思,盘点收获

师生共同小结以下的内容。

1、同学们,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教师提示:

可以从知识的收获,学习习惯和个人反思等几方面谈。

2、对本节课小组的表现评价一下吧!

(五)布置作业

课本:

第43页第3题

板书设计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

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最小公倍数”这一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看似无多大联系,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活动素材,将学生置身于生活实际中,并在实际中操作,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通过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输快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学习。

独立思考可以使每个人深入的探究、冷静的分析;

小组合作,可以更全面的思考,解题思路得以发散。

效果分析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因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数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

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充分关注和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找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才能较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从而挖掘学生身上的课程资源,并紧紧抓住学生的生成资源,以开放的态度对待教学,这是本课顺利开展的基础。

2、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教师给学生较大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探索,小组合作探究,全班展示交流。

3、建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领学生主动构建概念。

本节课的教学,我结合教材的编写意图,从解决“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能铺边长是几厘米的正方形?

”这个实际问题入手,引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和探索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生从引发思考到实际验证,一步步地建立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而更重要的是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

接下来的练习,不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对概念的理解,更进一步让学生认识“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使学生不再在枯燥的“纯数学”中学数学,学生自然乐于探究、乐于发现、乐于创造。

教材分析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是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41-42页的内容,这一课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最更为丰富,课标婴求教材选择只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

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节课是以概念为本的教学,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建立概念;

用自己想到的方法尝试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信数,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课后反思

本节课基本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准确的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意义,也能够在学习方法上进行恰当的指导。

在钻研教材、把握目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材料组织教学,让学生深入浅出的进行学习课本的知识,教学过程也充分注意到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知识,体现了“以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有以下体会:

  

2、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3、建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领学生主动构建概念。

本节课的教学,我结合教材的编写意图,从解决“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提供学具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摆一摆这样的效果会很好,同时又能培养孩子动手实践的能力。

不足之处:

  1、过渡语的使用教师进行了精心设计,但还应注意教学环节的上下衔接,不能太生硬。

2、对于“新授内容”可以让学生说,教师板书,起到强化知识的作用。

3、从作业的情况来看,学生对于用集合圈表示的方法由于不细心导致错误很多,可以指导学生用筛选法填写,书写的要求要更规范一些。

课标分析

“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因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