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工程师试用期工作总结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8013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嵌入式工程师试用期工作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嵌入式工程师试用期工作总结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嵌入式工程师试用期工作总结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嵌入式工程师试用期工作总结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嵌入式工程师试用期工作总结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嵌入式工程师试用期工作总结Word格式.docx

《嵌入式工程师试用期工作总结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嵌入式工程师试用期工作总结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嵌入式工程师试用期工作总结Word格式.docx

  (3)对于教学实验箱说明书进行仔细阅读,理解了箱上各个模块对应的功能,研究了外围接口的特性以及硬件编程的原理。

  (4)对于源程序中设计的C++,补充了相应的知识。

  (5)对于直流电机的相关原理以及对其进行控制的PWM技术进行了复习。

  (6)对于源代码中直流电机转速的控制语句进行了研究。

  (7)对于交通灯的工作原理进行了了解,掌握了对其进行灵活控制的方法。

  2.遇到的问题

  

(1)本组的成员都没有学过C++,所以在对于源代码的分析中遇到了不小的挑战,很多指令都难以理解其含义和作用,所以我们小组成员利用实验的间隙,通过阅读相关资料,理解了特定指令所具有的作用,为后面灵活运用代码进行程序的改编打下了基础。

  

(2)由于对程序的运行流程并不熟悉,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遗漏一些环节。

例如,在运行到了dcmotor时,我们所设想的直流电机并没有想象中的结果,最后经过逐一的排查,发现我们并没有编译程序。

  (3)在运行过程中遇到了bug,导致蜂鸣器一直处在工作的状态,系统控制端出现重新启动的状态。

通过我们小组成员的讨论和实验,发现在按下9键后,程序中有蜂鸣的代码效果,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

  3.个人工作评价

  首先,由于知识的欠缺,我利用课后时间,对于linux系统,微机原理,PWM等等进行了恶补,可以说我已经尽力了。

但是,更广阔的知识面显然会使我大受裨益。

  其次,作为一名材料学院的学生,本身的研究方向与嵌入式可以说关系不大,不过由于当今社会,嵌入式作为一个研究的热点,而且,受益于该技术所使用的各种家用电器和电子设备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我满怀着憧憬与期待的选择了这门课。

在课堂上,老师对于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和硬件的构成的讲解,使我对这门学科开始有了了解,而课后的相关知识的补充强化了我的理解。

在最后的实验课中,第一次接触到了嵌入式开发所使用的设备,当第一次程序按照我的指令成功运行后,成功的喜悦难以言表。

作为绝对的新手,在实验中难免要同组的同学多多提点,但在某些环节,我也有自己的优势,也对于这个团队做出了我应有的贡献。

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如果涉及嵌入式相关的知识,想必我会更得心应手。

最后,感谢开设这门课使我有机会如此近距离接触嵌入式的老师,同时还要感谢对我提供帮助的小伙伴。

  篇二:

应届毕业生试用期工作总结

  在刚刚大学毕业之后就来到了这里工作,在这种热情、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很荣幸能成为其中的一员,我在努力学习和工作,希望能早日融入到这个集体中,做为其中的一员,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1按计划完成工作

  踏入工作的第一天起,在唐工的带领和指导下,我了解了我的职责和任务,熟悉了工作环境和同事,为胜任

  这个职务铺平了道路,在之后的工作中都能够顺利进行,从测试第一台售电机到组装第一台售电机,从第一次走进焊接工厂到组织生产,都体会到了我工作的重要,工作中的每一个细结都会影响到将来客户的使用,以优秀的品质来服务用户是我最终目标。

入职起,就开始参加售电机的测试工作,希望每一台机器都能够正常工作,但检查出问题才是我的职责,刚开始测试的慌乱无序到现在的沉着冷静,现在还能够在测试中寻求快速高效的测试方法和流程,及时、准确、快速的完成测试工作。

在之后的一个月又迎来了售电机的生产,在其中主要负责监督和管理临时工的工作,在临时工的变动情况下,也顺利的按时完成了生产工作,但在工作中也有疏忽,临时工生产的产品存在些问题不能及时查出,在后期的测试和发货中会增加压力。

与嵌入式的协调和沟通,及时反馈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负责对检测出来的返修板送修。

与采购之间联系物料购买,在1000台机器生产中,时不时的就会有物料缺少问题,提前通知采购才能顺利生产,生产中也有通知不及时和物流较慢问题,整体上都能及时采购。

  2工作态度

  在进入公司之后,每个人都在各司其职,在祥和上进的氛围里,我以饱满的热情开始这份工作,工作中感觉到比想象中的轻松,每天都能以轻松、快乐的心情开始工作,完成自己的工作而感到充实,实现自己的价值而感到快乐。

  3客户服务意识

  在入职以后就参加了员工入职培训,了解了公司概况,也了解到服务用户的思想,我们应该以优质的服务在用户处实现价值,我们提供实用、易用、适用的解决方案,对用户进行合理的定位,满足用户需求。

在解决问题上我们以不回避的态度,热情及时的与客户沟通,维护好公司和客户两方面的利益,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平衡点。

  4沟通能力

  各部门之间良好的沟通才能更好的为客户服务,我的工作主要负责和嵌入式开发组和项目实施组之间的沟通,与开发组的沟通主要是在测试中找到问题主板和整机交付维修和返修问题点的总结沟通,解决和减少售电机问题集的出现。

与实施组的沟通主要集中在发货前的配置和统计,及时交流尽早提供给客户我、是我们最大的追求,也有在现场售电机出现问题的返修和售电机的售后问题,只有他们及时准确的描述和处理,我们才能更快、更早的解决客户遇到的问题。

  5专业技能

  6编码规范(仅针对开发人员)

  7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熟悉了硬件测试工程师的职责后,现在能够解决遇到的大部分问题,在测试技术上,能够独立完成测试的全部问题,与嵌入式部门之间沟通解决问题,在生产协调上,还有待提高,在组装生产能够独立解决,在生产协调安排上的一些流程和事项还需要进一步理解和学习。

8团队合作

  进入到新的环境里,对同事进一步熟识和了解,同事们都热情的帮助让我快速的融入到这个优秀的集体里,在硬件部分工作量大时,同事都能够提供帮助,让原本繁重的工作顿时轻松许多,使我懂得团队才是职业发展的力量。

来到这里,唐工的指导和关怀,我快速的融入到这个集体中来,在这个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马姐在工作中也能抽空

  沟通和交流,帮助我处理不懂的问题,解决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我体会到了在团队中工作的快乐。

  篇三:

嵌入式工程师必须知道的事

  嵌入式工程师必须知道的事

  一、工程师眼中的“嵌入式系统”

  在工程师看来:

着重理解“嵌入”的概念,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1.从硬件上,将基于CPU的外围器件,整合到CPU芯片内部,比如早期基于X86体系结构下的计算机,CPU只是有运算器和累加器的功能,一切芯片要靠外部桥路来扩展实现,象串口之类的都是靠外部的16C550/2的串口控制器芯片实现。

目前这种串口控制器芯片早已集成到CPU内部。

还有PC机有显卡,而多数嵌入式处理器都带有LCD控制器,但某种意义上就相当于显卡。

比较高端的ARM类IntelXscale架构下的IXP网络处理器CPU内部集成PCI控制器;

还集成3个NPE网络处理器引擎,其中两个对应于两个MAC地址,可用于网关交换用,而另外一个NPE网络处理器引擎支持DSL,只要外面再加个PHY芯片即可实现DSL上网功能。

IXP系列最高主频可以达到,支持2G内存,1G×

10或10G×

1的以太网口或Febrechannel的光通道。

IXP系列应该是目标基于ARM体系结构下由Intel进行整合后成Xscale内核的最高的处理器了。

  2、从软件上,就是在定制操作系统内核里将应用一并选入,编译后将内核下载到ROM中。

而在定制操作系统内核时所选择的应用程序组件就是完成了软件的“嵌入”,比如WinCE在内核定制时,会有相应选择,其中就是wordpad,PDF,MediaPlay等等选

  择,如果我们选择了,在CE启动后,就可以在界面中找到这些东西,如果是以前PC上的windows操作系统,多半的东西都需要我们得新再装。

  3、把软件内核或应用文件系统等东西烧到嵌入式系统硬件平台中的ROM中就实现了一个真正的“嵌入”。

以上的定义是我在6、7年前给嵌入式系统下自话侧重于理解型的定义,书上的定义也有很多,但在这个领域范围内,谁都不敢说自己的定义是十分确切的,包括那些专家学者们,因为毕竟嵌入式系统是计算机范畴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二、嵌入式系统的分层及对口专业要求

  嵌入式系统分为4层,硬件层、驱动层、操作系统层和应用层。

  1.硬件层:

是整个嵌入式系统的根本。

如果现在单片机及接口这块很熟悉,并且能用C和汇编语言来编程的话,从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层走起来相对容易,硬件层也是驱动层的基础,一个优秀的驱动工程师是要能够看懂硬件的电路图和自行完成CPLD的逻辑设计的,同时还要对操作系统内核及其调度有相当的熟悉。

但硬件平台是基础,增值还要靠软件。

  硬件层比较适合于电子、通信、自动化、机电一体、信息工程类专业的人来搞。

需要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有: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C语言等。

  2.驱动层:

这部分相对而言比较难。

驱动工程师不仅要能看懂电路图,还要能对操作系统内核十分的精通,以便其所写的驱动程序在系统调用时,不会独占操作系统时间片,而导致其它任务不能运行。

若不懂操作系统内核架构和实时调度性,没有良好的驱动编写风格,按大多数书上所说添加的驱动的方式,这样可能连个初级的驱动工程师的水平

  都达不到,所写的驱动在应用调用时就如同windows下我们打开一个程序运行后,再打开一个程序时,要不就是中断以前的程序,要不就是等上一会才能运行后来打开的程序。

想做个好的驱动人员没有三、四年功底,操作系统内核不研究上几遍,不是太容易成功的,但其工资在嵌入式系统四层中是最高的。

驱动层比较适合于电子、通信、自动化、机电一体、信息工程类专业尤其是计算机偏体系结构类专业的人来搞。

当然除硬件层所具备的基础学科外,还要对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原理、编译原理都要十分精通。

  3.操作系统层:

对于操作系统层而言目前可能只能说是简单的移植,而很少有人来自已写操作系统,或者写出缺胳膊少腿的操作系统来,这部分工作大都由驱动工程师来完成。

操作系统是负责系统任务的调试、磁盘和文件的管理,而嵌入式系统的实时性十分重要。

据说,XP操作系统是微软投入300人用两年时间才搞定的,总时工时是600人/年;

中科院软件所自己的女娲Hopen操作系统估计也得花几百人/年才能搞定。

因此这部分工作相对来讲没有太大意义。

  4.应用层:

相对来讲较为容易。

如果会在windows下进行编程接口函数调用,到操作系统下只是编译和开发环境有相应的变化而已。

如果涉及Java方面的编程也是如此。

嵌入式系统中涉及算法的由专业算法的人来处理,不必归结到嵌入式系统范畴内。

但如果涉及嵌入式系统下面的嵌入式数据库、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网络编程和基于某些应用层面的协议应用开发方面,又较为复杂,并且有度了。

  三、目标与定位

  先有目标,再去定位。

  学ARM,从硬件上讲,一方面就是学习接口电路设计,另一方面就是学习汇编和C语言的板级编程。

从软件上讲,就是要学习基于ARM处理器的操作系统层面的驱动和移植。

这些对于初学者来说必须明确,要么从硬件着手开始学,要么从操作系统的熟悉到应用开始学,但不管学什么,只要不是纯的操作系统级以上基于API的应用层的编程,硬件的寄存器类的东西还是要能看懂的、基于板级的汇编和C编程还是要会的。

因此针对于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层和驱动层的人来说,ARM的接口电路设计、ARM的C语言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