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读后感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7597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治通鉴》读后感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资治通鉴》读后感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资治通鉴》读后感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治通鉴》读后感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资治通鉴》读后感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治通鉴》读后感Word下载.docx

《《资治通鉴》读后感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治通鉴》读后感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资治通鉴》读后感Word下载.docx

  书中说,一个人多次犯错误,结下的仇怨不会在明处,应该在它表现出来之前就提防,贤明的人处理小事都非常谨慎。

这就是平时老师教我们的“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差不多吧?

自己满足已获得的成绩,并且狂妄自大起来,这样的人,怎么才能持续进步呢?

  《资治通鉴》的每个故事里,一个个活灵活现的英雄人物,用他们的人生经历,喻之有理地向我讲述了浅显又深奥的人生道理,三寸之舌比百万之师还要厉害的毛遂,有气魄有担当却英年早逝的英雄霍去病,坚忍不拔、忠于朝廷的苏武,忍辱负重、崭露头角的韩信……历史的长河兴衰盛败,都会发人深省,令后人受益良多。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一部《资治通鉴》让我了解了历史,也懂得了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资治通鉴》读后感2

  最近,妈妈给我买了一册厚书,书名叫《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作家司马光历时十九年撰写的一本政治、历史、文化、军事于一体的编年体形式的巨著。

“资治通鉴”标题的含义就是“鉴于古时发生的事情的教训,以加强现在的统治与管理。

”虽然成书时间距离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可是里面的道理仍然可以沿用至今。

  这本书第一卷开篇就写出了能成就大事的关键。

其中有一句话讲出了道理:

“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

圣人之虑远,故能谨其微而治之;

众人之识近,故必待其著而救之。

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

救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

《易》曰:

‘履霜,坚冰至。

’《书》曰:

‘一日二日万幾’,谓此类也。

”意思就是“没有哪件事情不是由一些细微的事引发的,能成大业的人目光长远,能利用一些细微的变化来预测事情,从而预防它;

而普通人的目光短浅,等到事情已经发生了,再去补救它。

如果在刚有征兆时就扑灭它,就可以事半功倍;

而等到事情已经发生了再来补救,往往竭尽全力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这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最近除了抗疫之外还有件大事,那就是抗洪救灾。

但是战士们不会总是在大坝前加固堤坝,而是在大坝的后方寻找出水孔。

因为有句古话说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可能普通人认为一个小小的小孔,不会有事的。

但当洪水到来时,这个小小的小孔可能会越冲越大,最后导致整个大坝被冲毁。

就需要更多的财力和物力来修好大坝。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是这样的。

有一次,我在写作文时,把“必”字少写了一“丿”,爷爷却很严肃地对待这个问题。

我说:

“不过就是少写了一‘丿’吗?

为什么要这么认真呢?

”爷爷说:

“如果你的‘必’字写错了,那么有这个偏旁的字你都会写错。

你看,这个‘密’字也写错了。

所以,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小错误,不能等到错误变大了再来改正。

  《资治通鉴》里还有很多道理,希望同学们细细品读!

《资治通鉴》读后感3

  最近阅读了一本白话版的《资治通鉴》,随着阅读的进行越发感觉这部书字字珠玑。

  《资治通鉴》是北宋多学科通才司马光花费19年编写而成的横跨16个朝代,由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的,“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巨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打响了反抗暴秦的第一枪,但是不到半年陈胜就被杀身亡。

司马光在评价失败的原因时,分析道首先是陈胜在时机不成熟时着急称王,再就是滥杀熟人,亲近苛刻督查的人,将领们带兵攻占土地回来,凡是与命令不相和的,就把他们逮捕治罪,从而导致将领、朋友都不亲附他。

  楚王韩信因势力过大引起刘邦的不安,进而用计捉住韩信,封了个没有实权的淮阴侯。

刘邦问韩信他能带多少兵,韩信说:

“陛下你不过能带十万”,而说他自己带的兵越多越好,刘邦笑他说:

“越多越好,那你为什么被我捉住哪?

”,韩信说:

“陛下你不会带兵,但很会带将”。

  公元前265年,秦国发兵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人要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做人质才肯发兵,太后舍不得,就没有答应。

触龙劝说:

“为什么国君的儿子被封了侯就都没有好结果呢?

因为他们俸禄丰厚,却没有为国家流汗,地位崇高,却没有为国家立功。

如今您抬高长安君的地位,却不趁现在您还在时让他多为国家立功,一旦您不幸去世,长安君将凭什么在赵国存身哪?

”赵太后听后就同意了长安君做人质的要求。

而《资治通鉴》记载的汉文帝时,吴国太子入京朝见,陪皇太子喝酒赌博,因为赌博争棋态度不恭,被皇太子用棋盘砸死。

朝廷把吴太子送回吴地,吴王刘濞生气的说:

“天下都是刘家的天下,死在长安就葬在长安好了,何必送回来?

”又送回去,葬在长安。

丧子之痛最终导致吴王挑起七王之乱。

  《资治通鉴》是一本巨著,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

《资治通鉴》读后感4

  亚里斯提卜曾说过:

“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比吃的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样的,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

”可见一本好书的重要性。

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为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带领他的助手历时十九年编写的一部空前巨著,也是已知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它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26年的历史,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取名“资治通鉴”。

  阅读此书,我们能穿越时空,来到古人生活的世界,零距离感受战场上的肃杀,帝王们的奢侈,百姓中的疾苦。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地广人多,本是可以通过励精图治而一统天下,结果皇族子弟们却不为成就霸业而打算,却为争夺王位而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于是乘此机会士大夫们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这时皇族子弟们才猛然醒悟,而此时已无法再管制士大夫们,最终落得了“三家分晋”的结局。

导致这种结局的原因有两点:

  1、他们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不做长远打算,只看见眼前的王位而看不见未来的发展;

  2、他们人心不齐,犹如一盘散沙,不能齐心协力共同谋发展,最终让士大夫们有了可乘之机。

  隋和秦是两个短命的王朝。

它们在建国之初都很强盛,但都二世而亡。

是什么让如此强盛的王朝瞬间土崩瓦解?

就是它们的帝王实行的暴政。

唐太宗李世民大家都知道吧?

  他在我国古代帝王中是明君的代表。

玄武门之变后,他登上了皇帝宝座,并重用贤臣,减轻百姓负担,对周边少数民族恩威并重,使国家繁荣富强,深受人民爱戴。

由于他在位的这段时间政治比较清明,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史称“贞观之治”。

  同样是帝王,为什么所统治的国家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别呢?

最关键的就是你是否能深得民心。

可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资治通鉴》读后感5

  学者必读的书在众多的历史书中,我最喜爱的是宋代司马光著的《资治通鉴》。

这本书是我爷爷直接传给我的。

它书页很皱,这是我爷爷经常翻看造成的。

书里面的字,我已经看不清了,但书皮却很硬,让我经常认为它是铁皮做的。

  翻开书的扉页,上面写着:

学历史,必读此书也。

赠睿睿下面落款是邵庆尧。

送书时间是__年8月28日,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我10岁生日那天送的。

《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共294卷,主要记载了上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间1362年的历史。

里面讲了许多闻名中外的历史故事,如:

举案齐眉、官渡之战、闻鸡起舞等。

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家之绝笔。

我很喜欢清代王鸣盛用于赞美此书的名言:

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不可不读之书也我想也是,既然这本书是世界上必不可少的,也是学者必须要读的,如果我们不读它,就不知道这段历史,机智勇敢的蔺相如、英勇无畏的荆轲等英雄人物的事迹就不能知晓,古人的爱国情怀和献身精神也就学不到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

从这本书中,我还知道了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联:

有志者事竟成,·

·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有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我用它作为座右铭,时刻激励我发愤学习。

  《资治通鉴》真是一本好书,我要好好珍藏它,到时传给我的下一代。

  江宁实验小学六班张少睿

  简评:

好的书之的反复阅读,细细品味。

《资治通鉴》读后感6

  暑假期间,我认真拜读了青少版《资治通鉴》,受益匪浅,让我爱不释手。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

一段段历史情节,犹如身临其境,历历在目。

然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历史教会了我一个为人处事的道理----谦虚。

  “韩赵魏三家分晋”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智伯一表人才,箭术高明,骑术精湛,身怀绝技,无所不通,文笔优美,思维敏捷,还有意志坚强、勇敢果断的品质。

但他却妄自大,目中无人,当着韩、魏两家说:

“汾河、綘河原来可以象晋水淹没赵一样淹没你们两家啊!

”结果却是韩赵魏三家联合灭亡了智家。

同此可见,做人一定要谦虚谨慎,一旦狂妄必将招来杀身之祸。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的故事,从另一面告诉了我们,唐太宗贵为天子,却能以谦虚的.态度,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胸怀,治理国家。

他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以谦和之心应付他人的劝谏,创造了唐朝初期的太平盛世,他的丰功伟绩载入史册,被后人称道。

  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这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陈词滥调,却是为人处事的至理名言。

从(资治通鉴)中许多故事可以看出,为人处世谦虚,可以使前路平坦,免去不必要的纷争与忧扰,是人生的智慧。

  今年暑假期间,我报名了星乐培训学校的奥数尖子班。

因为前几次测试,我都得了满分,所以我有点飘飘然,骄傲了起来,结果最后几次测试我只得了90分。

看到老师在试卷上打的大大的“×

”,我懂得了谦虚的重要性。

  以史为鉴,面对当今复杂的社会,谦虚依然是一种美德。

我们应该怀着一颗谦和的心,在平凡中懂得感恩,对社会的感恩,在淡泊中,不忘对别人的感谢。

《资治通鉴》读后感7

  当一个时代面临不尽隐忧的时候,历史学家往往为了有资于当下治国安邦,为更好地解决现实矛盾,而回顾历史,企图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汲取借鉴,如欧阳修、司马光、范祖禹等,其中,司马光主编《通鉴》的此目的最突出,最具代表性。

  《资治通鉴》-我国最大一部“管理学”典籍。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

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开始,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

它是中国最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

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资治通鉴》媲美。

司马光《资治通鉴》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

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意识增强的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