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载阀控制的复合式空气悬架三轴汽车轴荷计算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69570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6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载阀控制的复合式空气悬架三轴汽车轴荷计算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感载阀控制的复合式空气悬架三轴汽车轴荷计算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感载阀控制的复合式空气悬架三轴汽车轴荷计算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感载阀控制的复合式空气悬架三轴汽车轴荷计算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感载阀控制的复合式空气悬架三轴汽车轴荷计算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感载阀控制的复合式空气悬架三轴汽车轴荷计算Word下载.docx

《感载阀控制的复合式空气悬架三轴汽车轴荷计算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载阀控制的复合式空气悬架三轴汽车轴荷计算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感载阀控制的复合式空气悬架三轴汽车轴荷计算Word下载.docx

、、第一、二、三轴悬架静挠度(变形)

、第二、三轴到第一轴的水平距离

、、第一、二、三轴悬架无载时弹簧到安装基准线的垂直距离(亦可理解为无载时各轴车轮到与基准线平行的地面接触点的垂距,即空程)

、、第一、二、三轴在支承面上对簧载质量的反作用力(双边)

根据平衡条件:

,------------------------

(1)

,------------------------

(2)

根据变形一致原理,即各轴悬架变形按比例分配:

------------------------(3)

由于感载阀安装在第一轴,其输出气压由第一轴悬架的静挠度(变形)控制。

因感载阀的输出气压与摆杆角度呈现线性关系,故设定:

------------------------(4)

式中感载阀输出气压

第一轴悬架静挠度时感载阀的输出气压

第一轴单位静挠度所对应的感载阀输出气压

在变形不大的条件下,可认为空气弹簧的承压面积和有效面积变化率均不变,则:

------------------------(5)

式中空气弹簧承受的垂直负荷(双边)

空气弹簧承压面积(单边)

将式(4)代入式(5),得:

------------------------(6)

式中之、、均为常数,且为已知。

对于半椭圆板簧与气簧并联的复合式空气悬架,板簧静挠度就是悬架静挠度,即:

------------------------(7)

根据挠度、负荷、刚度的关系,有:

------------------------(8)

------------------------(9)

----------------------(10)

式中第二轴悬架板簧的静挠度

第二轴悬架板簧的负荷(双边)

第二轴悬架板簧的刚度(单边)

第二轴为并联式复合空气悬架,其总负荷为:

------------------------(11)将式(11)中代入式

(1),得:

------------------------(12)

将式(11)中代入式

(2),得:

------------------------(13)

将式(12)代入式(13),整理后得:

------------------------(14)

从式(3):

将式(8)、(9)、(10)代入,得:

-------(15)

将式(8)之代入式(6),得:

------------------------(16)

将式(16)之代入式(13),得:

------------------------(17)

将式(17)之代入式(15),整理后得:

---------(18)

联立式(14)和(18),将式(14)之代入式(18),整理后得:

------------------------(19)

则式(19)变成:

------------------(20)

求到:

------------------------(21)

其中,为气簧承压面积,、为感载阀的特性参数以及在第一轴的安装位置,均为确定值。

将求到的代入式(14),求到;

将、代入式(17),求到;

将代入式(16),求到;

再将、代入式(11),求到。

静态轴荷为:

式中、、分别为一、二、三轴非簧载质量。

从求到的、、以及等,就可以校核悬架偏频、侧倾以及板簧静应力、比应力、极限应力等。

如果汽车超载使用,往往会使感载阀的摆杆超出极限摆角,使输出气压达到极限,再也不能升高,这时的轴荷分配与上述分析略有区别:

式(4)变为:

------------------------(4a)

式中极限气压,一般为气源额定供气压力

式(6)变为:

------------------------(6a)

将式(6a)之代入式(13),得:

-----------------------(17a)

将式(17a)之代入式(15),整理后得:

------(18a)

联立式(14)和(18a),将式(14)之代入式(18a),整理后得:

---------------------(19a)

则式(19a)变为:

------------------(20a)

------------------(21a)

判断感载阀是否达到极限气压工况,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先按式(21)求到,代入式(14)求到;

(2)从式(16)求到;

(3)将代入式(5),求到这时的;

(4)对比感载阀参数,若,则已达到超行程工况,应按极限气压不再升高进行计算。

按式(21a)求到,代入式(17a)求到;

从式(6a)可知,代入式(11)求到;

将、代入式

(1),即求到。

同样,这时的静态轴荷为:

二、最强制动工况的轴荷转移

在静态轴荷分配的基础上,汽车进行最强制动,这时各轴轴荷会发生变化,称为轴荷转移。

本文规定一、二轴轴荷增大,三轴轴荷减小。

由于最强制动工况作用时间很短,设定这时感载阀不充气,第二轴的气簧和板簧一起借助变形产生负荷的变化。

图2示出制动工况的各轴悬架挠度(变形)和负荷增量,图中2-2为静态时的基准线位置,3-3为最强制动时的基准线位置。

图中各符号定义如下:

制动时总惯性力

、、第一、二、三轴制动力(双边)

、、第一、二、三轴悬架的附加变形

、第一、二轴在支承面上对簧载质量的反作用力增量(双边)

第三轴在支承面上对簧载质量的反作用力减量(双边)

整车重心离地高度

根据平衡条件:

---------------------(22)

---------------------(23)

---------------------(24)

根据变形一致原理,即各轴悬架变形按比例分配:

---------------------(25)

在变形不大的条件下,假设气簧承压面积不变,且不计有效面积变化率的微小变化,有:

---------------------(26)

式中、第二轴板簧、气簧的负荷增量(双边)

、第二轴板簧、气簧刚度(单边)

由于第二轴悬架是半椭圆板簧与气簧并联,参照式(26),有:

---------------------(27)

根据变形、负荷、刚度的关系,有:

---------------------(28)

---------------------(29)

将式(25)改写成:

将式(26)、(28)、(29)代入,整理后得:

---------------------(30)

将式(23)中代入式(30),得:

----------------------(31)

又将式(27)之代入

------------(32)

再将式(26)之代入式(32),得:

即:

-----------(33)

则式(33)变成:

-------------------(33a)

现在再考虑制动力大小。

由于三轴汽车还没有类似“同步附着系数”的概念,我们暂且设定:

在最强制动时,一、二轴轮胎压印,第三轴拖印(抱死),即:

--------------------(34)

--------------------(35)

--------------------(36)

式中、、一、二、三轴转移后轴荷

附着系数

显然:

--------------------(37)

------------(38)

---------------------(39)

将式(23)中代入式(24),得:

---------------------(40)

将式(26)中代入式(27)再代入式(40),经整理后得:

--------------------(41)

将式(37)、(38)、(39)代入(34)、(35)、(36)后,代入式(22),再代入式(41),经整理后,得:

--------------------(42)

则式(42)变成:

--------------------(42a)

联立式(33a)和(42a),将式(33a)代入式(42a),得:

---------------------(43)

将求到的代入式(33)或(33a),可求到,代入式(26),求到;

将和代入式(27),求到;

将、代入式(23),求到。

转移后的轴荷和制动力可从式(37)、(38)、(39)和式(34)、(35)、(36)求到。

因为气簧的刚度在载荷或气压不同时有差别,在上述计算时最好按对应的气簧负荷取值。

当然,强度校核一般选取满载工况,如有必要,还要选取超载工况。

这时的静态负荷和刚度就应按所选工况来取值和计算。

若所设计的汽车装有ABS,则所有车轮在最强制动时均压印,这时只要将式(36)改为:

----------------------(36a)

按上述相同步骤,就可求出转移后的负荷,即:

----------------------(43a)

式中

同样,将代入式(33)或(33a)求到,代入式(26)求到;

将、代入式(27)求到;

将、代入式(23)求到。

转移后的轴荷和制动力可以从式(37)、(38)、(39)和式(34)、(35)、(36a)求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