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8711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

第三次是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

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

这种现象说明(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

C.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D.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

材料体现按照血缘分配权力的现象在封建王朝再现,故B项正确;

材料体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强化过程中也曾出现过地方权力膨胀的现象,故A项错误;

封建社会分封一定程度上弱化皇权,故C项错误;

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瓦解,故D项错误。

B

3.(2017·

济南模拟)中国商周时期便有男子休妻“七出”之说,后又增加“三不去”对随意休妻进行限制,即“妻子无娘家可归、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

这些规定(  )

A.保护了女性基本权益

B.维护了宗法伦理秩序

C.稳定了家庭婚姻关系

D.体现了男女平等观念

根据题目中“男子休妻”和“对随意休妻的限制”体现了对宗法伦理秩序的维护,故B项正确;

A、C、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4.(2017·

厦门模拟)春秋时期,秦穆公久闻百里奚贤名,以五张羊皮将他赎回,解除其奴隶身份,并拜为上大夫。

百里奚辅佐穆公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使秦异军突起。

由此可见当时秦国(  )

A.等级观念逐渐消亡B.贵族政治出现松动

C.践行儒家用人之道D.军功爵制遭到破坏

根据题目中“解除其奴隶身份,并拜为上大夫”体现的是贵族政治的松动,故B项正确;

A、C、D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5.(2017·

福建质检)秦始皇的父亲去世后,按周代谥法被追封为庄襄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以“子议父”“臣议君”不合理为由,废除了谥法。

秦始皇此举意在(  )

A.维护皇权尊严B.弘扬三纲五常

C.废除宗法制度D.取消分封制度

根据题目中“秦始皇以‘子议父’‘臣议君’不合理为由”得出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核心是皇权至上,而秦始皇此举之意正是维护皇权尊严,故A项正确;

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C、D两项与材料无关。

A

6.(2017·

商丘模拟)汉武帝即位后,改变了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

汉武帝此举(  )

A.加强了丞相对皇帝的依赖性

B.强化了相权对中央集权的控制

C.削弱了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

D.化解了相权与君主集权的冲突

汉武帝改变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意在削弱贵族政治,丞相由皇帝亲自擢选也能加强丞相对皇帝的依赖性,故A项正确;

B、C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7.(2017·

临沂模拟)汉宣帝曰:

“庶民所以安其田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

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

”唐太宗曰:

“为朕养民者,唯在都督、刺史……县令尤为亲民,不可不择。

”明太祖称:

“府州县官,民之师帅。

”由此可见(  )

A.汉唐明三代出现的地方良吏最多

B.古代统治阶级强化对县官的管控

C.皇帝视地方官为治国的重要帮手

D.封建时代各级地方权力僭越中央

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汉唐明三代皇帝视地方官为治国的重要帮手,故C项正确。

8.(2018·

湛江模拟)唐初,宰相在门下省的“政事堂”议政。

中书、门下两省先在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

唐中宗继位后,宰相裴炎改任中书令,并将政事堂由门下省移到中书省。

这一变化表明唐朝(  )

A.君主专制的加强B.行政效率的提高

C.决策中心的转移D.中央集权的加强

政事堂由门下省转移到中书省的史实,因为政事堂是议政的场所,所以表明决策中心的转移,故C项正确;

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B、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9.(2017·

新余二模)著名史学家何忠礼先生曾指出:

“在唐朝选官制度中,除科举制外,公卿大臣也有权公荐举人,考试成绩好坏,并不能成为做官的唯一标准。

”据此可推知(  )

A.科举制没有改变平民的等级观念

B.士族门第的特权有增无减

C.科举制初立时考虑协调政治矛盾

D.科举取士不能满足人才需求

科举制的影响是打破门阀士族对权利的垄断,考试不是唯一标准,说明公卿大臣也有权公荐举人,还可以为门阀士族提供从政的可能,故C项正确;

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B、D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10.(2017·

皖南八校联考)北宋前期规定:

中书令“不与朝政”,中书侍郎“不领省职”“但掌册文、覆奏、考帐。

”这反映出当时(  )

A.官僚机构进一步膨胀B.中书省的权力被削弱

C.三省体制得到了发展D.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逐渐导致官僚机构膨胀,与材料中“不与朝政”“不领省职”相符,故A项正确;

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1.(2017·

济南模拟)有学者对“忠”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为22.71%。

这反映出(  )

A.伦理教化逐步加强B.专制主义日益强化

C.思想控制日趋严密D.史官思想日益僵化

伦理教化和思想控制更多地体现在“三纲五常”对百姓的控制上,而题目中强调的是“忠”,强调的是对君主的“忠”,故A、C两项错误;

根据前面的分析,故B项正确;

题目中并未体现史官的思想,故D项错误。

12.(2017·

保定模拟)乾隆朝入值军机大臣大多为六至七员,嘉庆朝则以四至五员为常。

乾隆朝,军机章京的选任范围是内阁及各部院衙门司员。

嘉庆时,不但确定了军机章京的员额,而且皇帝开始直接插手军机章京的选任。

这反映了清朝军机处(  )

A.人员构成复杂B.日益完善,备受重视

C.其官员随时增减D.大臣的职责不够明朗

根据题目“乾隆朝入值军机大臣大多为六至七员”“嘉庆时,不但确定了军机章京的员额,而且皇帝开始直接插手军机章京的选任”得出军机处的发展日益完善、备受重视,故B项正确;

A、C、D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其中,第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5分)(2017·

烟台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图1、图2分别是秦朝的三公制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图1      图2   

材料三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

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与前朝相比政治制度方面的“变”与“不变”,并分析“变”与“不变”的成因。

(10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相比秦朝的三公制,唐代三省制在制度方面有何创新?

请从权力的运作角度对这一创新加以评价。

(7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其观点,并结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创立与发展的基本史实论证这一观点。

(8分)

(1)问,由材料一“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下虽无世禄之臣”可以归纳“变”;

“原因”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析。

由材料一“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可以归纳出“不变”;

“原因”从宗法血缘关系的影响方面回答。

(2)问,第一小问“创新”,可以从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归纳。

第二小问“评价”,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

第(3)问,依据材料三“每一制度……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可以归纳出观点。

史实可以从秦到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归纳。

(1)不变:

最高统治者仍世袭。

变: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

“不变”成因:

宗法血缘关系的影响。

“变”的成因:

政治形势由分裂到统一;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法家思想地位的上升;

分封制的弊端。

(2)创新:

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形成宰相集体;

互为补充、相互牵制。

评价:

通过分权,有利于防止大臣专权以加强君权;

有利于完善管理体制,减少了君主决策失误,提高了办事效率。

(3)观点:

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不变,但不同时期政治制度不断发展创新。

论证: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创立以来其本原精神不变,即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权力;

加强皇权,抑制相权;

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制度,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汉朝内外朝制度;

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道、州、县制;

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和路、州、县制,并实行重文轻武等制度;

元朝的行省制;

明朝的废丞相设内阁;

清朝设军机处,地方上是省、道、府、县四级制。

14.(12分)(2017·

皖南八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题材的(这种题材特别多),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

才子和佳人之间,发生故事是没问题的。

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

不仅才子佳人的故事如此,就是那些扬名立万、报仇雪恨的题材,也往往得考个功名,做上八府巡按之类的,才能实现。

——张鸣《从科举制到市场经济转型》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

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可分别从两个角度分析论证。

依据材料中“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提炼得出观点一:

宋代以后读书人成为社会关注的主体,结合所学,从该时期的政治、思想等角度论述即可。

依据材料中“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

……就是那些扬名立万、报仇雪恨的题材,也往往得考个功名,做上八府巡按之类的,才能实现”提炼得出观点二:

科举制提高了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结合所学,从该时期的政治、思想等角度论述即可。

示例一

观点:

宋代以后读书人成为社会关注的主体。

论述:

隋唐时期科举制的确立为读书人进入政权领域提供了机遇;

宋代科举制的完善使大批无家庭背景的知识分子进入政治领域;

中国古代官本位盛行和知识分子政治地位的提高使知识分子成为社会关注的主体。

示例二

科举制提高了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

宋代以后民间戏曲小说以知识分子为主体说明了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提高;

科举制广泛实行后知识分子有了公平进入政权领域的途径;

尤其是平民知识分子大量进入政治领域,使政治地位提高的知识分子成为社会关注的主体,也就成为民间戏曲小说的主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