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73390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文档格式.docx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

“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

中国画的一种画法。

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

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

勾勒:

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

迂回:

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

迂,曲曲折折绕弯;

回,旋转、环绕。

鄂温克: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

天涯:

形容极远的地方。

涯,水边。

2

2.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词。

(有些词让学生互学互帮,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

有些词语留到讲读时解决;

有些词语课后个别解决。

)(五)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

(这篇访问记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

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2.按访问的过程。

课文可以分为几段?

为什么?

(可以有三种分法:

(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为5段;

(2)按初见草原景色→访问陈巴尔虎旗公社,可分为2段;

(3)按初入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外、内,可分为3段。

学生按其中哪一种方法来分段,都可以。

)(六)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段段意。

同时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

(第1段:

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

绿毯、勾勒、骏马、奇丽、柔美、渲染、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第2段:

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

疾驰、迂回、洒脱、襟飘带舞。

第3段:

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

第4段:

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

拘束、羞涩、鄂温克。

第5段:

斜阳下的话别。

天涯、斜阳。

)(七)作业。

1.在作业本上练习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熟读课文第1段。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1、2段,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迎客人时的热烈欢腾

3

场面,加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解。

(二)体会文中比喻句的内容及作用。

(三)了解文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四)背诵课文第1段。

(一)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迎客人时的热烈欢腾场面,加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解。

(二)背诵课文第1段。

新课标第一网三、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1段。

1.默读,分层次。

思考:

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

分几层?

先写什么?

后写什么?

4

(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3)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让学生自己出声读第1段第1层,要求学生细心体会,认真想象。

重点说说下面三个句子: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②“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

(让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熟读成诵。

5

(可分为两层:

①初入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

②快到公社,主人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

)3.讲读第1层课文。

(3)初入草原,环境的特点是辽阔、静寂。

后来呢?

草原环境有什么变化?

从什么地方开始变化的?

(草原的环境有了变化,从见到一条河开始变化。

(4)看到了河,环境有什么变化?

隐隐有鞭子的轻响说明了什么?

(说明有人了。

(5)为什么有了河,草原的环境就有了变化?

(有了河流、水草长得茂盛,蒙族人民就会把牛、羊、马群赶到这儿来放牧。

)4.讲读第2层。

(1)指名学生读第2层。

(2)“疾驰”、“襟飘带舞”是什么意思?

6

(因为他们突然出现在远处的山丘上,而且都穿着颜色鲜艳的衣裳,这样既恰切又形象地表现了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情。

(4)当主人见到客人时,草原的环境有什么变化?

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第三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3、4、5段。

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7

(一)导入。

1.让三名学生各朗读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2)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

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

2.读后讨论交流。

(2)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

从这节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汉两族人民情谊很深?

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3)客人告别时的情景怎样?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

第1句怎么讲?

(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

)第2句中的“话”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怎么讲?

(“话”是互相攀谈,送别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

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互相攀谈,依依不舍地告别。

)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

(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8

(4)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这些风俗习惯表现了什么?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穿着各色的民族服装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②用手抓羊肉和奶酒招待客人,席间姑娘们还要唱民歌;

③饭后表演套马、摔跤和民族舞蹈。

以上这三方面表现了蒙古人民的风俗习惯。

)(三)总结全文。

1.从全文看,前面两段主要是写什么?

后面三段主要是写什么?

(课文前两段主要讲草原景物的美,后三段主要讲草原人民的美,说明蒙汉两族人民感情深厚。

1.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想一想把什么比作什么,然后抄写在摘抄本上。

2.练习课后练习题第4题。

板书设计:

9

天:

清鲜、明朗

景美天底下:

小丘平地、羊、马、牛

人美:

热情好客、会心感人

2丝绸之路

1.认识“矗凹”等七个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价值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0

1.导语:

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

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

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

如:

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2.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4.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11

5.集体交流

(预设:

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

找到中国使

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

如果个人学生没有找到,可以再讨论)

(二)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1.安息国与中国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

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

2.小组汇报表演,再读文章。

2.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12

效应。

从此以后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就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店铺。

而当时中国的丝绸,全部都是经过这一条道路进入罗马城内的,而这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就是著名的──张骞。

4.齐读课文13自然段5.你有什么体会?

6.再读13自然段。

7.回答课前两个问题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因为在这条道路上,主要的贸易物品是丝绸。

(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

同时板书。

四、小结

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

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

(出示挂图)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

齐读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自然段。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2丝绸之路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13

3白杨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理解重点词语与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曾写过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杨礼赞》,文中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并借白杨歌颂了有着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位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

(板书课题)。

大家打开书预习内容,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14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清晰介绍新疆

①把书上内容与自己已有知识相结合,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②读一读你刚才所画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五、练习读熟课文,朗读课文六、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

2.朗读全文并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爸爸的心愿。

2、揭示中心,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高贵品质。

15

教学重点和难点:

揭示中心,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高贵品质。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茅盾的《白杨礼赞》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和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那么袁鹰的《白杨》要歌颂白杨的什么品格呢?

下面我们就学习《白杨》这篇文章,(板书课题:

白杨)二、指名朗读全文

1.思考:

从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中,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