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枣强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86350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枣强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北省枣强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北省枣强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北省枣强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北省枣强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枣强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

《河北省枣强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枣强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枣强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

下列对材料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

史 料

解 读

A

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

天子授民授疆土,诸侯将土地的所有权转交给子孙后代

B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分封制的目的是将邦国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

C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

宗法制的具体内容,封国不是完全独立的,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

D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诸侯必须定时朝觐,进贡和出兵劳役等

3.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这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

A.宗法血缘关系B.家国同构观念C.尊卑等级意识D.以民为本思想

4.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

“任天者定,任人者争;

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

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B.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

C.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D.决定继承人选的天子

5.据载,周朝“酒礼”讲究按时、序、数、令进行,每一次献酒,宾主之间要互拜多次,一杯酒才能下肚。

这说明了周礼()

A.体现繁文縟节,社会落后B.强调等级森严,贵贱有序

C.意在规范行为,礼治天下D.说明思想教条,效率低下

6.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7.中华民族历来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

下列中国古代选官制中,在宣传道德模范方面有突出作用的是()

A.科举制B.世官制C.察举制D.九品中正制

8.作为一位有作为的帝王,汉武帝在政治体制上形成了两个官僚系统:

一个由大将军、尚书等组成的中朝(又称内朝或内廷),是决策机关。

一个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是政务机关。

这一局面的形成()

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促使了官僚政治的基本形成

C.限制了权臣对皇权的威胁D.避免了帝王暴政局面的出现

9.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这一社会状况得到改变开始于()

A.汉朝B.魏晋南北朝C.隋唐D.明清

10.秦朝郡县制度之所以能够适应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A.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B.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官吏不能世袭

11.“南渡明宰”余端礼是衢州市的一位历史名人。

据其墓志铭记载:

“……召为吏部尚书,除同知枢密院事。

改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除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据此可以判断余端礼生活在(  )

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12.《宋史·

职官志》说:

“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

”对以上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削弱地方财权,强化中央财权B.调整中央官制,强化财政管理

C.皇帝直管财政,以防封建割据D.分割宰相权力,加强封建皇权

13.唐科举进士科就现实政治发问,学子易揣摩准备,难辨优劣弊端而改考诗赋,出题无尽。

某人凭诗: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一举高中。

可见唐朝进士科考试()

A.注重智力测验心理测试B.关注考生政治理论水平

C.很难选到德才兼备人才D.重点关注社会风俗习惯

14.“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

凡诏旨敕制,及玺书册命,皆按典故起草进画。

既下,则署而行之。

”材料叙述的是唐代哪一机构职官的职责()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枢密院

15.元初,中书省“省规”:

三日一奏事,军国急务不拘于此限;

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

这表明中书省()

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

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

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

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

16.古代中国的官衙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根据学者钱穆的说法,元朝政府所设的“行中书省”意为“行动的中书省”,从名称解释看,“行省”是()

A.皇帝的秘书机构 

 

B.中央的派出机构

C.地方的自治机构 

D.朝廷的朝贡藩属

17.明朝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认为:

“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

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基于这一认识,明太祖朱元璋()

A.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B.废除丞相制度,加强皇权

C.重视人才选拔,维护皇权统治D.抑制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18.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

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19.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

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D.加强了专制皇权

20.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

“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

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B.门户开放政策C.居住及租地权D.片面最惠国待遇

21.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

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这些情景的描述,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

材料反映了()

A.英方诋毁中国民众B.民众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C.英军发展海外贸易D.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

22.《马关条约》签订后,梁启超等人在呈光绪帝的上书中指出,割台湾的严重后果是:

(1)“外夷久存觊觎之心,而吾又以台鼓舞之,诱召之”,“是吾割肉而自毙也。

(2)“欲割台以全内地、保都城而地更瓦裂,都亦必惊。

”梁启超等人的观点()

A.被以后列强侵略事实所证明B.认识到了台湾对国防的重要作用

C.虽有夸张,但对国人有惊醒作用D.意在谴责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23.1881年,曾纪泽在一份上疏中写道:

“我皇上因俄事日迫,意在转圜,一切情形,许臣由电径达总理衙门代奏请旨,已属破格施恩。

”文中所及中俄交涉的事件是()

A.俄国支持阿古柏侵占新疆

B.收回伊犁的外交谈判

C.俄国等干涉清政府割辽东

D.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

24.有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主要内容是:

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

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

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

25.《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彻底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最主要的事件是()

A.二元里人民抗英B.左宗棠收复新疆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D.义和团运动

26.19世纪末,美国国务卿曾说:

“我们当然反对肢解那个帝国……同时我们意识到了保护我们在那个帝国的巨大商业利益的重要性。

”为此,美国采取了的哪项行动()

A.提出门户开放的政策B.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将庚子赔款退还中国D.发动战争独吞中国市场

27.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在接下来短短七周时间里,除直隶、河南、甘肃三省外,关内18省中有15省相继宣布独立。

这从侧面反映出()

A.清朝统治危机四伏B.资产阶级力量强大C.帝国主义的帮助D.人民的支持

28.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

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

这一条约可能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9.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次日,即电告各省都督:

“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下面关于孙中山改历改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宣告了清朝统治的结束B.含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思想

C.彰显了孙中山的共和观念D.意在破除君主制度给人们的思想束缚

30.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

“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

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

”这表明()

A.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D.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

31.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

“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

”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32.胡适和蒋梦麟在“五四”运动一周年之际提醒学生,最不可少的精神之一是,在团体生活中要容纳反对党的意见。

现在学生会议的会场上,对于不肯迎合群众心理的言论,往往有许多威压的表示,这是暴民专制,不是民治精神。

这里所说的“最不可少的精神”主要是指()

A.自由精神B.平等精神C.民主精神D.科学精神

33.宋庆龄说:

“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

”“内部条件”主要是指()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取得成功

B.“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C.孙中山对三民主义进行重新解释 

D.共产国际对两党合作的推动作用

34.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将国共两党的合作比喻为共同建造了一座房子。

我们虽然“像新娘子上花轿一样”扭扭捏捏、勉勉强强搬进房子里,“但始终没有当房子主人的决心”。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时忽视了(  )

A.领导权问题 

  B.农民问题 

C.群众路线问题 

  D.独立自主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