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三、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1、短暂的历史1903年美国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发端;
1887年美国威廉.詹姆士《对教师的对话》雏形;
2、发展阶段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标志: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3)
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
特别是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等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刻影响。
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上,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主动性研究;
第二,反思性研究;
第三,合作性研究;
第四,社会文化研究。
3、现状和趋势
四、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量的研究:
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和测验法
2、质的研究:
观察法、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第二章心理发展于个别差异
一、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二、学生的认知发展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
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a.感知运动阶段(0-2岁)
b.前运算阶段(2-7岁)
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d.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3)影响发展的因素a.成熟――机体的成长b.练习和经验――个体对物体作出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不同于社会性经验)c.社会性经验――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
d.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4)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
①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或成功的基本前提,其是具有同成人有质的差别的独特心理结构的个体。
②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简述
(1)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①文化历史发展观
②心理发展观
③内化学说
④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2)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对教学的影响
首先,心理发展是一个量变于质变相结合的过程,是由结构的改变,到最终形成新质的意识系统的过程。
其次,维果斯基强调活动,认为心理结构是外部活动内化的结果。
第三,维果斯基强调内部心理结构,认为新知识必须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建构。
3、支架式教学:
要点:
强调在教师的指导的情况下,学生的发现活动;
其次,教师指导成分将逐渐减少,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发现的地位,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向学生转移。
三、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
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1、社会性: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1)家庭教养模式;
(2)学校教育;
(3)同辈群体
2、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后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时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五、学生的个别差异
1、智力差异:
智力类型差异、智力发展水平差异、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基础知识差异。
2、性格差异
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性格虽然也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3、认知方式差异
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①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③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第三章学习理论
一、简述学习的概念(或学习的心理实质)。
二、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其学习内容含三个方面:
(1)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
(2)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
(3)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三、一般学习理论
(一)行为学习理论
1、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1)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俄国著名生理学农伊凡•巴甫洛夫
经典实验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
条件作用的获得与消退;
刺激泛化与分化;
恐惧性条件作用;
高级条件作用
(2)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作用的过程。
2联结主义理论
(1)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一反应”联结。
学习过程是通过盲目的尝试与错误而渐进的过程。
(2)主要学习律
①准备律。
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②练习律。
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一反应之间的联结。
③效果律。
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以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3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认为,有机体做出的行为与其随后出现的刺激条件之间的关系对行为起着控制作用,它能影响以后该行为发生的概率。
(1)正强化
(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3)惩罚与消退
4、社会学习理论
(1)、社会认知学习理论把学习分为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
(2)班杜拉以儿童的社会行为习得为研究对象,形成了他关于学习的基本思路,即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
观察者的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
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二)认知学习理论
1、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格式塔的顿悟--完形学习理论
(1)
代表人物:
魏特海墨,考夫卡,苛勒
(2)
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顿悟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建一种心理完形。
基本观点:
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认知-目的说)
托尔曼(E.C.Tolman)
(2)基本内容:
①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待的获得②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
3、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者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学习就是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并认为一切知识都是按编码系统排列和组织的。
(2)学习是一个主动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在内在动机的推动下,学习者主动地对新知识加以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
认知学习过程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
4、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有意义接受说)
――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理论的核心是,学生能否获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认识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
5、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学习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
根据信息加工的流程,加涅进一步认为,学习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
执行控制即加涅学习分类中的认知策略,执行控制过程决定哪些信息从感觉登记进入短时记忆,如何进行编码、采用何种提取策略等。
加涅把学习过程分为八个阶段及教学设计
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反馈阶段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主动的。
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强调学习的主动构建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2)学生观: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
生长"
出新的知识经验。
(3)知识观:
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
革命"
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4)对当前教学实践的启示
①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模式、有关的先前知识有所了解,以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获得新意义,修正以往的概念。
②教师除教授学习材料外,还要培养学生学会生成新能力和技巧,结合学习材料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认知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组织、评价、监督、控制自己的认知过程,最终能使学生独立进行理解性的学习。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
罗杰斯
1、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2、学生中心的教学观(非指导教学模式)
第四章学习心理
第一节学习动机
一、1、动机具有三种功能:
一是激活功能;
二是指向功能;
三是强化功能。
2、学习动机:
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
它与学习活动可以相互激发、相互加强。
3、学习动机的分类
(1)高尚的、正确的动机与低级的、错误的动机
(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