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理念文档格式.doc
《教学设计理念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理念文档格式.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节教学采用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创设教学情境,部分模拟科学研究工作,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科学研究过程,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使学生始终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其中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反射弧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的知识,因此只需通过回顾即可,兴奋的传导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辅以课件可使其直观化,从而突破难点。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也要首先通过图片让学生看清其结构,以利于问题的解决。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结合生活实际和临床实际等方面的有关常识,以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
我对教学内容的处理策略是:
将兴奋的传导形式、方向作实处理,将传导过程中能量的变换、影响兴奋传导的因素及人们对该过程的控制作虚处理,这样处理是根据课堂教学时间只有45分钟而定的。
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具有相对独立性,微观又不直观,这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故拟通过多媒体课件,建立模型,对局部放大,变微观为直观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探究以加深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过程及实质,并对二者作出比较,理解信息的传递是通过不同形式的能量相互转化而实现的。
2、能力目标:
模仿科学研究过程,尝试设计实验,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细胞间的传递方向。
3、情感目标:
认识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形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四、教学重点:
兴奋的传导
五、教学难点:
六、教具:
多媒体课件、“安定”说明书、“金思力”说明书等。
七、教学方法:
探究性学习法
八、教学设计思路
导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即实现“生物生活化、生活理论化”。
让学生推选一位学生代表,老师与该生合作做一个“心慌慌”的游戏,然后分析游戏引入本节课题。
回顾:
反射的概念、类型、结构基础及神经元的结构,为学习兴奋的传导做准备。
新课学习:
首先,兴奋的传导:
①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②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然后,设计实验:
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及在细胞间的
传递方向。
结课:
人和动物体受到来自体内或体外的刺激时,都会产生兴奋。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在细胞间以递质的形式传递。
九、教学流程设计
环节一:
导课:
生物生活化。
教学活动首先从一个游戏切入,该游戏学生经常在课余玩,将之引入课堂,即生物生活化,且游戏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反射现象,再加上师生共同完成,这样做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环节二:
生活理论化。
在学生兴趣正浓时,简明精炼地分析游戏,引出反射的概念,将学生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实现了生活理论化,由此课件演示“人体神经系统组成图”,学生通过现察就会发现,人体的神经遍布全身,这样就为学生进一步地学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在了解神经系统的全貌的前提下指出:
各种反射活动的完成都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
反射弧来完成的。
课件演示反射弧的示意图,回顾反射弧的结构,并提请学生观察:
反射弧是由一个个的神经元组成的,课件演示神经元的结构图,回顾神经元的结构,重点让学生注意图中神经元间的联系,课件演示神经元间的联系的示意图突触,以上各步演示是按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为后面的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
此时启发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神经纤维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即所谓的兴奋),变化发生后又是怎样传到效应器的?
(2)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必需解决两个问题:
①兴奋在一个神经内是怎样传导的?
②兴奋在神经元间又是怎样传递的?
经过这样的思考分析,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问题便得于顺理成章地提出,两个问题于此同时提出,以便通盘考虑。
环节三:
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通过前面师生共同回顾,分析、蓄势,学生已十分想弄清兴奋的传导到底是怎样进行的,这时不急于讲述,而将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请学生讨论、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你们准备怎么办。
这样做,能使学生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的好习惯,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可能会提出多种思路,最后归结为:
在人工控制下对反射弧进行实验操作,体现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结论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
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讨论形成后,首先课件演示神经纤维的模式图,学生可能会对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产生疑惑,这时可告诉学生,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是科学家用电位测量仪测出来的,是有实验依据的,同时简单介绍一下电位测量仪的用法,这也为后面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做准备,然后课件演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的变化情况,此为重难点,此处动画演示分步进行,演示前提请学生仔细观察,请学生边观察边表述观察到的现象。
首先刺激导致电位变化,电位变化后又导致刺激部位与临近部位出现电位差,有了电位差,就出现电荷移动,有了电荷移动,就形成电流,这个电流仅在神经纤维局部形成,故叫局部电流,此演示可重复1-2次,然后让学生完整表述全过程,在学生表述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完善,最后达成共识:
兴奋即是电位变化,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的,具体产生及传导情况如下:
刺激—>
电位变化—>
电位差—>
电荷移动—>
局部电流。
此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
环节四:
探究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问题解决之后,再次演示神经元间的联系示意图,并提请学生观察思考:
神经元间并没有直接接触,根据电学原理,电流不可能传到下一个神经元,那么局部电流是怎样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的呢?
这时可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总结一下自然界信号传递的形式。
学生会想到:
电、声、光、波、化学物质等,学生将理化知识应用于生物,体现了综合,随后追问学生此处最可能为哪一种形式,让学生讨论。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后可初步认为:
此处以化学物质的形式传递的可能性最大,这样通过质疑、讨论,使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得到具体的培养。
经过充分的讨论之后,演示局部电流传到突触后引起突触小体内小泡移动并释放递质,递质移动后与后膜接触又引起后膜电位的变化,一系列动画过程映证了学生的猜测,学生的猜测得到证实会使学生获得极大地满足,成就感油然而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观察此动画并表述该过程,又一次具体落实对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最后完整地演示传导及传递过程,让学生对整个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并进一步地总结出在兴奋的产生及整个传导过程中的能量变换情况,这样做是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又回到整体的认知规律。
环节五:
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在细胞间的传递方向。
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加以比较:
形式不同,前者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后者以递质的形式,通过这一比较,学生可能会提出另一问题,那就是传导的方向与传递的方向如何。
当问题提出后,让学生讨论并设计出实验方案。
此时学生可能根据刚学的知识,想到对反射弧进行实验操作,即:
用电刺激仪刺激有生理活性的反射弧,在一定部位用电位测量仪测量并记录电位变化情况,根据测量结果来确定传导和传递的方向,这样对学生模仿能力的培养便落到了实处。
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的探究,结合“反射弧模式图”,
具体解决下列问题:
①刺激部位
②测量部位
③可能的测量结果及相应结论
④科学家实际测量结果
⑤结论
类似的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也要解决上述几个问题,前者当堂完成,后者由学生课外自行完成,一实一虚,讲究策略。
环节六:
结课。
当人和动物受到来自体内或体外的各种刺激时,都会产生兴奋。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以递质的形式进行。
九、板书设计:
关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兴奋的传导的板书,课件中已较完备,此处不再重复。
以下是关于“传导方向”的板书设计:
(一)
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
1、刺激部位:
2、测量部位:
3、可能的测量结果:
4、相应结论
①
①
②
②
③
③
④
④
5、科学家实际测量结果:
6、结论: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