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营养与保育》形考解答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19823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形考解答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形考解答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形考解答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形考解答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形考解答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形考解答文档格式.docx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形考解答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婴幼儿营养与保育》形考解答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形考解答文档格式.docx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婴幼儿期是指哪个年龄段(B)

A.0至3岁B.0至6岁

C.3至6岁D.0至7岁

2、营养和保育的关系中正确的是(C)

A.营养和保育是同一个概念B.营养是保育的第一阶段

C.营养和保育是不可分离的D.保育是营养的一部分

3、下列列出的生长发育中的生理功能指标正确的是(D)

A.身高、体重、头围B.身高、体重、脉搏

C.血压、脉搏、头围D.脉搏、血压、肺活量

4、乳牙出齐的时间为(D)。

A.1岁B.1~1.5岁

C.1.5~2岁D.2~25岁

5、在胎儿期和出生后发育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是(A)

A.神经系统B.淋巴系统

C.生殖系统D.运动系统

6、符合婴幼儿心率特点的是(A)

A.年龄越小,心率越快B.年龄越小,心率越慢

C.时常忽快、忽慢D.时常停止

7、婴幼儿认知发展包括(ABCD)方面。

A.感觉B.记忆

C.注意D.思维E.人格

8、儿童在(B)岁开始会逐渐产生羞愧、自豪、骄傲、内疚、同情等(更高级、复杂的社会性情感)。

A.8个月B.1岁半左右C.2岁D.2岁半

9.筛查性测验包括以下哪些(ABCDE)。

A.丹佛发育筛查试验(DDST)B.图片词汇试验(PPVT)

C.绘人试验(Drawing-a-personTest)D.50项智能筛查量表

E.0~6岁儿童智能发育筛查测验

三、简答题

(一)简述营养和保育的关系。

2.解答要点:

婴幼儿的发展离不开营养物质,离开了营养物质,基本的生存活动都难以维持,就更谈不上发展了。

从这个角度讲,营养保障了婴幼儿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物质。

在目的性上,营养和保育是一致的,它们都是为了促进婴幼儿的生存和发展,但是在促进婴幼儿成长的方式上,二者又各有侧重,营养侧重于对婴幼儿成长的物质基础的保障,而保育侧重于对婴幼儿成长环境的营造。

营养为保育提供了营造环境的前提和依据,而保育又为营养目的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1)营养是保育的物质基础

(2)保育是营养实现的保障

营养对婴幼儿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由于婴幼儿的发展是动态的,其对营养的需求也不是稳定的。

如果供给不当,营养的过剩和不足就可能发生,对婴幼儿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这就需要随时监控婴幼儿对营养的需求并适时地给予满足。

营养过程不仅是一个满足生理上生长发育的物质需要的过程,也是一个满足心理成长需要的过程,营养的不平衡将会影响心理发育的健康水平。

反过来,心理发育的不良同样也会影响进食的效果,造成营养的不良。

因此,良好的营养需要生理和心理的协调,促使二者协调的关键是环境,而营造婴幼儿发展的良好环境的过程就是保育的过程。

(二)简述保育员应该具有的素质。

答:

(1)系统的专业知识;

(2)熟练的专业技能;

(3)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简述婴幼儿骨骼的特点。

(1)骨膜比较厚

(2)全是红骨髓

(3)有机物多、无机盐少,骨化未完成

(四)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1)等级评价法;

(2)指数评价法;

(3)生长发育监测图法(直观评价);

(4)粗略的评价方法;

(5)综合评价法。

(五)简述婴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一般特点。

(1)婴幼儿的感知觉是在活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独立行走和摆弄、操作、使用各种物体的动作,对于扩大视野、进一步发展各种感知觉都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2)从近距离感觉逐渐转向远距离感觉。

儿童出生后,首先发展的是以肤觉、味觉为中心的近距离感觉,随后逐渐发展以视觉、听觉为中心的远距离感觉。

(3)从不分化到逐渐发生分化。

婴幼儿常出现联觉现象,这是各种感觉未能分化的表现,随着儿童抑制功能的发展,逐渐达到各种感觉的分化。

(4)各种感觉从单独起作用到相互结合。

(六)简述幼儿期社会行为发展的特点。

(1)自我意识的发展;

(2)人际关系的建立;

(3)性别行为的发展;

(4)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5)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四、论述题

(一)为什么说婴幼儿阶段是人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

婴幼儿是人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其无助和虚弱性使教育者在给予刺激时应该特别注重刺激的强度和时机,因此“教”被换成了“保”字,保有保护的意思,也就是说,给予刺激的首要目的是保护婴幼儿原始本性的存在,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发展的可能。

因此,对于婴幼儿的成长促进而言,保育更为合适。

(二)婴幼儿营养与保育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主要任务是使学员掌握婴幼儿营养与保育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了解婴幼儿各阶段身心发育的基本知识和营养素的基本构成;

熟悉并掌握婴幼儿各阶段的营养需求、喂养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等;

学会各阶段儿童的膳食配制;

认识和掌握与喂养不当相关的疾病以及相应的食疗方法和预防方法,以便合理安排婴幼儿的膳食与喂养,为进一步学习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及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同时培养和提高学员的婴幼儿营养与保育意识和能力,使学员能分析和运用婴幼儿营养与保育知识,根据实际情况把这些知识运用于学前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并使学员在对婴幼儿营养与保育基础知识了解的前提下,明确其实践应用方法。

(三)为什么要进行婴幼儿营养与保育。

(1)婴幼儿营养与保育是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

为婴幼儿建立特殊环境的重要性

在自然界中,对于动植物的幼体而言,在生命之初都是非常脆弱的,虽然有些物种的生长很快,但总的来讲,其适应环境的能力还很差。

由于婴幼儿自身的虚弱性,其独立地面对自然和社会环境还有很大困难。

设置一个特殊的环境,使婴幼儿避免直接面对外部环境,而在这个为其设置的特殊环境中获得最初成长所需要的安全、营养和护理,加速其生长和发育,不仅是提高婴幼儿生存机会的需要,同时对婴幼儿的心理发育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营养与保育对婴幼儿个体的成长非常重要

在失去了营养与保育的情况下,婴幼儿因其自身的虚弱性和本能的缺乏,其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很低。

因此营养和保育对婴幼儿个体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2)婴幼儿营养与保育是促进家庭和谐的需要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有助于提前发现一些疾病,减少因婴幼儿疾病所带来的困挠。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有助于降低婴幼儿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减少家庭悲剧。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有助于促进亲子关系,和谐家庭关系。

(3)婴幼儿营养与保育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需要

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

婴幼儿期成长发展的质量,将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高度。

由此,婴幼儿营养与保育对国家人才的大量培养、人才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营养与保育有助于增强未来人才的物质基础。

营养与保育有助于形成未来人才良好的人格基础

(4)婴幼儿营养与保育是人类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有利于形成人类社会的多样性。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能够为婴幼儿实现很好的发展,使每一个婴幼儿都不至于因各种原因造成大的伤害和死亡,从而也就尽可能多地保存了人类的个体差异性,有利于人类今后的发展。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有利于积累人类的智力资源。

婴幼儿时期的营养与保育是人类智力开发的基础,加强婴幼儿营养与保育有助于提高全人类素质,变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保证人类社会长远发展。

(四)试观察婴幼儿的语言发展,并结合实际谈谈婴幼儿语言发展的保育。

(1)创设有利于婴幼儿表达的语言环境

首先,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提供了基础,体现了家长对孩子人格的尊重,这样才能促使孩子有话愿说。

其次,要让孩子多看、多听、多说、多练,有计划地带领孩子直接观察、直接接触外界物体。

最后,教师或成人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引导幼儿说普通话。

(2)为婴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经验

通过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内容,如听、看、触、摸、尝、闻等等,积累对周围环境的感性经验。

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幼儿才会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3)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表达机会

一日生活中,幼儿随时有表达意愿和感受的要求,家长应关注幼儿的想法,满足其需要,抓住生活中各种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幼儿有话愿说。

家长还可以利用图书、故事、儿歌等形式为幼儿提供表达与交流的机会,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4)经常与家长和同伴对话交流

婴幼儿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和大人不断地进行对话,通过这种对话不断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家长的语言可为幼儿语言的学习起到示范作用,让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和学习,积累交流与表达的经验,理解语言的意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家长要为幼儿创设敢说、愿说、会说的语言环境和交流与表达的机会。

教师或家长通过反复说某个词汇,帮助婴儿掌握新词汇,扩大词汇量。

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可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5)逐步提高幼儿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构思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家长要以身作则,说话做事情要有条理性,为孩子做出榜样,慢慢培养幼儿完整的表述自己的想法。

3.注意:

适当进行说明。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课程作业评讲

(2)

1、营养素:

是指食物中含有的能维持生命、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化学物质。

2、必需氨基酸:

指人(或其它脊椎动物)(赖氨酸,苏氨酸等)自己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

3、微量营养素:

需要量相对较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既是微量营养素。

4、混合喂养:

母乳不足需添喂牛、羊乳或其他代乳品时称为混合喂养。

5、营养配餐:

就是按人们身体的需要,根据食物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设计一天.一周或一个月的食谱,使人体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几大营养素比例合理,即达到平衡膳食。

6、膳食制度:

将一天的食物总量按一定数量、质量、次数和时间分配到每一餐次的一种制度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维生素C缺乏时可导致(B)

A.脚气病B.坏血病

C.佝偻病D.夜盲症

2、构成甲状腺素的主要原料(C)

A.钙B.锌

C.碘D.铁

3、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可生成(D)

A.维生素AB.维生素B

C.维生素CD.维生素D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