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精品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9093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精品文档格式.docx

《最新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精品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精品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精品文档格式.docx

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分割世界,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然而资本主义世界在经过了短暂的“相对稳定”后,被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所打破,帝国主义国家间的政治经济不平衡再一次加剧,而资本主义世界的种种矛盾最终以最激烈的大战形式表现出来,可以说,二战从根本上讲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必然结果。

同时第6课内容对二战进程的发展具有延续性。

随着二战的全面爆发、扩大和进一步扩大,英法美等国对法西斯侵略的态度也由纵容,中立逐渐走向反击和联合,最终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随着战争进程的深入,欧、亚、非战场都出现了转折,大战呈现出新的态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同时第7课所叙内容又开启了二战后世界的新局势。

启后,是指二战后发生的一系列史实,诸如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等等,无一不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因果关系。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定

第六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慕尼黑阴谋、战争的爆发和扩大等子目的学习,了解二战爆发的原因、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和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扩大的过程,掌握慕尼黑会议,认清“绥靖政策”的实质及恶劣影响。

通过识读《1939—1942年德意在欧洲的扩张》示意图、《日本偷袭珍珠港示意图》,增强读图、识图能力;

通过对二战爆发原因的分析,增强知识的迁移能力、归纳和说理分析能力;

通过对教材有关材料的学习和分析,增强处理材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历史图片,直观形象地感知二战的进程;

学习从史书、网络、影视等各种途径收集史料的方法,收集有关二战的历史小故事;

通过对二战爆发原因的讨论,注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二战爆发原因的分析,认识绥靖政策的危害;

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永恒主题有认同感;

通过对英国、苏联等国反法西斯战争有关历史知识的学习,要认识到不屈不挠、英勇战斗的精神是战胜敌人的重要武器。

【教学重点难点】

课程标准要求:

以慕尼黑协定会议为例,认清绥靖政策的实质及恶劣影响;

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难点之一是对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危害的理解;

之二是如何综合分析苏德战争“苏军遏制德国进军的原因”,英美对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政策转变的原因。

第三部分——教学设计思路

【教法建议】

1.讲解法:

如讲清绥靖政策的概念时适用于此法。

2.以问题为中心,

分析讨论法:

通过“激疑、“设疑”、引导并组织学生开放式讨论,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和敢于创新为目的,以学科综合来体现教学民主思想和素质教育的原则。

3.情境创设法:

用相关教学内容的音乐,历史画面,地图等营造逼真的历史氛围,由形象思维迁移到抽象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史实,进行情感教育。

4.比较法:

将两次世界大战进行比较教学,加深学生对相似知识内容的区分和把握,并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学法建议】

1.直观感知法。

利用教学课件再现历史事实,让学生产生兴趣,加强识记。

2.探究式学习方法。

创设宽松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善于质疑,敢于创新。

3.学科综合法,利用政史学科相联系的知识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看问题。

使学生认识:

和平与发展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

第四部分——教学流程

教学程序分五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

二、学习新知;

三、知识梳理;

四、反馈练习;

五、课题延伸,开放型讨论。

【情境导入】

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战争场面视频,创设战争情景,先声夺人。

以此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初步形成对二战的表象认识,产生对新知的兴趣和求知欲。

【学习新知】

一、“慕尼黑阴谋”

既是教材的重点又是难点。

第一,本着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指导学生阅读此目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知识内容。

本目主要介绍三个问题。

慕尼黑阴谋的背景、慕尼黑阴谋的内容、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第二,引导学生结合第三课所学内容——一战后战胜国对世界作出的安排,体会凡尔赛体系是产生二战的温床。

正是它的骇人听闻的掠夺性,使战后极端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在德国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成为法西斯的独裁统治及对外侵略扩张的重要原因。

英国首相邱吉尔曾尖锐地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所作的蠢事”,让学生通过已学的第五课内容理解此话的真正含义。

除此之外,法西斯气焰嚣张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英法等国的妥协退让,以了解慕尼黑阴谋的背景。

第三,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情况、内容、插图后,布置讨论题:

1、英法为何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

2、如何理解绥靖政策的实质及其危害?

理由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小结。

以牺牲别国利益企图求得自保的绥靖政策实质是纵容法西斯侵略的政策,它虽然换取了资本主义世界的一时“和平”,其结果是极大地损害了他国利益,到头来也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已故英国历史学家约翰·

惠勒-贝内特曾说,慕尼黑协定是西方国家的奇耻大辱,德国的征服政策,英国的绥靖政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他们将在一个交叉点,即“慕尼黑”结合起来,并成为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上述对绥靖政策危害的分析,有助于理解二战爆发的原因。

第四,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对绥靖政策恶劣影响的理解,教师可补充两则史料,制成课件展示给学生。

材料一:

“我们这一代的和平已经得到保证”

——张伯伦

材料二:

“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肯定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

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到同样的命运。

——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长

结合材料内容讨论:

1、对张伯伦的这句话,你是如何认识的?

2、绥靖政策能带来和平吗?

材料2所述情况是否应验?

为学习下一目内容作衔接。

第五,引导学生联系前面所学知识,综合归纳二战爆发的原因,并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一战和二战的原因归类对比。

可建议学生以设计表格的方式来呈现这些内容。

两次世界大战原因比较

原因

战争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具体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终让学生形成这样的认识:

两次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一样的,他们都根源于帝国主义国家固有的矛盾,都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起作用;

直接原因、推动或加速大战爆发的因素又有不同。

一战是两大军事集团的扩军备战的结果;

二战是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法西斯专政的侵略扩张的后果,法西斯势力是战争的制造者。

突发事件---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

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加速二战的爆发。

通过比较增强学生的知识迁移、归纳和说理分析的能力。

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本目的主要线索是德国突袭波兰——大战爆发;

德国突袭苏联,二战扩大;

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进一步扩大。

1.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首先,指导学生通过识读《1939—1942年德意在欧洲的扩张》地图,找出波兰的位置,对历史形成空间认识。

其次,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探究:

德国问什么要闪击波兰?

待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适当做一补充,让学生认识波兰是反德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又是英法的盟国,德国可从闪击波兰中试探英法的态度;

对英法战争中,又可避免来自英法与波兰的腹背夹击;

更重要的是可以把波兰作为进攻苏联的前哨基地。

可以讲德国进攻波兰,试图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战果,进一步体会绥靖政策的内涵。

再次,可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德国进攻波兰的态势,并充分利用与本内容有关的插图,讲清德国突袭波兰的“闪电战”方式。

同时向学生说明,二战中“闪电战”是法西斯惯用的战术,让学生积累二战中法西斯国家采取“闪电战”方式的战役还有哪些?

通过列举加深对“闪电战”的认识,同时为理解二战的转折作铺垫。

提醒学生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它标志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彻底破产。

特别强调“全面”二字,同时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逐步打起来的,在此之前,战火已在亚、非、欧地区燃烧。

第四,对于德国进攻西欧,引导学生阅读1940年丘吉尔发表的言论:

“我们将战斗进行到底,我们决不投降”,思考丘吉尔与前任首相张伯伦的外交政策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从中体会到英国领导人的更换,表明英国已从绥靖政策的迷梦中苏醒,走上了与法国不同的道路。

还可告诉学生,当今人们用中指和食指打着“V”字(胜利之意)的手势,就是丘吉尔首创的。

2.大战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

过渡:

不列颠空战中遭到失败的希特勒被迫把征服英国的计划无限期的延期,进而掉头进攻苏联。

苏德战争扩大,二战扩大。

提出问题:

德国进攻苏联的原因是什么?

启发学生结合上一目内容思考。

教师小结,灭亡苏联是法西斯德国的基本方针,也是希特勒妄图称霸欧洲和世界的决定性步骤之一;

同时英国人民的坚决抵抗,打乱了德国的侵略计划,苏军战备的增强更是德国感受到了威胁。

强调德国进攻苏联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其次,将“斯大林的红场阅兵的图片及演说的史料制成课件,、让学生体会苏军抵御外侮的精神,从而唤起自己的民族意识,认识莫斯科战役是德国在大战中遭到的第一次沉重打击,它标志着闪电战的破产,促成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再次,引导学生分析苏联能有效的遏制德国进攻的原因是什么?

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认识问题:

如苏联卫国战争的正义性;

社会主义国家的高效组织能力;

人民的坚强决心等等,充分认识莫斯科保卫战在军事上和精神上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3.大战的进一步扩大—日本偷袭珍珠港

1939年9月德军闪击波兰到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是二战的爆发和扩大阶段。

这一时期最嚣张的是德国法西斯,它在欧洲的扩张,大大刺激了日本的野心,在接下来的1942年日本也迫不及待地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第一,引导学生结合“华盛顿体系”的有关内容,并通过阅读日本偷袭珍珠港示意图,了解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目的,设计问题:

“华盛顿体系”反映了哪两国间的矛盾?

使学生认识美日矛盾的加剧是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原因。

第二,通过情境法教学,再现日本偷袭纪实片断,使学生了解事件的经过,加深对战争的情感体验,体会到它使美军遭到重创。

观看录像后强调:

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使交战国数量增加,战场增多,战区扩大,法西斯和反法西斯交战状态也更加复杂,至此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第三,对战役的影响,要体现开放式教学,教师可提供两则材料。

材料一我们(指美国)就好像是预备队,先坐在一旁的长凳上瞧人家的。

俄国和中国形成先上场的第一队,在某种程度上,英国也可以说是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