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性别的教育公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188777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基于性别的教育公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基于性别的教育公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基于性别的教育公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基于性别的教育公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基于性别的教育公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浅析基于性别的教育公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基于性别的教育公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基于性别的教育公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性别差异在学校教育中几乎被忽视,它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甚至被置于教育学理论视野之外,这违反了教育公平的理念。

我先利用一些统计数据与文献资料分析了教育中性别差异的表现、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设想。

关键词:

教育公平 性别差异 学校教育

所谓性别差异,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界定,异有广义、狭义之分。

在教育社会学看来,这种差异是指男女两性间的一切非生物方面的差异,主要包括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如态度、才能、行为、兴趣、职业爱好等差异。

正是这些差异把“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区别开来,同时也将两者从受教育对象的角度区分开来,即“男生”和“女生”。

一、教育中的性别差异

首先,性别差异表现在男女两性智力发展上:

语言能力、知觉速度、艺术鉴赏等方面女性略占优势;

空间能力、数理逻辑能力等方面男性稍胜一筹。

即使在同一方面男女两性也各有侧重,如在记忆方面,女生的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都略优于男生,而男生在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方面明显强于女生。

在思维方面,女生偏重于形象思维,男生偏向于逻辑思维。

可见,男女智力发展各具特色与优势,不能说谁优谁劣。

性别差异在非智力因素上也各有不同。

如在情感方面,男生一般易受环境影响,情感外露、粗犷,波动大,好冲动,控制力不强。

女生一般情感稳定,内隐不外露,细腻、敏感,理智性强,同情感强。

除此之外男女生在意志力、性格、兴趣、自我意识等等非智力因素上都存在较大差异。

二、教育公平中关于性别差异的问题

考察我国教育的现状,可以看出,没有重视性别差异带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它既忽视了受教育者的性别差异对教育目标达成的影响,又忽视了教育者的性别差异对教育实施过程的影响。

较为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1.不区分男女生身心特征,在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一刀切”

由于建国初期片面地宣传和理解“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的口号,在实现男女社会权利平等的同时,在教育领域里出现了忽视男女之间在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客观差异的现象,男女平等逐渐成了男女无区分的同等,我国正统的教育学教材竟然基本不论及教育的性别差异问题。

在教育实践方面,除少数课程如体育课及其测试标准,基于生理原因有所区分以外,一般的学校教育,在培养标准、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各方面,采取的都是不分性别的“一刀切”模式,被称之为“无性别教育”。

2.男生群体的利益没有获得应有的关注

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994年-2007年)的原始数据整理发现:

2005年男女入学率性别差为0.02%,男女生受教育机会基本实现均等。

但是2006年这个概率为-0.04%,2007年为-0.06%,虽然差别不大但男生入学率在稳步下降。

在关注女生的同时,应该适当地将关注的目光转向男生群体。

3.初等教育环境过分偏向“女性化”

目前我国小学教师中女教师所占的比例极大,由于女性特有的性别特征、行为方式和角色期望,客观上已造成了我国小学教育的女性化环境,这种环境影响到我国初等教育的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各个方面。

过度女性化的教育环境不利于孩子们健全人格的形成,不利于孩子们对将来所要承担的社会角色的学习。

对于男孩子而言,这种环境会使他们接受有偏差的行为方式信息和性别角色引导,不利于他们的阳刚之气的锻造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有人感叹现在“伪娘”横行与现在幼儿小学的教育环境不无联系。

并且这样的环境也不利于女生的成长,缺少男性角色的引导会让女生心理素质弱化,缺乏坚强的意志。

三、解决问题的设想

忽视性别差异的教育模式不符合因材施教、教育公平的教育理念,忽略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做出改变。

1.重视性别差异理论的研究。

我国在性别差异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性别差异方面的研究投入,尤其是对非智力因素的性别差异研究,对性别差异和教育相联系的研究。

2.改变教师队伍的性别结构。

将优秀男性人才引入幼儿园、小学,增加女性优秀人才到大学任教等,以利于学生的性别角色认同学习和性别角色互补学习;

3.根据性别差异设置教学内容。

这点受制于现有的教育体制,迫于升学的问题,暂时能做的有限。

例如将一些不适用与时代的课程取消,转而针对女生开设一些家政类课程,针对男生开展一些男性参与较多的课程。

4.加强对青少年的性别社会角色的培养和教育。

青少年学生只有正确领会了社会角色的行为期待,并学习社会角色的承担,当他们独立走上社会时,才能成为社会合格的成员,并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培养青少年学生领会和承担社会性别角色,理应成为学校教育中一项规范的系统化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卫倩平.基于性别差异的教育公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1):

9-11.

[2]吴亦明.浅论性别差异与学校教育[J].育人经纬,2001,(9):

14-15.

[3]郑新蓉.性别与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5).

[4]靳世荣.性别差异与教育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8).

[5]施铁如.中学生性别差异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5,

(2):

57-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