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芝罘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8846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烟台市芝罘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烟台市芝罘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烟台市芝罘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烟台市芝罘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烟台市芝罘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烟台市芝罘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烟台市芝罘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烟台市芝罘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烟台市芝罘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二)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十五”期间,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3.2:

48.2:

48.6调整为2005年的1.8:

39.3:

58.9。

批发零售、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发展总量不断膨胀,一批规模大、示范带动力强、效益好的商贸流通骨干企业相继建成运营。

2005年,全区共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29家,农贸市场23个,各类专业批发市场19个。

餐饮、交通运输仓储业稳步发展,旅游、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增长态势旺盛,以家政服务、养老、婚介、职介、维修为代表的社区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

以只楚汽车零部件工业园为载体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以只楚药业、大信药业为代表的医药食品业和以南尧外企基地为载体的电子通讯业等行业,已成为工业主要支撑点。

200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达到63亿元和4.98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了46.5亿元和4.18亿元,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9.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6.6%。

农业结构得以调整优化,海珍品养殖、花卉苗木、畜牧等特色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三)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3.6亿元,年均增长47.8%,比“九五”时期增加了196.2亿元。

把APEC中国烟台(芝罘)科技工业园和烟台卧龙经济园区作为全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平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五年累计投入资金4亿元,加强了基础设施等建设,引进项目396个,其中外资项目90个。

APEC中国烟台(芝罘)科技工业园汽车零部件和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集群优势逐步形成,烟台卧龙经济园区以商贸物流为主的产业框架已初步形成。

“十五”期间,列入区级调度的500万元以上项目达到531个,累计完成投入195亿元;

列入市级调度的1000万元以上项目达到366个,累计完成投入157.7亿元。

(四)对外经贸增长迅速,经济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

通过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适时调整招商引资策略和方式,加强专业招商机构和招商队伍建设,利用外资实现新的突破。

“十五”期间,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72户,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9亿美元,是“九五”时期的6.48倍。

对外贸易实现稳步增长,2005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6亿美元,其中外贸出口4.1亿美元,出口额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5家。

(五)各项改革不断深化,重点领域的体制创新取得新进展。

“十五”期间,全区共有668户企业进行了改制,企业改制面达到99%。

城郊居民区综合配套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12个居民区完成了集体资产的股份制改造。

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五”末,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84.8%。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了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位一体”的社会保险制度,实现了职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的基本保障目标。

市区财政体制、区街财政体制进一步理顺,机关事业单位医疗保险制度、行政审批制度、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等项改革稳步推进,教育、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六)城区面貌发生较大变化,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

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旧城旧村改造步伐加快,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配合市里基本完成6个街道的老城区综合环境整治,特别是重点区片改造开发取得成功经验,城郊居民区开发改造力度加大。

“十五”期间,全区城郊居民区控制性规划覆盖率达到100%,五年累计旧城旧村改造开发面积338万平方米。

2005年,市政府下放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权,我区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和行政执法大队,城市管理职能进一步强化。

通过积极争取政策和用地指标,有效地解决了土地、规划等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

“镇改办”、“村改居”工作圆满结束,原有的201个居委会重新划定为75个社区,对67个行政村全部实行“村改居”。

全区已有55个社区基本达到了“三个一百”目标,27个社区被评为“星级”示范社区。

我区荣获全市“争创2005联合国人居奖”先进单位。

(七)“科教兴区”战略顺利实施,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科技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科技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十五”期间,全区累计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3项,有8项成果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30家,形成了以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新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框架,我区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区”、“全国首批科普示范城区”。

人才引进和培养培训工作取得明显效果,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完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事分类管理制度逐步得以落实,2005年,全区人才队伍总量达到2.1万人。

(八)社会事业统筹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中小学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投入逐渐加大,教育基础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十五”期间,在巩固适龄少年儿童小学和初中入学率100%的同时,普及了高中段教育。

加强了公共卫生等应急体系建设,取得了抗击非典、禽流感疫情及其他重大自然灾害的阶段性胜利,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城市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

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在第20届省运会上夺得71枚金牌,居全市各县市区榜首。

污染源防治成效明显,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71%。

生态城区建设任务全面落实,森林覆盖率达到4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

循环经济取得新进展,有6个单位通过ISO14000认证。

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建立了城区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新机制,我区被评为“山东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

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依法行政工作得到加强,成立了行政审批中心,政务工作更加公开透明。

“诚信芝罘”建设取得新成绩,连续六届荣获“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称号,2005年获得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突出贡献单位”称号。

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2005年,全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45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00元,年均分别增长10.8%和7.7%。

加强了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双拥”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回顾“十五”期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是:

始终坚持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推动加快发展的首要环节和根本措施,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抓经济工作;

始终坚持全面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把握发展趋势,创新发展思路,确立了“学锡山、赶环翠”的学赶目标,实施了调整结构、扩大开放、加大投入等一系列重要部署,促进了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始终坚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在加快服务业发展、培育高新技术工业、加快园区建设、引进大项目和培育大企业、城市建设和环境整治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始终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建设;

始终坚持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加强“平安芝罘”、“诚信芝罘”和“文明芝罘”建设,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力营造团结奋进的人文环境、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诚信互惠的投资环境、务实高效的服务环境;

始终坚持提高工作成效,促进工作落实,全面实施政府工作提速,建立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加大工作实绩考核力度,努力营造抓落实、求发展的浓厚氛围,确保了各项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

但也应看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

我区环境资源的压力增大,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锐减,发展空间受到限制,经济和社会成本上升;

经济总量偏小,传统产业改造滞后,主导产业规模扩张的速度不快,服务业发展层次不够高,成效不明显;

重点项目建设面临制约因素较多,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

企业的整体实力不强,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融资渠道有限,人才的支撑作用还比较薄弱;

对外开放整体水平不够高,主导产业利用外资效果不突出,投资额度大、带动能力强、外向度高的项目较少;

地方财力相对薄弱,财政增收压力较大,刚性支出不断增加;

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健全,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长效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对此,要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期间发展环境和条件分析

展望“十一五”,发展的主旋律由加快发展转变为赶超发展,新一轮宏观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区既面临实现赶超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又面临结构调整的战略转型期,还面临各种严峻挑战不断出现的战略竞争期。

(一)赶超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国内外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快。

从国际看,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日、韩和欧美向发展中国家产业转移速度加快;

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经济增长的重心正由东南沿海向北扩展;

从全市和我区看,优越的区位条件、完善的城市配套功能和扎实的产业基础等优势,将有利于我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形成与赶超发展相适应的新型产业体系。

大规模投资建设迎来回报期。

“十五”期间,我区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较高增长,一批基础设施和服务业、工业在建项目,将在“十一五”期间投产运营并产生效益。

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区仍能保持较高的投资水平,继续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同时,随着国家进一步扩大内需,消费增长机制的逐步形成,将为我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中心城区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现。

“东部突破烟台”、制造业基地建设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烟台市入选“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和“联合国人居奖”,连续四年夺得全国“长安杯”,同三高速公路、八角港、烟大铁路轮渡等重大项目的加快建设,烟台市的战略地位和综合竞争实力将进一步增强,为我区赶超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我区作为中心城区,处于全市北部沿海产业带和南部交通干线城市带“T”型轴线的紧密交接点上,拥有提高城区综合竞争力更直接、更有力的基础条件,有利于中心城区进一步发挥对区域经济的集聚、辐射、服务作用,将使我区具备从烟台地理位置上的“中心区”向发展战略上的“中心区”转变的良好机遇。

(二)结构调整的战略转型期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立足我区,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赶超发展,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特色和优势,全面释放服务业发展潜能。

随着“入世”后过渡期的结束,服务业的开放程度将越来越高,服务业将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领域。

国家、省、市相继出台的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将为我区服务业发展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从我区基础条件看,随着我区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发展空间受到制约,依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