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概述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7373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音乐史概述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西方音乐史概述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西方音乐史概述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西方音乐史概述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西方音乐史概述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音乐史概述Word下载.docx

《西方音乐史概述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音乐史概述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音乐史概述Word下载.docx

弦长比2:

1时发出相隔八度的两个音高;

弦长比例分别为3:

2和4:

3时发出相隔纯五度和纯四度的两个音高。

公元前4世纪希腊著名音乐理论家阿里斯多塞诺斯著有《和谐的要素》,音乐理论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四音音列,古代关于旋律、音阶、调式的理论都建立在四音音列基础之上。

四音音列建立于一个固定四度框架,中间的两个音不固定,它们可以灵活变动,形成三种类型的四音音列,即自然音列、变化音列以及更细微划分的四音音列。

大完整音列体系由四个相同结构四音音列构成,四音音列以相交和相隔方式混合联结。

小完整音列体系由三组四音音列构成,省去了大完整音列体系的最高一组四音列。

调式以几个重要氏族部落命名

记谱法有两种,以字母和符号分别用于记写歌唱和器乐的演奏。

古希腊理论家认为音乐充满了伦理价值的取向,古希腊人认为不同的调式与不同的情感相联系,不同调式的使用可以影响人的道德情感。

(古希腊著名的模仿说)

柏拉图认为,体育训练体质,而音乐训练心智。

二、中世纪音乐

概述

中世纪的时期划分:

音乐史研究一般倾向于公元5世纪西罗马灭亡到14、15世纪之交。

与古代文明的联系:

七艺的高级学术,即语言艺术的“三艺”:

语法、修辞、逻辑;

数学艺术的“四艺”:

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对中世纪的认识:

西方历史上的“中世纪”在过去很长时间被视为无所作为的“黑暗时代”,然而今天的历史学家倾向于以一种更为客观的态度来面对这一段历史。

中世纪僧侣对古代文化的传统和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历史贡献,西方音乐后来的独特发展包含着中世纪音乐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重大成就。

西方音乐真正的开始是从中世纪开始。

(一)、格里高利圣咏

定义:

礼拜活动中的唱诵经文称为圣咏。

格里高利圣咏使用于罗马教会礼拜仪式,以著名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因表情肃穆、风格朴素也被称为素歌。

特征:

格里高利圣咏的特点和意义:

1、无伴奏的纯人声(男声)歌唱;

2、单声部音乐形式;

3、拉丁文歌词

4、即兴无明显节拍、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

5、歌词主要来自圣经和诗篇,音乐服从于唱词。

运用:

主要用于日课和弥撒。

弥撒仪式中的条目分为专用弥撒和常规弥撒;

专用弥撒随年历的不同时节,每一条目的具体歌词内容发生变化,而常规弥撒的歌词一般不发生变化。

常规弥撒的顺序:

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羔羊经

调式:

纽姆谱产生于8世纪,在9世纪被普遍使用。

僧侣规多总结出四线谱。

中世纪的调式概念至少在开初与今天的调式意义很不一样。

,它首先是一种旋律的分类理论,目的在于对格里高利圣咏进行整理、归类。

在中世纪调式概念中,圣咏的结束音、音域以及吟诵音是对旋律进行分类的主要因素。

11世纪,八个教会调式理论基本确立。

尽管教会主张用罗马数字来标明调式,但人们常常仍习惯沿用古代希腊的调式名称。

六声音节体系主要是为便于学唱圣咏而设计。

(二)、复调的兴起

从9世纪末的奥尔加农到13世纪的经文歌

1、早期的复调音乐

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叫奥尔加农,约公元9世纪末一篇佚名的论著《音乐手册》有两种:

一种是所谓“平行奥尔加农”,它的上方声部是圣咏旋律,称为主声部,主声部下方附加一个奥尔加农声部,附加声部以相距四度或五度方式平行于主声部,这种两个声部的以四度或五度平行移动的奥尔加农被称为平行奥尔加农。

另一种(变体):

两个声部以同音斜向开始,进入四度音程后两个声部开始平行进行,最后结束又汇合于同音。

华丽奥尔加农:

大约在12世纪左右,形成花唱式的华丽奥尔加农复调风格。

在华丽奥尔加农中,复调的两个声部表现出即兴和自由特征,没用明显的节拍特征,活跃、华丽的上声部与下方缓慢、静止的圣咏声部形成鲜明对比。

玛夏尔和孔波斯泰拉新的风格,圣咏变成了处于下方的持续声部。

第斯康特:

12世纪或13世纪初,一种与华丽装饰奥尔加农风格迥然相异,被称为第斯康特。

第斯康特是音对音的织体形态,运用节奏模式,乐曲整体上显示出分句的结构特征,这与奥尔加农即兴式的松散结构有很大区别。

巴黎圣母院之前的复调音乐都可以称之为奥尔加农。

2、圣母院乐派的复调:

12、13世纪巴黎圣母院的复调音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圣母院复调主要有两种风格特征,即华丽装饰的奥尔加农和节奏规整的第斯康特。

圣母院复调常常把华丽奥尔加农与第斯康特混合使用。

莱奥南:

诗人和作曲家,《奥尔加农大全》是中世纪最重要的复调音乐文献之一。

自由、华丽的奥尔加农与节奏鲜明的第斯康特交替出现,形成了不同风格的音乐的对比。

佩罗坦:

曾对莱奥南的《奥尔加农大全》进行润色和修订。

佩罗坦的复调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第斯康特,在发展有节奏的音对音作曲技术方面具有贡献。

佩罗坦创造了一批三个乃至四个声部的复调音乐。

孔杜克图斯:

12、13世纪流行的一种体裁形式,它不再依赖圣咏,而是以自创的旋律为基础。

常见为三声部,各声部节拍基本相同。

每个声部都唱歌词,且各声部歌词一样。

3、经文歌:

大约在1250年左右,经文歌成为重要的复调体裁。

A:

克劳苏拉:

原意为“句子”“段落”,哼唱上面无歌词,即第斯康特风格的段落。

替换克劳苏拉。

B:

经文歌的产生:

二声部的克劳苏拉同第斯康特一样,上方声部本来是无歌词的,但是后来有人在上方声部加上了歌词,这种上方声部有词的克劳苏拉就变成了经文歌。

13世纪最典型的经文歌是三声部,上方声部附加的歌词开始还是拉丁文的,与宗教有关,往往是解释圣咏旋律声部歌词的意义,后来一些经文歌上方两个声部歌词方言化(上两个声部也不都一样,三个声部都有区别),出现了法文经文歌,这就形成了经文歌特有的“复歌词”现象。

C:

13世纪下半叶经文歌的发展:

弗朗科经文歌:

比较呆板的低音固定旋律声部与比较流动的中声部,以及快速活跃的高声部形成对比。

13世纪末,经文歌在前期经文歌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类型。

一种把弗朗科经文歌推向极限:

上声部更加活跃称为彼特罗经文歌。

另一种经文歌朝着单纯化发展。

(三)、中世纪方言歌曲

法国游吟诗人:

地点、时间:

游吟诗人被称为特罗巴多或特罗维尔,前者指的是法国南部的游吟诗人,以奥克语或普罗旺斯语写作,后者指法国北部的游吟诗人以奥依语写作,这种方言即古法语,是现代法语的前身。

游吟诗人于11世纪末最先出现于法国南部地区。

北方游吟诗人于12世纪末开始发展,13世纪初,走向衰落。

构成:

游吟诗人包括贵族和骑士阶层,有才华的下层诗人音乐家。

音乐特征:

南方歌曲分句不明确,旋律细腻精美,节奏处理较为复杂自由。

北方歌曲朴实和直率,与民间歌曲接近,旋律段落轮廓比较分明和规整。

题材:

以爱情题材为主,其中一种所谓“宫廷之恋”的题材非常流行。

在德国这类歌曲被称为“恋歌”,歌唱这些歌曲的歌手被称为“恋诗歌手”分节歌式的。

(四)、十四世纪“新艺术”

14世纪初,法国音乐在理论、作曲技巧和音乐风格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这标志着被称为“新艺术”音乐革新的开端。

新艺术音乐盛行于14世纪上半叶的法国,但由于具有广泛的影响常常代表着一个时代,因此人们习惯上叶经常以“新艺术”来通称整个14世纪法国和意大利音乐。

一:

新的记谱方式:

弗朗科“有量记谱法”有三种重要的节奏符号:

长拍、短拍、次短拍。

这种三分法被称为完整拍划分。

14世纪法国式的记谱与弗朗科的记谱体系相比,新的记谱原则的最大特色是增加更小的音符时值,以及突出二分的不完整拍的地位。

(划分更细致)

二、等节奏:

14世纪,经文歌创作的手段越来越复杂,作品的篇幅也越来越扩大,这时作曲家开始寻找一种有效的曲式组织方式,等节奏技术(处理圣咏声部)。

等节奏技术特征是,通常在低声部利用固定音列、固定节奏这两个要素周期性反复出现,使经文歌建立于一种统一的逻辑结构。

固定音列称为克勒,固定节奏称为“塔里”。

三、新的对位音响

变化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世纪,所谓“伪音”即基本自然音级之外的变化音级,13世纪伪音理论主要局限于单声音乐。

14世纪则在复调音乐中较多地使用。

马肖的音乐创作:

马肖在西方音乐史上他是作品得到完整保存的第一位音乐家。

马肖的音乐作品涉猎到14世纪几乎所有重要的音乐体裁,其中有经文歌、弥撒、以及大量世俗歌曲。

1、经文歌:

23首经文歌,主要也是三声部。

2、弥撒曲:

马肖只写过一部弥撒曲,名为《圣母弥撒》。

把常规弥撒的各个段落视为一个整体来统一构思。

3、世俗歌曲:

马肖歌曲创作中最有影响的是世俗复调歌曲。

把世俗歌曲用于复调创作。

马肖的复调歌曲主要体现于14世纪法国诗歌和音乐的三种“固定形式”:

维勒莱、回旋歌、叙事歌。

三、文艺复兴时期音乐

文艺复兴的时期划分和定义,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一词是法文,原义为“再生”,15、16世纪的思想家对中世纪的否定和对古代文化的崇尚,从狭义的观点看,文艺复兴是一场意在恢复古代哲学和艺术价值的运动,从广义上看,文艺复兴是一个人类社会产生新的思想,有新的发现,发展出现飞跃的时期。

人文主义者发对一切以神为本的旧观念,提倡古典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一切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因此人文主义也被称为“人本主义”。

西方音乐史中,文艺复兴时期一般指从1430年前后到1600年前后这一历史时期。

对音乐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古代著作中关于音乐的论述不断被翻译介绍出来。

理论家加富里奥,格拉瑞安《十二调式》。

人文主义对音乐最重要的影响是使音乐与文学艺术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古代诗人与音乐家合二而一的形象诱使诗人和作曲家都去寻觅一种共同的表现目的。

诗人们更关注其诗歌的音响,而作曲家们则着意去模仿这一音响。

(一)、文艺复兴早期

勃艮第地区的音乐:

西方音乐史上把文艺复兴早期出自欧洲北方的第一代作曲家称为勃艮第作曲家或勃艮第乐派。

勃艮第地区包括现荷兰、比利时、法国东北部、卢森堡等。

迪费:

勃艮第地区的音乐作品的主要体裁是弥撒曲、经文歌和尚松。

文艺复兴早期1420年以后将常规弥撒的五个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进行创作的方法逐渐被确立起来。

作曲家们找到的更有效的方法是在弥撒的各乐章中都采用一个相同的旋律作为定旋律,以此作为音乐统一的“轴心”把各乐章联系起来。

这种形式的弥撒曲称为定旋律弥撒曲。

他的倾向于更清晰的调性与功能和声的音乐语言,他的四个声部的织体风格等,他通过自己的创作真正确立起了定旋律弥撒曲的体裁风格,他是第一位采用世俗旋律作为弥撒曲的定旋律的作曲家,也是把对应声部固定地置于固定声部之下的第一位作曲家。

法-佛兰德作曲家

15世纪中叶以后出自欧洲大陆北部的作曲家被音乐史称为法-佛兰德作曲家。

1450-1600年,代表人物:

奥克冈、若斯坎、拉絮斯,体裁跟勃艮第的相同都是三种体裁。

若斯坎:

是世纪之交德一代法-佛兰德作曲家突出代表,也是文艺复兴最重要德作曲家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